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5本绘本推荐:故事给孩子,感动给大人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原标题:5本绘本推荐:故事给孩子,感动给大人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绘本。我一遍遍地读,不是为孩子,而是为自己读的绘本。

  它们并不是第一眼就能读懂的绘本,因为它们的道理总是藏着,等待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解读;它们也不是功能性特别强的绘本,可以教孩子如何穿衣服、看医生等等……但它们很会用图画来讲故事,赏心悦目,又有童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但我这个大人也读得津津有味。好绘本有很多,但这5本对我自己而言最特别,它们有的让我更加理解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有的让我对生活有更美好的感受,有的让我从负面情绪中得以纾解——每一本都让我有满满的感动。

  01

  《和甘伯伯去游河》讲述了英国乡村绅士甘伯伯划着船,带着若干孩子和小动物划船去郊游的故事。

  船很小,可大家都想跟着甘伯伯上船。甘伯伯没有拒绝任何一个孩子,都让他们上来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鸡要飞、狗要叫、猫要跳、孩子要闹……所以甘伯伯嘱咐说,你们要控制自己哦!可上船后,孩子们还是把船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河里。

  读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中国老师会把这个故事解读为“要遵守规则,否则就会翻船”。我看网上很多的推荐也会说,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就要看这本书。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甘伯伯面对翻船,只是说,去我家里喝茶吧。

  这本书讲的其实是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和包容。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属性,但我们常常却想去“纠正”它。

  不同性格的人,就是会有不同的交友方式、处事方式,又何必非要让人强行做出不舒服的改变呢?并不是没有“缺点”才是完美啊。其实天然的、内在的、本真的孩子本身就是完美,而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完美。

  故事里包容的态度,还体现在画面的每一处。

  伯宁罕先生很善于混合简单的铅笔线条和钢笔墨水来作画,你看,所有的景物、动物都是用淡淡墨水颜色填充的,颜色和颜色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仅仅是用铅笔勾勒得——颜色的交融,也是包容的一种。

  这样呈现的画面,有一种淡淡的安静的感觉,看着看着,心就静了下来.......

  《纽约时报》的曾评论说,博宁罕作品始终保持着简单和童真,画风使7岁以下的小朋友惊叹和着迷。所以,虽然这本书不讲道理,但孩子一定喜欢看。那么就别想太多,和孩子一起享受一下英国的下午茶时光吧!

  02

  《叮铃和叮铃铃》讲了两个小女孩去骑自行车去家附近探险的故事。她们去了海底、地下、森林、小镇、原野……这些地方都是孩子的最爱,也是我自己小时候最想去探险的地方。

  其实,市面上这种探险题材的绘本真的有很多,但我只推荐这本,因为它太特别了,它所营造新鲜感和惊喜感,让孩子每翻一页,都有种出门探险挖到宝的感觉。

  说是探险,其实更像是梦游仙境,叮铃和叮铃铃去的地方,真的很梦幻!

  去往不同的地方,会尝到不同的美食,这些美食都巧妙地融合了探险地点的特色:

  森林里的茶有紫罗兰茶、有莲花茶、还有栗子咖啡;海底的甜品则是海浪的泡泡冰淇淋和大海的气泡果冻,上面镶嵌着珍珠奶油粒;原野的甜品是蜂蜜蛋糕球做成的花瓣茶巾包。

  不同的地方,会看到不同的装饰:森林的木制餐厅、海底的贝壳沙发、地下的地洞卧室。

  当然,还会遇到不一样的节目:可以体验做荧光石糖果、和动物们一起泡温泉、参加小鸟的宴会、看海鱼舞蹈表演、打开海底宝藏、听动物音乐会。

  总之,土井香弥把大自然里每一个事物最美的一面,用绘画完美呈现。它不仅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探险故事,更是一个很好的美育读本。

  常常我在压力大的时候,会选这本书来读。因为我发现,读着读着,人也会跟着放松下来,跟着叮铃和叮铃铃,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

  让我读着最舒服的绘本,就是它了。

  03

  《花婆婆》的故事,看起来普普通通、并没有新意: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女孩,答应过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件事很难,她走了很多地方,想了很多年,直到白发苍苍,后来,她决定将鲁冰花的种子撒向各个地方,让世界更美丽。

  很多人解读,这是一个“HerStory”。写给每一个女孩,让她们打破性别偏见,去看到诗与远方、去做一点自己的改变。他们解读得很好,不过,我却觉得,这个故事不止是给小女孩的。

