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事件愈演愈烈,粉丝也出来爆料: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长大后过着截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今天,跟大家聊聊张继科事件,以及跟大家延展讨论另一个话题: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长大后的人生。

  

  无限放纵自己的恶果

  张继科事件曝光前,我听过、见过不少家长推崇张继科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

  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有:

  张爸在他5岁的时候,腾出家里最大的房间,摆上乒乓球桌,充当儿子的练习室;

  除了练球,张爸还训练儿子练习体能,每天都要反复练习蛙跳、单腿跳、交叉步、并步、跨跳,并在张继科7岁左右就带着儿子去海里游泳,锻炼肢体协调性;

  如果张继科练球注意力不集中,张爸直接上手打儿子几下,直到儿子不走神为止;

  小孩子没长性哭闹不想练球怎么办?练也得练,不练也得练,张爸的铁腕手段总能让儿子坚持下去。

  父母们推崇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效果立竿见影:

  7岁的张继科进入体校后,从来不偷懒,就算教练不盯着,也能完成训练任务;

  如果同组的小伙伴偷懒,张继科会非常生气,甚至不惜用打架的方式阻止小伙伴;

  严于律己的张继科迅速崭露头角,按照爸爸给自己指定的目标,不到15岁进入国家一队。

  后边的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大满贯得主、世界大赛五连冠、品牌眼中的香饽饽、乒坛粉丝最多的运动员之一……

  记得张继科参加综艺最火的时候,我耳边净是:

  “你看看,要是没有他爸从小的严格训练,他能有今天?”

  “孩子就得打、就得骂,不然不成才!”

  “他性格是冲动,说话不好听,但体育冠军嘛,可不就得有攻击性!”

  总之一句话,当初是父母逼他一把,如今他才会取得耀眼的成就,这么优秀的孩子,干再出格的事,大家都能体谅。

  再然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吧。

  张继科被曝出——

  烂赌成性、高调炫富、欠巨额债务、借钱不还、拿前女友私人视频抵赌债……

  基本上吧,前十几年打拼出来的辉煌事业,毁于一旦了。

  不由得想起尹建莉老师的那句话:

  “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栽下的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结出。”

  

  当张爸扼杀儿子的喜好,强迫他放弃足球改打乒乓球时,给儿子种下的是——我强你弱,你就得听我的;

  当张爸强压着他每天超强度训练,不满意就打他时,给儿子种下的是——满满的怨气和凶猛的暴戾;

  当张爸给他定下一个个高难度目标,推着、拽着、拉着他一定要达成时,给儿子种下的是——只有你出成绩,当人上人,才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被推崇的。

  驱动他忍受日复一日枯燥训练的,是能够出人头地,是能够被视为偶像,是能够拥有无数金钱,是能够干一切刺激的事,是能够从别人身上讨回曾经丢失的尊严。

  所以张继科干出这些事儿,是有迹可循的。

  事先声明,这可不是替他开脱,成年人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里意在警醒。

  

  一个自毁的孩子

  四月一日的愚人节,张继科在娱乐圈的热度就像是被开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天之内,他就登上了最热门的位置。景甜与邓莎的对话,在与著名记者的对峙中被爆了出来。

  

  在2020年,娱乐记者张小寒就将邓莎和景天之间的一段对话给爆了出来。

  邓莎在聊天里说出了“那个他”,似乎指的就是张继科。邓莎说,这个人不止一次从圈子里借过钱,包括袁姗姗,于正,还有他的前女友。

  

  从这段对话里可以看出,邓莎所说的“那个他”,还真有不少人借过。在聊天记录里,景天的头像是她的照片,而邓莎的头像是一条狗。谁都知道邓莎很喜欢宠物,家里的狗也不少。

  

  如果这张照片是 PS的,那照片的主人可以把照片换成邓莎的照片,但照片中邓莎的照片是一条狗,这就增加了照片的真实性。

  这还不算,甚至还有张继科的粉丝,直接跳了出来,直接反水了!

  

  一名自称为张继科的粉丝的网民透露,他从2016至2019年,一直追随着张继科长达3年之久。他曾经买过一条四百四十五块钱的丝巾,也参加过很多次比赛,可以说是一个土豪粉丝。

  

  这名粉丝是在发现张继科在2019年的元月八日开始赌博后,才退群的,他叹了口气,觉得这是一种沉迷,很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他在2019年的五月份退群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张继科的铁杆粉,有网友还拿出了他花钱买票的铁证。

  张继科的确发布了一条丝巾,上面印着他的签名,售价为445元。

  

  张继科的确是在2017年的3月3号到10号,在深圳体育场举行了一场“世界最强12人”的比赛,这一点和网上公布的比赛结果一模一样。

  

  又看了看网友们在2017、2018年两个月的社交活动,发现他们的确在深圳体育馆看过那场球赛;2018年再次有网友来到深圳体育场观看球赛,张继科的朋友圈都被他刷爆了,可以说他就是“真爱粉”。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还是假的,甚至有人挖出了一篇关于张继科的文章。

  根据这份报告,2004年年末,山东新星张继科,就是在一场“游戏”中,借用了一名乒乓球明星的银行卡,结果输掉了比赛,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在一场比赛中离开了队伍。几经波折,终于把张继科给找了出来。

  

  新闻的副标题也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然而,不管这件事如何发酵,张继科都没有任何回应,工作室的动态一直都是三月三十一日发布的一份律师函。

  

  更有记者致电张继科,并向其提问,张继科称“没有”;当被问及是否有债务或是否有照片时,他却沉默不语并挂掉了电话。

  张继科一方的退场也让网友们对景天的看法出现了一面倒的倾向,纷纷为景天感到惋惜。甚至还有人拍到了景甜的照片。

  

  

  看见并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基本法则

  话说了这么多,还是要澄清一句,这里并不是要对这类父母进行批判,而是要捋清楚这类亲子关系的深层逻辑——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逼迫与被逼迫的关系,父母是满足了,可带给孩子的是心头积累的恨意。

  父母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也听不见孩子对自由的呼唤,更不会伸出手把孩子从囚笼中解救出来。

  于是,这恨意随着时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我们看到被逼迫的孩子的人生——

  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

  而这正应了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的话:“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那么,没有被强迫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呢?

  应是坂本龙一的样子,父母尽可能给他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开拓他的眼界,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今后要走的路;

  应是谷爱凌的样子,在她遇到挫折时,母亲不泼冷水,也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而是安抚她的情绪,帮忙分析原因;

  应是蔡志忠的样子,没人要求他必须事事争得父母的同意,也不会指定他必须看哪些书,从小到大,只要是他的决定,父母都会尊重;

  我只能说,不去逼迫孩子服从父母,跟完全纵容,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惧怕不可能变成孩子内在的动力和需求,痛苦的经历不能转化为经验,短时间内看到的所谓显著成果是一种假象,背后是以孩子人格上的损伤为代价。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

  日常生活中不处处限制和压抑孩子,至少就是为孩子提供了正常的精神成长条件,对于精神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会沉淀为正面经验。”

  你说呢?

  声明:综合网络。尊重原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品资源

  1.回复口令必背诗词,

  2.回复口令唐诗三百,

  3.回复口令宋词三百,

  4.回复口令小古文,

  5.回复口令趣味语文,

  6.回复口令诗词动画,

  7.回复口令唐诗新说,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哦!支持文字或语音

上一篇:安徽注协聚力做好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万年矿“三项举措”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