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做手术不如写论文?中青年医生的不可承受之重
谁发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多,谁就有“话语权”;谁争取到的科研基金项目多,谁就上进快……听上去像是科研单位的场景,却是某些三甲医院的日常。
据媒体报道,受上述考评指挥棒影响,很多中青年医生只能全力搞“科研”,难以兼顾临床诊疗。
“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的现象,成了很多医生的心病。
据报道,有某位医生曾这样说:“年初全院就召开了申报科研基金动员大会。会上院领导明言:你们爱医院的表现就是要投标、拿课题,不投标就是不爱医院。”在“中标就是达标,中标率就是硬指标”的指引下,中青年医生不得不一边申请和开展“科研”,一边兼顾完成临床诊疗任务,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毋庸讳言,科研水平是推进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医院开展科研的主力军,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往往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医生希望获得晋升,医院想要提升排名,“科研至上”看似两全其美,但却很容易掩盖一个真实的问题——医院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
医生以救死扶伤为主业,医疗科研也应建立在临床基础上,片面追逐“科研至上”无疑是本末倒置。与此同时,离开了临床实践的支撑和检验,医疗科研很容易凌空蹈虚。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医生都坦言,自己和同事申请的科研基金项目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些课题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没什么临床应用价值。
中青年医生热衷于科研和论文,毫无疑问是受到医院“指挥棒”的影响。现实中,越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医院,越是看重医疗科研,因为这不仅是医院实力和名誉的体现,同时也是行业之间互相比较的重点。问题是,当临床医生都在为科研论文疲于奔命时,谁来为患者问诊把脉?
前不久,有媒体在报道中,提出了个尖锐的问题:学生培养了八年,为何还不会看病?报道指出,国内医学生培养面临着学制多、学位混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由此导致部分医学生最终选择从事科研工作。与此同时,不少医院更倾向于招收科研实力强的医生,而不是“四证合一”的临床医生。片面追求科研的结果是,不会看病的医生越来越多,即使是会看病的医生,也难以摆脱科研的束缚。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医院的实力更多体现在医生的水平上,而医生的水平则要靠诊疗技术来体现。现实情况是,不少医院都要求临床医生既会看病,又会做科研,无论临床医生的诊疗技术多么高超,如果不能完成科研成果考核,就很容易遭到“一票否决”。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在于临床诊疗的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另一方面则在于,患者的切身感受并没有真实体现在医生评价体系之内。
医学专业壁垒的存在,使患者很容易被动接受诊疗服务;数字繁荣的诱惑,很容易使医院对科研项目情有独钟。扭转医疗服务“不接地气”的关键,在于尽快建立科学的临床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医生岗位进行结构性调整。让擅长做科研的人潜心科研,让会看病的医生专心看病,如此,才能培养更多会看病、能看病的医生,实现医疗科研与临床实践的互相促进与有机融合。
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半月谈
责编:庄鹏泽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