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高失业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就业危机?
失业多多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一方面产业内低端的生产过多,导致生产过剩,供给大于需求;而另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需求在不断升级,产业内中高端的生产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为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产业在升级、产业链在优化,就业岗位由产业中的低端向中高端或更高端方向移动,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导致失业人数攀升。
求职人员或在职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所限,认知不足,没有跟上时局的变化,或是其他一些原因,导致求职人员难于找到工作,在职人员主动辞职或被裁员下岗淘汰出局等。
在这里通过与美国的情况作对比分析一下。
我国第一产业GDP,2022年居世界第一,达到1.26万亿美元,占总GDP的7%,而美国是2%,我国的耕地面积1.2亿公顷(18亿亩)少于美国的1.5亿公顷,我国的务农人员占总人口的15.7%,达到2.2亿人,是美国的62倍,美国的农业产业工人350万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多一点,我国在生产上还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随着国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势必打破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而走上集约化生产,农业的就业岗位也会转向专业技术型人员,就业岗位将大幅缩减,到那时农村又会出现农转非的高潮。
农业生产由人工形式转向机械化
我国第二产业GDP2022年为7.18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4.58万亿美元,我国第二产业GDP占总GDP的39.9%,美国则为18%。我国第二产业从业者占总人口的15.7%(为总就业人口的30%),有2.2亿人,其中农村人口0.7亿人、城镇人口1.5亿人(其中还包括外企中的0.45亿),这里还没有把2.8亿的农民工计算在内。美国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囗占总人口的7%(为总就业人口的14.2%),有2362万人,还不到我国从业人数的九分之一,美国的工业化程度是比较高的。我国第二产业同样面临产业升级,产业链优化,制造业将由人的体能化到机器的智能化,就业岗位也将大幅缩减。
制造业走向智能化
我国第三产业GDP2022年为9.5万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的20.37万亿美元,我国第三产业GDP占总GDP的52.8%,而美国是79.976%(即8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者2.1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5%,美国第三产业从业者2.7亿,占总人口的81.1%,毫无疑问第三产业成了美国经济的支柱。
国家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定位,抓住有利的政策优惠节点在合适的时机就业。
国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政策
世界上并没有救世主!在思想上要有忧患意识,就业要靠自己的真本事!第三产业也是需要技术加持的,事先学习到了才能有备无患!上大学时就要了解时局,有所准备,课余时间学习技能知识,或是就业之前甚至是参加工作之后都应抓紧时间学得至少一门技能,作为就业或再就业的储备。有了真本事就业不再是难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独立或是加盟来实现就业。
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工具,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着眼于产业的未来,优化产业链,齐头并进,促使同业内互联,异业间联盟,达到产业联动,实现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
举报/反馈
上一篇:拟申报!四川支持这所高职升格本科→
下一篇:关于放假,你需要了解一下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