【湿地随笔】:白利:我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原标题:【湿地随笔】:白利:我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前不久发生的河南郑州女历史老师网课猝死的悲痛事件,让今年来一直对生命教育关注的我觉得应该写下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了。

  记得在阅读朱永新教授的《拓宽生命的长宽高》一书时,看到了书中转载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校长每年都会给每一位新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朱永新教授指出:这个故事一针见血地道破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处境:当教育和生命分离,不仅生命会失去自我实现的价值,教育还会成为残暴的帮凶。

  读着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今年医生节来临之际湘雅二院“震惊全国”的刘翔峰事件。刘祥峰算不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是不是教育和生命分离的后果?我想至少在刘祥峰内心深处是缺少了“正视生命”这一概念的。无视生命的存在才可能行凶恶之举。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想怀有恻隐之心的人是善良之人,是具有人性的人。

  请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这位美国中学校长的请求是对教育灵魂深深的警醒。特别是当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不断出现,当各个阶段抑郁症学生不断在增加的今天。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真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与审视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呢?如何让语文的育人功能指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呢?

  我粗浅地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暂时归为:对自身生命的珍爱、对他(它)人生命的关怀、对社会生命的担当。我们语文老师们要善于在语文的文本中发掘这三方面生命教育的素材。

  一、对自身生命的珍爱。

  利用文本,教育学生懂得对自身生命的热爱就是要活出自我来。

  青春语文创始人王君老师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曾引导学生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中寻找到反复出现的“我”这个词。然后相机教育到:“同学们,这些“我”是多么可贵呀!在所有的女性文学之中,因为这些“我”,《木兰诗》成为了超凡脱俗的存在。十多年的残酷战争没有抹杀她的女性特质,她活得独立 ---不屈于男性;活得真实 ---爱红妆爱臭美对镜梳妆;活得理性 ----辞官还乡;她没有被男性世界毁灭,而是在男性世界中成功地保全了自我,发展了自我,活出了自我。

  王君老师用独特的慧眼发现了文本中的“我”这一普通的人称背后的生命价值,这样的生命教育是别开生面而又顺理成章地深入人心的。

  活出自我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狭隘的自我,而是让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的自我 ------活出我,温暖你。

  生命教育的素材在教材中很多。如《植树的牧羊人》中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在孤独的守护中创造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位老人活出了自我,造福了万千子孙。这就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让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同时照亮别人。《美丽的颜色》中的居里夫人,不惧艰苦环境中繁重研究,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终于发现了造福人类的蓝色精灵----镭。热爱事业并为之执着追求,就是活出自我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心去凝视这些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是那样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那么教语文自然就会教给学生热爱生命。这样是不是就会防范一些轻视生命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悲剧发生。

  二、对他(它)人生命的关怀

  利用文本,教育学生对他(它)人生命要懂得关怀。这份关怀或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善良情怀,或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尽己之力的帮扶。

  王君老师利用教材文本开发了群文教学《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一课,这节课上王老师通过分析《范进中举》中亲人对亲人的语言暴力伤害;《孔乙己》中群体对个体的语言暴力伤害以及《窃读记》中大人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伤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语言暴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式的表达从读别人到审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语言暴力对他人的危害:语言暴力可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自尊,甚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生命,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律己意识以及人道主义关怀的意识。从而达到了“像语言暴力说不,对弱势群体关怀”的生命滋养。

  前不久发生的河南郑州女历史老师网课猝死的悲痛事件,不正是语言暴力对人伤害的典型事件吗?

  对他人生命关怀的生命教育素材在语文教材中依然比比皆是。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的是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单元导读这样写道: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这一单元进行关于善待生命的大单元教学呢?从而我们可以迁移到名著《所罗门王的指环》《昆虫记》等的阅读,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大自然的这些生命跟人类一样平等,跟人类一样伟大。彼时学生面对这些自然生命时一定会怀着柔软的心,哪还会有残忍虐待小动物的事情发生。心柔软了对待他人生命自然也就柔软了。再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弱国鲁迅的帮助,《再塑生命的人》中沙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对他人生命关怀的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内容开发出生命教育的课堂。当学生一次次一遍遍触摸到这些文本的灵魂时,他们的心怎么不会柔软?心柔软了,这个世界就温暖了。

  三、对社会生命的担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因此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在性与他人的存在有着不可分割的意义是很重要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世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笔者粗浅地认为对社会生命的担当,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国家紧密相连,要担当起给社会国家甚至人类创造幸福的责任。语文教材中这样的素材自然也不少。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这样写道:“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人物而光辉灿烂。”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而隐姓埋名的邓稼先,为革命胜利而大声疾呼不惧生死的闻一多,为唤醒愚昧的国民思想而弃医从文的鲁迅。他们的杰出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追求与国家社会紧紧相连。挖掘这样的素材,用榜样引领就会让学生生发出家国情怀与使命感。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树立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对社会生命担当的生命教育的话,学生的成长就会朝着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发展。我们将会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栋梁。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培养人,无论培养什么样的人,基础和核心都在生命。生命是教育的根基,教育的根本就是生命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指生命的核心素养。所以只有我们把生命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让我和我们的语文老师们首先深潜语文文本,然后挖掘出的生命教育的线索跳出文本,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建构一节节具有生命教育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懂得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来照亮他人照亮世界。

  愿关于生命的悲剧在教育的滋养下慢慢消失。

  

  作者介绍:

  

  白利,中学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湿地君迷一枚。喜欢恋一缕文字的馨香,拈一抹油墨的芬芳,静享安暖时光;喜欢伫立在语文的天地里,观山高水长风景怡人,品字美情深文化润心。愿随群贤青春路,一心向学莫停息。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尤其强烈谴责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责任编辑:

上一篇:「感恩节·点亮心灯」李锋教育唤醒孩子叛逆之心,助力娃健康成长
下一篇:北京这些学校线上线下备课,实时远程同步教学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