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如何看待 AI?这场上海的研讨会披露攻克脑病七大进展
" 面对发展一日千里的 AI(人工智能)新技术,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大夫,我并不担心会失业,更关心如何拥抱 AI,更好地服务患者,还能让我们医生早点下班。比如 AI 辅助问诊、辅助分析大脑影像和脑电数据,制定手术方案等。再比如从 AI 全新的视角审视,打破人脑研究人脑的主观性障碍,早日攻克脑疾病。" 近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携手上海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联合主办的 AI 助力攻克脑疾病研讨会上,华山医院院长、TCCI 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开门见山地说。
为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寻找最佳治疗方案、解码梦境、实现抑郁症更早发现……这场研讨会上,AI 领域专家、临床医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院长徐一峰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卫东教授等与会。
看点一:AI+ 可穿戴设备,精准医疗将打通最后一公里
人工智能科学家胡鹏伟博士说,AI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目前主要实现三大功能:减轻重复劳动负担、识别人工难以察觉的痕迹和线索,以及在复杂环境中进行线索分析。AI 在精准医疗方面也有巨大潜力,GPT 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在早期检查与诊断、院外情感支持及辅助、大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等方面已显现出强大实力。他预测,凭借 AI 技术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的结合创新,精准医疗有望在 3-5 年内完成它的 " 最后一公里 "。
看点二:解密侵入式脑电,塑造无限可能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带头人陈亮教授重点介绍了侵入性脑电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增强 AI 技术在脑功能破译中的应用前景。侵入性脑电指将电极植入大脑或置于大脑表面,以获取高信噪比的脑电数据。这类数据在神经科学和神经外科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因为神经元放电是神经细胞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通过建立高密度表面或深部电极,研究人员期望收集更多关于脑电活动的数据。
以帕金森病患者为例,临床医生迫切需要通过大量颅内刺激实验来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但这种方法对患者造成的负担较重。他希望借助增强 AI 技术完成耗时且重复性较高的工作,能协助解决尚未解答的科学问题,包括癫痫溯源预警和意识转化。
看点三:有望在攻克 AD 中发挥关键作用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郁金泰教授称,为实现阿尔兹海默症(AD)的早期诊断,有必要建立大型队列,尤其是社区队列,以便识别临床前阶段的患者。GPT 模型在疾病管理方面的潜力,如搭建疾病管理平台,实现患者个体化病情评估、自动化分析报告、智能随访问答等功能,以提高医疗自动化水平。
他也提到,GPT 在 AD 诊疗与研究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如高质量医疗数据的缺乏、数据安全性问题、回答实效性受训练数据影响等。但他认为通过深化研究与实践,AI 有望在 AD 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看点四:助力解码梦境
华山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执行主任于欢教授强调了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脑血管意外、痴呆等。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睡眠障碍诊断的标准技术,但其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研究者们期待通过 AI 技术改进诊断方法。
于欢教授介绍了梦境研究在睡眠障碍领域的应用,如通过控制梦境提高记忆力。目前已有超过 150 种编码和计算梦境的方法,研究者们希望借助 AI 技术制作一个实用性更强的研究工具;同时开发移动客户端以鼓励个体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梦境,从而进行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梦境研究。
看点五:打造抑郁症问诊人机对话助手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梦玥副教授认为,开发基于人机对话的抑郁症问诊机器人,以及利用语音和语言特征构建症状与精神疾病知识图谱,是未来抑郁症早诊早治的方向。
她说,很多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面对面的问诊和交谈,理论上,模型也应该能学会这个技能。同时,语音和语言作为客观生物标记物,在 DSM-5 诊断手册中已被用于诊断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开发基于人机对话的抑郁症问诊机器人,通过深度交流,人机对话能得到与医生所得到的同样精确的症状描述。她还介绍了如何将语音和语言特征作为可计算、可迁移的方式,以及通过患者的自我表达建立症状和疾病的知识图谱,为多种疾病检测提供新思路。
看点六:抑郁症早诊早治新探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教授介绍,其正在领衔的重大科研项目 " 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 " 旨在收集全国范围内的抑郁症患者数据,创建一个多中心、规范化、标准化的大规模长期病例数据库。目前,团队通过脑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心理评估两个维度结合,初步构建了抑郁症脑功能网络诊断与分型模型。他们计划进一步运用数字表型技术,包括音频、视频、脑电和眼动等多维度立体大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筛选和建模。
彭代辉表示,这种多维度立体大数据可能提高抑郁症诊断的精准度,优化筛查评估方法以及风险事件预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为患者提供敏感和特异的诊疗方案中有着巨大潜力。
看点七:解锁基因秘密,挖掘知识图谱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关宁教授展示了通过持续优化 GPT 的训练和规则设定,将 GPT 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和脑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在压力、抑郁症和自杀风险检测方面,研究团队通过改进 " 提示工程 ",实现了 GPT 准确性的提升,已能初步实现准确的分类和预判。团队还成功地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了结构化信息,通过为 GPT 提供规定模式,实现了将这些信息规范地存储在数据库中,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数据。
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 API 接口局限性等,但林关宁教授相信像 GPT 等大型语言模型在心理健康和脑科学研究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快将有能力处理除文本语言之外的数据,如影像、脑电、生物组学等多模态的数据,并推理数据间的内在逻辑,这将为现有的科研范式带来革命性变革,并推动心理健康和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提供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