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小课堂|致家长: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是家庭教育中的“谎言”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句话相信父母们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养孩子,顺其自然,忽视了每一束花从种下到绽放,离不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还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图片

  “放养教育”正在毁了孩子

  近期我们收到了一位五年级家长的留言:

  我的女儿今年上五年级,她一直很羡慕那些能歌善舞、外向活泼的孩子。

  她曾经也是有这个机会的,在她4岁的时候,我送她去过舞蹈班。

  可她受不了压腿时的疼痛和学技巧日复一日的单调,央求我别再送她去跳舞了。

  我心疼自己的女儿,就同意了,从此她再也没去过舞蹈班。

  现在,她后悔了,也曾开玩笑抱怨过我:“妈妈,您当年如果再坚持一下,也许我会多才多艺,您当年如果再严厉一些,也许我会......”

  看完这个故事,倒是觉得,最后悔的不是女儿,而是这位妈妈。

  一个4岁的孩子面对困难选择退缩,再正常不过。

  如果这时候,妈妈能引导和鼓励孩子,说不定就能坚持下来。

  近些年,很多父母开始接触及学习“放养教育”。

  每天岁月静好,处处“尊重”孩子。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孩子一无所长,家长后悔不已。

  图片

  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我非常认同: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不要等到孩子错失某个机遇时,反过来质问你:“为什么当初没有逼我一把!”

  没有一定的规则指引和良好习惯的制约,“放养”只是一种盲目的“放任”,最终无法养成优秀的孩子。

  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是教育中最大的“谎言”。

  图片

  教育路上

  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缺乏自觉性。

  旁人是无法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在教育路上,家长永远别单纯指望孩子能够“自觉”。

  刘欢在歌坛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音乐领域绝对是“殿堂级”人物,但谈到对女儿的教育,他却有些无可奈何。

  刘欢和太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崇尚“快乐教育”“放养教育”,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不强迫孩子做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在一次采访的过程中,刘欢却表示现在“后悔了”。

  图片

  刘欢的女儿其实是个很有音乐天赋的人,小时候也很喜欢摆弄一些乐器,弹弹琴,但是却不愿意去练琴。

  当时刘欢夫妇觉得孩子不愿意练,那也不强求,现在看到身边其他人都多才多艺的,不免有些后悔:

  “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

  其实你迫使她练一练,她可能就很好。

  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还是可以推一把。”

  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这回事,孩子的成长也不能重来一次。

  懒惰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家长一定要明白: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

  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的。

  什么事动不动就“我回家问问孩子喜欢不,上不上、学不学都‘尊重’孩子的意见”。

  那孩子要是不喜欢,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以前的我,也曾以为孩子就要放养,这样她从能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要教育出一个优秀且自觉性高的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在养成自律自觉的前期,靠得就是父母监督。

  只有父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约束孩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图片

  静待花开,不光是等待

  静待花开的本意是反对拔苗助长,是指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不去过早地要孩子去做和生理发育不匹配的事情;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特性,不要试图让仙人掌变成玫瑰;当我们做好园丁该做的工作,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

  静待花开是对结果的不强求,但不是过程的不作为,相反,它需要更多的作为,这个过程一点都不轻松。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媒体上听到一些牛娃的妈妈说她什么都没做,孩子就是完全自发地努力,我以为这恰恰说明这个妈妈的段位比较高,已经把养育孩子的根本理念内化到和吃饭一样普通,自己都觉察不到了。

  也有时候人们会拿乔布斯、马云来说事儿,他们的父母什么都没做,但这花却开的不是一般的好,其实这种小概率事件如果发生在你家里,拦也拦不住,万一不是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好园丁为上,毕竟孩子不是小白鼠。

  花开需要很多条件,合适的土壤,根据植物的特性浇水、施肥,有的植物需要多见太阳,有的也许不需要见太阳,有病虫害需要杀虫,需要时不时修掉多余的枝叉,还要不赶上天灾人祸,花才有可能开。

  图片

  环顾周围的家庭,有的家庭喜欢社交,有的喜欢旅行,有的喜欢探险,有的喜欢艺术,有的家庭热闹一些,有的家庭安静一些......在他们的孩子身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家庭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 这样的土壤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成长是孩子的责任,浇水是我们的责任,都不可推卸。

  图片

  优秀的孩子

  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主持人董卿在她小的时候,父母对她十分严厉。刚开始识字,就被督促着每天抄诗词成语并背诵。所以才有念了四年小学,就因优异的成绩,破格考进初中的惊人成果。

  上了中学,父亲的要求更高了,不仅列出书单,明确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部名著,还得摘录精彩语句,这些功课,她父亲是会天天检查的。

  访谈中,董卿也坦言,她年轻的时候很不喜欢父亲的严厉,难过得想哭,但现在她却十分感激。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着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是的,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早在孩子几岁就开始亲子共读,流利的语言表达是几百本童书滋润的结果 ;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不用操心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下了多少工夫;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多少次风雨无阻地接送,多少个晚上在忍住脾气,耐心地陪练......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所以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千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

  可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你不逼孩子一把,他只会越来越放纵自己。

  虽然父母的严厉可能让孩子很不喜欢,但当孩子长大了,却会感谢这份严厉,督促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图片

  图片

  最好的教育,是严宽并济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

  她问妈妈,是否可以。

  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

  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忽略了一点:

  在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标明了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图片

  教育孩子,有原则的控制,是比无原则的放手,难得多的事情。

  在这背后,父母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父母的功力。

  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足够优秀的时候,请一定相信,因为别人家的父母,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图片END来源:三宽教育

  编辑:胡雪妮丨责编:王 旻 高 川

  编审:彭巧 林小惠丨值班编委:覃宁波

  监制:赵娅梅 孙 萍

  图片

  图片 关注我们,了解妇女儿童动态!

  图片图片 关注我们,促进妇女儿童发展!

  图片图片 关注我们,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图片图片

上一篇:清华北大的研究生,都比不过这“两个字”,家长:工作不用愁了
下一篇:经典好口碑,超级性价比!夏令营竟能这样玩?5月31日前报名有多重优惠→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