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细颈龙被发现 颈部占体长大半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5-24
手机版

  隐秘细颈龙生态复原图。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在大自然中,长长的脖子能带来很多生存优势,如拓展视野、便于获取食物等。因此,从亿万年前的蛇颈龙到如今的长颈鹿,脊椎动物中产生了诸多“长颈”的类型。然而,地球历史上最夸张的“颈身比”,出现在一些三叠纪的主龙型类早期支系身上,以长颈龙和恐头龙为代表,它们的颈部长度超过其总体长的一半。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从化石标本中识别出一个区别于长颈龙、恐头龙的三叠纪主龙型类新属种。因其有细长的颈部,又曾被误以为是恐头龙的幼年个体,于是被命名为“隐秘细颈龙”。

  对该标本系统发育的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新属种属于上述主龙型类早期支系,可能与巨胫龙、长颈龙等同属长颈龙科,而与梳齿龙、恐头龙等恐头龙科成员关系较远。但研究者也发现,细颈龙的颈椎数量超过18节,这种增加颈椎数量的发育策略与恐头龙趋同,与通过延长每节颈椎来加长脖子的长颈龙有明显差异。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维表示,细颈龙的发现,印证了在这些三叠纪主龙型类中,加长的颈部可能是对捕鱼的适应。脖子较短的巨胫龙、梳齿龙的齿列较为简单,牙齿呈短椎状且表面光滑;而具有超长颈部的细颈龙、长颈龙和恐头龙,牙齿呈长椎状,甚至有显著的獠齿,且表面具有纵纹,这些特征与食鱼密切相关。

  王维说,由于标本保存信息有限,细颈龙在长颈龙科或恐头龙科的具体归属有待进一步核实。细颈龙的发现也为早期主龙型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添加更多“干扰因素”,展现出在这类奇特的长颈海生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头骨和颈椎特征的交织和反复。

上一篇:假期第一站,当然是博物馆!
下一篇:移民葡萄牙生活如何?布拉加的生活优势如何?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