  这个故事提出了关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思考,我想这是针对所有人的命题。对于花婆婆来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去远方看看、去海边定居、去让世界变美丽。那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

  这种一代代间信念的薪火相传,让我感动。其实我们给孩子讲故事,传递的还不止是价值观、美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点亮孩子的梦想,点亮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未来的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会到达。

  我最喜欢的一部分也正是芭芭拉画的远方。如她所说一般,她的画里藏着关于各个地方风土人情的大量细节,留着读者去慢慢探寻。给孩子讲这本书,可以不局限于讲故事本身,我们还可以讲建筑风格、穿衣服饰、气候植被……每一个远方的故事,就够说很久很久了。

  这本书的立意深远,是我推荐它的原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你会在哪里找到生活的意义呢?又会在哪里实现自我的价值呢?

  04

  两个小妖精抓住一个老和尚,想等大王回来吃。结果老和尚不吃不喝,小妖精们便琢磨着怎么把他喂胖。他们下山学艺,于是,在不同的节气里,各种美食轮番上阵……大家吃得开开心心,养得白白胖胖。

  我晚上给孩子讲这本书,容易把自己讲得很饿,这真的是“舌尖上的绘本”:

  立春要挖野菜、做春饼

  小暑过后吃新米

  秋分时,吃核桃板栗蒸糕

  冬至,腊八蒜配饺子

  还有谷雨的新茶、芒种的杨梅汤、立秋吃茄子、小雪打糯米粑粑、除夕的年夜饭。看着看着便口水滴答,真香!

  除了中国节气和中国美食这两条线索,这本书还有一条线索是两个小妖精的成长之旅:他们从“不劳而获”想直接吃人肉的妖精,蜕变为了勤劳好学、热情好客、拥有一身好厨艺和一个美食山庄的妖精。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另一面体现。

  那妖怪大王去哪儿了?妖怪大王已经被关进很远很远的山洞中,再也回不来了,这是他作恶的代价。

  现在能把中国传统习俗、美食和风景描绘得这么有趣可爱的绘本真的太少了。更别提整个绘本是用彩墨绘画完成的,带着国画里“水墨晕染”的独特魅力。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有过很多优秀的国产水墨动画陪我长大,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现在看起来,画面仍旧生动、传神,带着浓浓的中国韵味。

  在《两个小妖精抓住一个老和尚身上》,我看到了这些过去国产优秀动画的影子,还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适应与融合。

  它构造了两个小妖精可以代表每一个孩子,天真傻气又有很多奇思妙想。孩子看这个绘本,不知不觉就会被带入进小妖精的世界,跟着他们一起去创造。

  经常有朋友问,能不能推荐一个“中国风”的绘本。我的推荐是这一本,因为它的故事幽默有趣还不落俗套,它还时时刻刻传递着中国美。

  05

  《我一直一直朝前走》是一个联名作品,它是以美国玛格丽特·怀兹·布朗(1910-1952)的短篇小说《威利去散步》为基础重新创作的。玛格丽特的一生中写了无数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晚安,月亮》和《逃家小兔》。而我最喜欢的这一本书,糅合了玛格丽特的文风——关注“此时此刻”的当下,和林明子的画风——古典派传统画法,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童年世界。这样的碰撞,使整本书变得特别的温暖、真实、细腻、柔软。

  林明子的画作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是相当生动的:小男孩接到奶奶的电话,邀请他去玩,只需要一直向前走就可以。男孩忐忑地抠着脚丫,手紧抓着电话线,可他的眼睛却泄露了他的期待。

  △男孩家的墙上挂着奶奶的照片。

  纠结后,他还是独自上路了,一直一直向前走,走过森林、田野、河滩、小山……在男孩看来,他走了好远好远的路,遇到了很多很多新鲜的东西。

  镜头拉远,其实他只是经过了几棵树、一条小溪、一片菜地和一个山坡。近景与远景的对比,展现了孩子和大人眼中不同的世界。

  但个头小,走路慢有什么关系呢?正因为个子小,他更容易发现路上点滴的美好:他采了野花、草莓送给奶奶。

  奶奶家院子里有满屋的鲜花,但是她只将男孩摘的那朵、经历了颠簸的、枯萎的野花插在了花瓶中。与男孩家里装饰对应的是,奶奶的桌上,也摆放着男孩的照片。林明子画中的小细节,让人很温暖。

  责任编辑:

上一篇: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申请条件,双非也能专业任选进曼大!
下一篇:2023年4月16日黑龙江省考公务员面试题(县乡岗):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