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幸福观教育的道路上,该如何推动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
在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人民幸福理论不断得到升华。
而应召新时代要求成长发展起来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与实践幸福中国的精兵骁将,是国家的期冀,代表着中国社会最积极、最朝气蓬勃的群体。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其幸福观念正确与否,不仅对个人生活道路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未来社会、关系到幸福中国的实现。
在这个关键时期,要牢牢抓住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养成。基于此,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幸福观教育研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根据幸福观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
全方位助力大学生群体幸福观培育建设,助推大学生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自发地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未来联结与共。
使大学生群体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增益,为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有效指导,有益于大学生群体追求正确的人生方向。
一、教育内容扩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幸福”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更加丰富的内涵。
发展中的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价值取向、矢志不渝为人民的幸福观,是勤劳致远、面向未来的劳动幸福观,是奋楫笃行、生生不息的奋斗幸福观。
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群体加强幸福观教育利用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优势,在教育内容上扎扎实实下功夫,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幸福故事。
以社会主义实践为核心续写幸福篇章,使教学内容聚人气,净思想,触灵魂。
在扩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坚持新时代幸福观为核心,在贯彻其科学幸福观的基本立场与观点上,开发科学幸福观的新面貌。
随着实践源源不断地开辟新境界、新领域,在结合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的基础上以崭新的思想、丰富的论点,新益求新,开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为人民奋斗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作兴。
矢志不渝的人民幸福观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民幸福观融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将人民幸福作为幸福观教育的“根”。
将人民幸福观作以幸福观教育的最高标准,促使大学生群体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幸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其次,在教授时阐释好、引导好、弘扬好人民幸福观。
大学生群体学习人民幸福观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与爱国者,使千千万万的人民百姓获得幸福。
最后,在学习人民幸福观的同时,不断地充实大学生群体的精神世界。
增进素质修养,育德才兼备之人。提高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群体对我国文化产生认同与肯定,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自然的归属感与自信。
发挥传统优秀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引导效应。激励大学生群体仁义纯良、孝悌忠信、忧国爱民,持续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以文化的凝聚与粘合作用为起点将人民幸福观放在文化的氛围中孕育滋养,用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有信仰,使国家有希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构筑大学生群体人民幸福观,将人民幸福观根植于大学生群体思想之中,树立正确的人民观与价值观。
助力大学生群体博出出彩人生,拥有美好未来,建设美丽中国。
勤劳致远的劳动幸福观
劳动幸福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科学补充。
马克思认为人在劳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出个人价值,没有进行劳动创造的人无法充分体现出作为人的价值。
不同于动物的直接获取,人类是通过“劳动”行为在自然界中创造物质基础。
通过劳动在社会中,发挥潜能,推动社会前进。此时,劳动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世界需要的满足。
马克思预言生产劳动将成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第一需要”。因此,劳动是实现幸福的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进行劳动不再是单纯的生存所需,更多的是在劳动中寻找自我价值,在劳动中体验幸福美好生活。
通过劳动的渠道对自我进行提升,在巩固物质财富的同时提升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重视劳动,重视广大劳动人民。
劳动幸福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要求,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头戏。
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体系,用劳动幸福观带动其他“四育”协同发展,使大学生群体有道德责任感、增强体能、增长见识、提高审美素养。
可以说培育劳动精神是新时代幸福观建设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的劳动具备着科学性、生动性等时代的新要求。高校将劳动观念纳入幸福观教育,构筑大学生群体劳动幸福观,着力搭建大学生群体正确劳动观与奋斗人生之间的桥梁。
一是,需要教师在思政课中对大学生群体施行精准“滴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群体主动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升华对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使大学生群体创造劳动收获、获得劳动幸福。
为大学生群体奠定正确的劳动幸福观,强调劳动平等,捍守劳动者地位,发扬劳动者精神,避免异化劳动论调的侵袭。
二是,大学生群体是劳动幸福观的实践者与体验者,推进实践教学,提倡教育过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内化劳动的精神追求,外化自觉劳动的行为动力,突出强调劳动实践对培育劳动幸福观的养成作用。
三是,针对部分学生贪图舒适享受、浪费劳动成果、逃避厌恶劳动、将初级劳动视作低等工作、歧视劳动、在生活中铺张浪费等错位的行为观念。
适当开展校内外劳动活动、志愿者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劳作活动,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耐心、责任感。
使大学生群体抛去浮躁,学会付出与贡献,更好地体悟幸福人生。
通过亲身实践劳动纠正与梳理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硬件方面,为开展劳作体验提供健全完备的劳作设施,提高大学生群体劳作兴趣。
在软件方面,以校园氛围烘托为主,教师与校内人员塑造劳动榜样形象,提供引导与服务。
在新时代的育人氛围中,缺失劳动教育的幸福观体系就是与时代错位。
补齐劳动教育的缺失,把劳动教育融入新时代幸福观教育体系,有益于大学生群体更深刻地把握劳动与享受之间的关系,实现自我价值,助力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
奋楫笃行的奋斗幸福观
奋斗是新时代的代表词,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中华文化与中华精神文明的底色,传统奋斗精神深植于奋斗幸福观之中,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奋斗精神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底色。
可以说,奋斗的目标是幸福——奋斗的过程是幸福的——奋斗的结果是幸福。
奋斗与幸福相互推进,相辅而行,辩证的看待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正确规划与处理奋斗人生,进而构筑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所向往的奋斗幸福观。
让奋斗幸福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全面的教育工程。
一是,将奋斗融入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突出奋斗幸福观的时代性。根据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将奋斗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是,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奋斗幸福观进行生动地诠释,将奋斗幸福观的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紧扣时代主题,抓住学生眼球,多角度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是,在教育内容上采用丰富的载体。以短视频宣传、评论互动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具魅力。
引导大学生群体形成奋斗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方面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群体通过奋斗获取美好生活的坚定目标。
为大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奋斗观,使大学生群体意识到在艰苦奋斗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幸福,奋斗使人生充满意义与价值。
构建科学的、正确的就业观,职业无论大小与高低,只要在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真正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就能成就自我,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将个人命运融入奋斗的过程中,立鸿鹄之志,获得真正的幸福,助力大学生群体构筑以奋斗为底色的精彩人生,完成人生的幸福图景。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