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开格桑花——唐一国的精彩人生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5-28
手机版

  原标题:汗水浇开格桑花——唐一国的精彩人生

  唐一国,四川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南民族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四川康巴情生态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国投草业集团有限公司、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成都梁平商会轮值会长。

  他,曾是四川省农业厅公务员,2012年主动辞职砸了“铁饭碗”;从30平方米办公室起家,到建立起1万8千亩的综合性园区;从四川国飞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到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康巴情生态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国投草业集团有限公司;从投资四川省甘孜石渠县,到结出西红柿、青椒?苦瓜?茄子等高原生态菜果,唐一国用勤劳的双手,过人的智慧,辛勤的汗水,硬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美丽的蓝图,在康巴高原结出了累累硕果。

  怀揣梦想 奋力前行

  唐一国,2003年农学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在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工作,从事草地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2009年从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调到四川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发展处工作。期间,因工作出色,被委以重任。

  一个学农的人,心里装的都是广袤大地,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世界。2012年6月,他毅然放弃了省级重点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创办企业。他聚集了一群和他一样优秀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用到真正有意义的地方,学以致用、造福一方。

  2012年的选择,让勇于开拓的他,进入了一个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忘我境界。从租赁一个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开始,从只有几台电脑的办公设备开始,从只有3名基础员工的公司规模开始,他既是老总又是员工并身兼数职。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开拓,诚实守信和认真、踏实,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改善了办公环境和公司面貌。

  自2012年从省级机关辞职创业以来,由于勤奋拼搏、奋力前行、务实创新,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成立了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3月组建了四川康巴情生态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国投草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员工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固定员工300余人。

  目前,公司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致力打造成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现代农牧产业的“高端智库”暨“一站式”服务集成供应商,并建立了公司的经营理念:感恩、诚信、和谐、专业、高效。

  开拓创新 描绘蓝图

  一个有担当的人,总是在努力中完善自我,开拓创新。

  唐一国,拥有20年的农牧行业建设与运营经验,在草牧业、生态修复、高原农业等领域拥有独到的见解,能够为高原乡村振兴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也为自己创业夯实了基础。

  从咨询公司“国飞”开始,他的公司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藏区50多个县提供咨询设计成果800多个,承担实施完成100多个国家级的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退化草原植被恢复、防沙治沙、鼠虫害防治、优质牧草基地、人工草场建设、农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等项目,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一张白纸,才能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2019年,唐一国亲临石渠县考察,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石渠这里暗藏着勃勃生机和潜力,他毅然决定,投资石渠并组建了石渠太阳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一腔热情洒在康巴高原,一把汗水浇灌在雪域之巅。

  石渠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由甘孜州石渠县县委、政府投资打造,集高原农牧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科技示范推广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园区位于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离成都距离最远的石渠县境内的洛须片区正科乡须巴村,此地为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处,系青藏高原腹心地区,属长江、黄河的源头部分,处于金沙江河谷地带,海拔3200米,具有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特征,谷底干暖、上部冷湿严寒,甚至终年积雪,冬季寒冷漫长,气候条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投资近3亿元、面积约1万8千多亩的综合性园区建立起来了……核心区域面积5329多亩、办公室等配套面积430多亩、冬暖式大棚100栋面积104亩、连栋棚84栋面积324亩、育苗温室面积2亩、农机库房面积3亩、农牧民实践基地面积83亩、冷链物流中心面积7亩、露天生产面积2470亩……在康巴高原展现出来。

  冬暖式大棚的夜灯,红红的,在金沙江畔闪烁着,让当地的藏民们看到了黑夜里的风景……。园区以果蔬种植为主导产业,以种养结合循环、以高原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为主要特点,通过设施农业和露天生产相结合,采取轮作倒茬和间作套作的形式,实现全年可持续生产。园区被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和州人民政府列为甘孜州六大蔬菜保供基地之一。

  如果说这些业绩是盛开在川西藏区的一朵朵格桑花,那他在石渠县境内的《石渠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那雪山高原上一朵美丽的雪莲。

  倾情助困 花果累累

  他,在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里,打造出了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他,勇气可佳,克服了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的诸多困难,让园区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园区的发展,不仅让他的公司发展壮大,更是给当地的藏民们带来了希望。康巴情集团,作为一家致力于草原生态保护与生态农牧业综合发展的企业,始终坚持将业务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高原气候恶劣无情,而唐一国的公司给当地的藏民带来的是无限深情,他得知石渠是贫困县后,就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公司作为石渠县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通过采购贫困户产品原料、聘请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县税收等方式,带动了457户贫困户增收,带动1568名工人为石渠的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园区落户石渠以来,采用“飞地模式”筹集的42个产业扶贫(扶持)基金2100万元入股园区,每年保底分红5%,可分配利润率高于5%则按实际分。土地租赁确保园区周围的村民旱涝保收,园区核心区内5000多亩土地都是以租赁方式获得,每年的租赁资金达172万元。藏民们的劳务收入,是园区落户这里给藏民们带来的最大的收益。园区近80%的工人是本地人,他们常年在园区务工,工资3千元至4千多元,有的家庭在园区务工每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藏民工人扎西朗加,没有自己的房子,全家7口人,家里只有3头牛作为家里的生活来源。园区建设一开始,他们夫妇就在园区务工,3年下来修起了全村最大最漂亮的新房,他逢人就说:“感谢唐总阿爸给了我工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自2022年开始,他带领他的团队,陆续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胡春华副总理审批的“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饲草产业发展基地”,面积达15000亩;在甘孜州稻城县投资运营藏香猪产业园区,服务覆盖整个甘孜州南路各县,每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切实践行联农带农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年来,石渠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得了“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省级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石渠县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等殊荣,多次受到四川日报、甘孜日报、中央媒体和四川康巴卫视等媒体的关注。

  他,没有康巴汉子的血统,但是他有康巴汉子的气魄;他没有康巴汉子魁梧,但是他会用自己奋斗的足迹,续写自己和团队更辉煌的明天。

  “五星级示范园区”只是又一个起点,在继续努力、奋发前行的路上,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下去(梁玉明)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专升本英语新考纲作文怎么写?短文斩分来了!
下一篇:独家责任|“胖哥”13年护鸟路:救助候鸟超10万只,巡护路上曾被砍伤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