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恺加王朝时期千禧年思想的复兴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5-14
手机版

  千禧年思想来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悲观主义。社会现存秩序是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即使政府官员们竭尽全力地推行改革也不能挽回颓势。

  第二,救世主观。世界的大灾难终会来临,而在此之前会出现一个极具魅力的领袖人物,他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杰出的才能,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

  

  第三,理想主义。救世主将领导人们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千禧年王国。

  千禧年思想对古代伊朗产生影响的媒介是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善恶二元论,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以后继续对伊朗什叶派产生影响。

  主要体现在千禧年思想的救世主观与伊斯兰教的隐遁伊玛目学说的融合,而其标志性事件是7世纪后期的穆赫塔尔起义。

  阿里在争夺哈里发的政治斗争中遇刺后,穆阿维叶迫使其长子哈桑放弃哈里发继承权,自己登上王位,建立了倭玛亚王朝。

  

  哈桑死后,次子侯赛因想夺回哈里发的王位,680年,被叶齐德杀死于卡尔巴拉。

  如果说在此之前阿里党人只是一个政治小宗派,卡尔巴拉惨案后,则转变成一个宗教性派别——什叶派。

  他们拒不承认倭玛亚王朝,认为其统治者篡夺了先知家族的政权,只有先知家族才是正统的哈里发继承者,这时什叶派希望马赫迪出现领导他们推翻倭玛亚王朝。

  

  在这样的背景下,685—687年,穆赫塔尔以阿里之子——伊本·哈奈菲叶的名义在库法发起了旨在反对倭玛亚王朝统治的起义,失败后一部分教徒认为伊玛目伊本·哈奈菲叶没有死,只是隐退了。

  虽然人们看不见他,可他在背后操纵着现世秩序。圣训讲:“人们啊!我是先知,阿里是我的继承人,我们后人中将出现一位马赫迪,他是封印的伊玛目,将战胜一切并惩处恶者。”

  穆赫塔尔起义的过程中,起义者将倭玛亚王朝视为邪恶势力,宣称救世主马赫迪会带领人们建立起公正平等的千禧年王国。

  

  这次起义后伊朗什叶派开始具有千禧年思想的色彩,而巴布教派和巴哈伊教植根于伊朗什叶派,19世纪,千禧年思想复兴,巴布教和巴哈伊教在此影响下应运而生。

  千禧年思想影响了伊朗近代历史上的三次千禧年主义运动,它们分别是萨法维王朝的建立、巴布教派运动的兴起以及巴哈伊教的产生和发展。

  自11世纪中期以来,伊朗先后经历了塞尔柱人、蒙古人、帖木儿的统治,政治生态动荡、经济秩序紊乱的现状使人们盼望马赫迪降临,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

  

  16世纪初,伊斯玛仪利用人们的愿望,宣扬自己是马赫迪,从而调动了广泛的普通信仰者,进而推翻了白羊王朝,建立了萨法维王朝。

  巴布教派和巴哈伊教兴起于近代伊朗,其产生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是千禧年思想的复兴,复兴的主要原因是19世纪初伊朗传统秩序开始瓦解,整个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第一,传统经济逐渐崩溃。英俄借此在伊朗设立领事馆和商务机构,享有贸易特权和司法豁免权。

  

  分别控制了伊朗的南北部市场,从而开始了对伊朗的经济渗透,取代了阿富汗、印度、奥斯曼帝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的地位,成为伊朗的主要贸易对象。

  英俄对伊朗的经济渗透逐步瓦解了伊朗传统社会的物质基础。由于西方国家与伊朗的贸易扩大及其工业品的大量涌入,伊朗的手工制品输出减少,农产品出口量上升。

  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这使农作物价格下降,直至19世纪后期,以鸦片为主的经济作物开始兴起,使伊朗农作物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不断遭受着冲击。

  

  第二,新兴社会阶层的崛起。外国工业品的大量涌入使本国传统手工业迅速衰落,其后果是大量的手工业者失业,沦为雇佣工人,这一趋势在20世纪尤为明显。

  传统秩序的物质基础不断受到冲击,相应地新的社会群体如大商人和政府改革派官僚兴起。

  他们受到西方文明的洗礼开始反思伊朗社会,试图改变现状,同时也希望马赫迪降临,带领人们建立一个千禧年王国,商人巴布便是其代表。

  巴布教派和巴哈伊教是千禧年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一方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19世纪初,面对工业化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伊朗人看到波斯文明衰落。

  形容当时的社会是:“政府腐败,经济崩溃,教育废弛,百业不振,公理埋没,卫生不讲,道路不修,土匪遍地,抢劫掳掠,日必数起。”

  这时感到世界末日快要降临,期待救世主的出现来挽回颓势,开启世纪新纪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巴布教派应运而生。

  巴布写下了《白杨经》,废除了一些传统伊斯兰的陈规陋习以及不合时宜的法律,并且自命为先知,取代穆罕默德的地位,宣称将带领人民开创一个新时代,建立正义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国内的居民都要信奉新圣经《白杨经》,凡拒绝信奉默示录的,即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地被驱逐出正义王国,并没收其财产,分给巴布教徒。”

  另一方面,从巴布教派自身特点来看,它继承了7世纪后期马赫迪与救世主融合的学说。巴布自称马赫迪和伊玛目。

  在什叶派教义中,伊玛目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和哈里发的合法继承人,而早在16世纪末,什叶派乌莱玛已经发展了“伊玛目代理人”的观点,认定什叶派乌莱玛就是伊玛目的代理人。

  

  所以在乌莱玛看来,巴布挑战了他们的宗教权威,于是煽动伊朗国王镇压巴布教派。

  巴布教徒在谢赫·塔别尔斯陵墓与政府的对抗,牺牲了很多教徒。对此,巴布教派教徒认为,此次事件中牺牲的教徒都是伊玛目侯赛因的化身。

  巴哈伊教史记载:“虽然当代人都没有亲历过卡尔巴拉事件,但是经历过这次镇压事件的人就完全可以理解它,甚至可以看到伊玛目侯赛因重现人间。”

  巴布教派对这次镇压事件的定性,集中体现了它继承了7世纪后期马赫迪与救世主融合学说。

  

  此外,巴布还宣告:上帝之日已经临近,他自己就是伊斯兰教经书中许诺将出现的那位上苍之门。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被重新建构,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纪元的门槛上,就要见证生活的各个领域剧烈动荡。

  他取名为巴布,代表那道门,经由它全人类期待着的所有经典提及的允诺者将出现,而他将为之铺路牺牲。巴布所说的这位允诺者就是巴哈欧拉。

  总而言之,19世纪,伊朗仍然沉浸在古波斯文明的繁荣与辉煌当中,忘记了观察世界的发展进度。

  

  直到俄伊战争后,伊朗人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被俄国的坚船利炮所震撼,开始睁眼看世界。

  而与此同时,面对工业化文明的冲击,千禧年思想复兴,伊朗人认为现世社会腐败混乱不堪,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他们期盼马赫迪的重新降临,带领他们重新建立一个正义王国,这时巴布教派和巴哈伊教应运而生。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外媒:拜登就华为事件闹大了
下一篇:2022年河北廊坊成人高考考试成绩多久查询?查询流程是怎样的?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