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首个数字农业创新综合试验站投用可实时了解生长环境 并通过终端调整
西集镇柔性温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给西红柿吊蔓。记者 常鸣/摄
空气温度23.57℃、空气湿度67.83%、光照1836.0lux……在北京数字农业创新团队通州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了解番茄生长环境,并通过终端调整,为番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这也是城市副中心建成的首个数字农业创新综合试验站建设点。
在西集镇新建成的柔性温室中,满眼皆绿,拳头般大小的番茄已经开始挂果,有的已经透出了红色。大棚顶部有风扇、补光灯等设备,竖立在大棚一侧的传感器就像是24小时管家,实时将番茄的生长数据传送至终端。大棚里还设有一台带有显示屏幕的终端机,“可以通过操作机器,实时了解温室环境,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区农业农村局信息科工作人员宋庠儒介绍。
通州综合试验站正在这里进行设施番茄试验示范。柔性温室长100米,宽12米,面积1200平方米。“鉴于城市副中心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设施番茄温室环境及图像的自动采集、设施番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和水肥智能控制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以总结出一套设施番茄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和水肥智能控制的控制策略,为城市副中心设施番茄的种植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宋庠儒表示。
据了解,该站依托数字农业团队岗位专家的温室环境与图像自动采集与应用技术、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技术、温室水肥智能控制技术,在试验站进行设施番茄温室环境智能和水肥智能控制的试验示范。通过项目试验示范,进行城市副中心设施番茄温室内温、光、水、气、肥全要素的智能化控制策略试验,总结出标准化体系。
“这些智慧设备可以为番茄提供光照、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灌溉等生长需要的各种条件,智能终端能控制棚内的所有智能化设备,通过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精准控制保证棚内的环境,完全符合番茄的生长趋势,增加番茄产量,保障番茄的品质。”宋庠儒说,项目的实施还可有效减少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的水、肥、药的投入,减少农业污染源的排放,保护土壤和地下水。
本报记者 田兆玉 常鸣/摄
责任编辑 邹艳艳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