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水文章”,仙桃这样下笔!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沙湖沔阳州”的民谣,道出沔阳对水患的苦难记忆,也承载着先民对水利的美好企盼。

  自古水利兴则仙桃兴。水是仙桃命脉所在,水利在全局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

  进入新时代,市委提出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流域综合治理被作为关键性、敏感性要素放在“头版头条”。

  聚焦时代所向、仙桃所需、民生所盼,水利部门谋划建设一批支撑和保障作用突出的重大项目,锻炼一支能打硬仗、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以“两敢两创”精神状态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描绘“水”愿景 “胸怀大局”谋事

  4月9日,东荆河杨林尾集镇段,一座钢制临时栈桥横跨河道,一辆辆装满土方的工程车由联合垸穿行而去。不远处的东荆河南支,水流缓缓直奔长江,以往狭窄的河口被大大切宽。这是正在施工中的东荆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一期工程。

  

  △杨林尾泵站全貌

  东荆河杨林尾集镇段至入江口,分成北、中、南三支,其间河道纵横,包裹着“四大民垸”,是我市防汛排涝的重要“出水管”。

  整个一期工程投资超3亿元,目前卡口退堤、扩河降滩、抛石护岸等主要工程正同步推进,项目竣工后,将极大提高东荆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保障“四大民垸”12万亩良田乃至全市防洪安全。

  疏通“出水口”的同时,一个彻底改变仙桃进水格局的战略性工程正积极推进。

  引隆补水项目,从兴隆枢纽坝前引水至仙桃泽口灌区总干渠,彻底缓解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不足问题。目前已经纳入《湖北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前期境内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初审等已经完成。

  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没有大型湖泊、水库调蓄,属易洪易涝易旱地区。水利部门紧扣 “出水”与“进水”两件“要事”“大事”, 牢牢守住防汛抗旱底线,描绘“旱涝保收”的美好图景。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调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市委以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水利工作带来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

  

  △汤台闸新建工程

  以大局思维、系统思维谋划新时代水利工作。全市在汉江中下游这个二级流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明确了通顺河流域、东荆河流域、洪北流域3个三级流域和通北片区、排湖片区、沙湖片区、时合垸片区、洪北片区、东荆河片区6个四级流域片区,明确了仙桃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

  “不简单于一坝一闸的修建,而是从全局高度布局水利工作。”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功胜介绍,水利工作单元从某个泵站、某条河流的单项发力,拓展到整个生态、整个流域的系统治理。

  立足“市之要事”,展现“水利所能”。水利部门对标挂出“路线图”,制定“1085”工作要点:10项重点工作、85个项目清单。项目化、责任化、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

  通顺河综合治理、农村安全饮水、数字孪生试点、节水改造……梳理这些项目,从传统的防洪、灌溉、抵御水旱灾害,拓展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

  解除“水”困扰 “敢闯敢干”做事

  “咚咚咚、咚咚咚……”上下游围堰施工阻水,宽阔平坦的河床上,6台桩机一字排开,沙湖泵站新建工程紧张推进。

  “项目建成后,可降低起排水位,提高出水扬程,在外江水位过高时,保障泵站能正常运行排涝。”沙湖泵站工程管理局局长王昌炎介绍。

  

  △沙湖泵站更新改造

  始建于1976年的沙湖泵站,由于早年建设时没有打桩,且使用“频繁”,整个泵站“伤痕累累”。 2021年防汛排涝期间,外江水位过高,泵站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主体建筑甚至出现地基不稳的“摇摆”现象,运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当时,我市积极上报,争取到1000万元维修资金。

  “资金争取不容易,但维修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市水利和湖泊局叫停了维修方案。一个项目从申请、调研、批复到落地实施,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但水利工程建设时节性很强,等不得、拖不得。

  “项目是跑来的、抢来的。”该局组建工作专班“从头再来”,重新拿出方案,多次“跑省进厅”,说明实际情况,一个一个环节“攻克”,最后争取到2.5亿元的新建项目。

  补齐水利短板,缓解“水”困扰,关键靠一个个项目支撑。谋项目、推项目,关键靠“敢闯敢干”的狠劲、咬劲与巧劲。

  该局组织全系统开展水利项目申报应知应会知识大学习,提出“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和“谋三保一”的项目工作思路,推动形成谋划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达效一批的梯次滚动局面。

  新年上班第一天,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在工程建设一线“收心归位”,组织机械353台套,人力近1300人次,全面推动年度投资超过10亿元的10大重点水利工程复工复产,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推动全年工作“开门红”。

  

  △东荆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岸坡护砌工程

  在今年的水利工作会议上,项目依然是高频词汇。在谋划上,推进引隆补水项目、东荆河(全域)综合整治项目、中小河流综合整治项目、汉江及东荆河沿线穿堤建筑物整治项目等尽早立项、入库;在建设上,确保东荆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泽口灌区现代化工程、通顺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在补短板上,启动王市口闸、同兴闸、大垸子闸等破损老旧闸站改造,实施皇河、排南河综合整治,为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夯实基础。

  放大“水”优势 “创新创优”成事

  “有套房、单间,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大垸子泵站院内,一栋办公室和宿舍楼正在进行内外“美容”改造。几个月后,两栋老楼将迎来“新生”——别具风格的民宿酒店。

  大垸子泵站位于东荆河畔,紧邻水波浩渺的五湖和芦苇深深的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乘舟可直达长江口,生态良好、风光旖旎。今年,市水利和湖泊局启动大垸子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水利景区+水产经济”特色区。

  

  △大垸子泵站工作人员抽检设备运行情况

  7月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0月申报省水利风景区、中期提升通顺河分流河休憩廊道……大垸子泵站管理所副所长张俊介绍,他们将依托大垸子泵站水利枢纽,开发教育、观赏、生态、环境、文化、科普等价值,打造集田园观光、亲水休闲、水文化科普、水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

  做活“水”文章,放大“水”优势,除了“物”的优势放大,在该局看来,盘活“人”的优势,是推进水利事业“创新创优”的最大动力。

  

  △技能比武提本领

  “一听、二看、三摸,判断机组是否运行正常。”正是春耕春灌时节,机声隆隆的泵房内,北坝泵站工作人员赵泽会正在师傅陈碧刚的带领下进行实操学习。

  今年38岁的赵泽会在水利系统工作多年,但在机电这块他还是一名“新兵”。几天前他与60多名同事脱产“上大学”,到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培训。结业后的实训阶段,赵泽会与“老兵”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副局长陈碧刚结对,日常跟班学习。在水利系统,这样的“师徒”还有很多对。

  

  △水利工程河道护坡修建

  该局集中举行技能比武与拜师学艺活动,杨明质、郑先姣、胡丹、唐国银等一批业务行家里手“以老带新”,在系统内营造“学业务、练技能、强本领”的干事创业氛围,培养一批水利工程师、技术能手。

  

  △职工脱产培训实训现场

  技能比武、脱产学习、实操演练……针对“老好人”思想、“躺平式”心态及项目谋划系统化不够、项目建管规范化不够等“病灶”,该局围绕 “学”“训”“练”,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等教育培训,全方面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力建设。

  来源:仙桃日报记者胡纯波 郑恒  邓娟、通讯员 赵姗 杨蓉

  编辑:殷明

上一篇:泉州一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启动
下一篇:丹阳运河幼儿园构筑教师队伍“四次元”成长空间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