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 海淀街道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5-26
手机版

  (来源:海淀街道之声)

  原标题: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 海淀街道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

  非

  遗

  ●

  文

  化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文化,助力非遗文化发展,近日,海淀街道各社区组织开展了不同内容的非遗体验活动。

  阳春新纪元社区

  唐织、唐装、唐物,历史上繁盛的唐朝,在当下仍有着不俗的影响力。这不仅展现在衣物上,也表现在美食文化当中。“唐果子”从唐朝流传至今,因其精致的外表被称为甜点界的“颜值之王”。日前,阳春新纪元社区组织开展手工制作“唐果子”活动,让居民们领略中华传统美食文化。

  活动开始前,老师给在场的居民介绍了制作糕点过程中所需食材、设备和工具,接着示范了糕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在老师的展示下,居民们按照制作过程开始制作“唐果子”。 过程中,大家认真揉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精致的糕点便制作完成。

  “这个活动办的真不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还大力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社区居民们了解了唐果子的由来以及制作方法。”看着做好的“唐果子”,居民们开心的说道。

  合建楼社区

  流苏作为中国传统道具上的配件,装饰在梳子上,除了梳理头发时那一抹轻轻的触感外,更多的还有扫清烦恼、平安喜乐的意义,代表着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近日,合建楼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制作中国结流苏梳子的手工活动。

  在现场,老师向大家讲解了流苏的由来,在了解了流苏的历史和文化后,居民们对流苏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聚精会神观看老师的示范。到了亲手体验手工流苏挂件的环节,伴随着悠扬的古琴曲,在场的居民缠线、打结、固定、修整······五彩的丝线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流苏挂件喜笑颜开。

  海淀南路南社区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淀南路南社区于近期开展“传承传统文化 绳编收纳篮手工活动”。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引导大家仔细了解了编织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为大家展示了精美的编织样品。看着色彩艳丽,精致美观的收纳篮,大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制作热情,纷纷跟着老师的步骤积极动起手来制作。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经验,互相帮助,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不少居民由于是第一次制作收纳篮,难免有些手忙脚乱,在老师的逐一辅导下,大家克服浮躁,静下心来耐心地编织,一根根麻绳在手中穿梭,花纹渐渐清晰,小篮慢慢成型,经过了2个多小时,一个个精美的绳编收纳篮已基本完成。

  光大锋尚园社区

  古风叠花源于汉朝,在唐朝时达到兴盛,在古代是未出阁的女孩的选择。为丰富社区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小朋友们体验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民间艺术,光大锋尚园社区组织辖区一老一小开展“古风叠花,手工制作”亲子活动。

  制作中

  要制作一个精美的古风叠花可不容易,专业老师先向社区居民及孩子介绍古风叠花的起源、制作工艺、特点、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极大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拿起工具,通过折、叠、翻等手法,在指尖焕发出了别样的风采,栩栩如生的叠花跃然而出。本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却带动了参与的居民及朋友们,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人民大学社区

  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社区文明和谐氛围,人民大学社区将手工制作风筝活动带进社区。

  活动中,非遗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了风筝的起源及绘制风筝的方法。动手环节,主讲老师给大家发放了制作材料、手绘颜料、风筝线。风筝图案分为花开富贵和福寿双全两种,参与活动的居民们按自己喜好选择。随后,大家挥动着手中的描色笔,在注重颜色搭配的同时,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当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完成之时,大家都兴奋不已,又迫不及待地开始最后的组装。在主讲老师耐心地指导下,大家按照组装顺序从头部到翅膀再到尾部,一个个大风筝便做好了。

  活动结束,居民们纷纷给自己制作的风筝拍照留念,交流时,欢声笑语遍布活动室。“我选的花开富贵图案,这朵花要是放飞在蔚蓝的天空,一定鲜艳夺目”,刘阿姨开心地说道。“我的这幅福寿双全也不错,寓意好,放在家里可以当装饰”,李阿姨自豪地说。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导了文明新风。

  人大附中社区

  为了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人大附中社区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体验非遗手工,掐丝珐琅杯垫制作活动,让居民体会手工的细腻与灵感的交错,定格非遗之美。

  活动现场,老师先为居民们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前世今生”、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大家从较为简单的、已勾勒好荷花图案的杯垫入手,充分发挥想象力,从选取颜色,到搭配色调,完全沉浸在非遗文化的世界中,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掐丝珐琅画这门技艺,感受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需要心灵与手巧结合,在制作地过程中内心得到了很大程度地疏解,希望以后有更多地机会了解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自己地内心能够更充实、愉悦。”活动后,张叔叔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整理编辑:海淀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

  图文制作:白 羽

  责任编辑:朱春燕

  信息来源:阳春新纪元社区、合建楼社区、海淀南路南社区、光大锋尚园社区、人民大学社区、人大附中社区

  责任编辑: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一种家庭生活方式
下一篇:五岁孩子被老师投诉,外公只用一这招,轻松提高孩子注意力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