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荐书 | 张福荣谈《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把信仰过成习惯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推荐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庭庭长 张福荣

  推荐书目:《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利明

  推荐理由:作为当代民法学界的领军人物,本书作者王利明教授以随感录的形式记录了关于当下中国,特别是《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的法治问题和社会热点的思考,融合见解深刻的学术观点与发人深省的司法案例,充分引发读者的共鸣。

  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把信仰过成习惯

  张福荣

  在一众有影响力的法律读物中,出版于2022年7月的《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算得上一本新书。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但因为作者在书中关于法治、权利、立法、法学教育等方面的阐释意义深远,更因为他结合了我国进入民法典时代以来的法治实践,从法律角度分析当下社会热点,并在此过程中解读当代法治进程与走向。

  为何将法治称为一种“生活方式”,作者认为:法是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法是现代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工具、法是良好秩序、美好幸福生活、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最后,作者说:法是人们的信仰。的确,法治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治可以很大,事关国家大计,法治也可以很小,触及生活点滴。推动法治进程,不仅仅是法律人的事,而应当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事业,需要共同践行和促成,让法治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本随感录,书中讨论了AI换脸技术与个人信息保护、算法程序与数字正义、“黑名单”制度、首份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许多话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司法实践紧密相关,能引发法律人的共鸣。例如谈到法治与营商环境,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法院肩负的重要使命,良好的营商环境与法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法治保障下的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法治环境。作者运用了“球赛”这一生动的例子,指出了法治对于市场的重要作用:在没有明确的竞技规则和裁判时,很难期待其能够成为公正的竞赛,相反,这样的“比赛”最终很可能变成一种恃强凌弱的暴力活动。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保护好企业家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还要强化对产权的平等保护,更要用制度规范公权,这些都需要法官在个案中予以重视与践行。

  其实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法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的一句话,也许能代表许多法律人的心声:“我愿化作沧海一粟,汇入浩瀚的法治江海;我愿化作一粒石子,铺上法治的康庄大道。”希望我们能始终坚守对法治的敬畏与信仰之心,通过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让正义可见、可知、可感并可信、可依、可行,让法治之光照进每个人心中,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策划:宣教处

  原标题:《英模荐书 | 张福荣谈《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把信仰过成习惯》

  阅读原文

上一篇: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汇总,哪些省分数较高?
下一篇:西亚斯宫馆(美邻东苑)全体业主实名举报河南一开发商宣传欺诈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