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耕读文化在学校接续——繁昌区繁阳镇马坝小学“耕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02
手机版

  一、追根溯源,确立耕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家庭模式即“耕读传家”。耕,即耕读田园,提供物质;读,即读书闻道,提高文化素养。耕中有读,读中有耕,才能生活富足,涵养智慧。自古以来中国农村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耕读文化中包含的以勤劳俭朴、勇毅刚强、知书达理、和衷共济为主要内容的耕读文化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对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意义,值得不断发掘和清理。古训有云:诗礼继世、耕读传。“耕读传家”不仅代表着华夏民族历史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体现者一种人文精神的经典。

  学校前身是丁家祠堂私塾,自古以来中国农村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学校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已经开展并初具成效的做法,确定了校园文化——耕读教育,精心营造家园式的校园氛围,突出对学生思想、生活、健体、学习各种习惯和能力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校在“耕读立德、养正立人”的办学宗旨下,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办学理念,以“一个主题、两个核心、N个要素”1+2+N模式,即以“耕读教育”为主题,“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和“耕读好少年雏鹰争章活动”为核心,N个活动要素,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入推进“耕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把农村孩子培养成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耕读好少年”。

  二、两个核心,引领耕读校园文化建设

  (一)多彩创新的核心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的非文化遗产。学校大力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农耕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实践活动能力、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实践性课程,大队部在每个节气开展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春分节气活动与科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春分竖蛋,孩子们给鸡蛋化妆,看谁的鸡蛋好看,然后碰撞看谁的鸡蛋坚硬,还有鸡蛋从落下,看谁的鸡蛋不破。夏至节气的时候,引导孩子给父母做一碗夏至面,做好感恩教育。节气活动带领更多学生及家长走进悠久历史的节气文化。

  (二)知书达理的核心学生文化

  为了培养正直向上、知书达理的耕读学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学校大队部组织开展争做“耕读好少年”雏鹰争章活动,设置“向善章”“乐学章”“阳光章”“尚美章”“勤劳章”五章,分别对应“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劳,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集章,由班主任负责签章,五章集齐可获得“耕读好少年”称号并可兑换学校吉祥物玩偶,学生在争章过程中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体育素养、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N个要素,构建学校文化

  (一)自觉追求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学校将“耕读教育”主题写入经教代会通过的学校章程中,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向全体师生展示,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同。

  (二)处处育人的环境文化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有一个优美的读书环境,学校打造了一个面积达90平方米,总藏书两万余册的图书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定时面向学生开放,学校要求每节阅读课学生进阅览室上课,营造了校园浓厚的阅读氛围。

  为了将学校大力开展的节气活动深入人心,大队部精选节气名称,将各班级以节气为班名,例如:春分班、冬至班等,一个班级两块牌子,进一步渲染节气活动的文化氛围。校大门口建有“耕读立德”文化石,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将教学楼左侧围墙改造成“自然之耕”读书走廊,学生身处自然的环境中,畅游书海,获取知识。此处还展示学生作品,可以看到学生用画笔,用文字,用诗句,描绘出四季变化,节气更替,应时耕耘田园,四季沐浴书香。

  为了传承耕读文化,营造幸福校园,学校在少年宫楼后身建设了“耕乐园”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来此认识有关蔬菜,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来“耕乐园”课外实践以及阅读,让学生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明白劳动的艰辛与食物的珍贵,同时也让学生重视阅读,懂得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勤”。

  (三)身正为范的教师文化

  为切实开展好教师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技能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进一步推进教师素质建设,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耕读教育杯”课堂教学比赛,将课堂教学比赛以“耕读教育”命名,就是要将“耕读教育”理念深耕于每一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中发扬耕读文化精神,深耕细作,播下希望的种子,长出丰硕的果实。

  (四)平正和谐的家校文化

  为了构建平正和谐的养正家校共育文化,学校积极与全体家长共同努力,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并设立“家委会办公室”,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校食堂、卫生、就餐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学校每年“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当天,表彰“耕读好家长”,将耕读教育理念传播到家长中去。

  (五)勤耕尚读的诵读文化

  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陶冶情操,提高孩子的品德修养、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拓宽朗诵者的视野,使朗诵者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重要的智力因素得到锻炼,学校以年段为单位,统一拟定诵读材料内容,开展“十二级诵童考级”活动,通过琅琅上口的语句使朗诵者感受到作者睿智、鲜活的思想,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蓓蕾初放,耕读立德、养正立人

  打造“耕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来,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精诚合作,在党建、德育、教科研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学校编印《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植物种植》校本课程和四期《耕读教育》校刊;完成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规范实施少先队礼仪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活动与多元化评价的研究》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下“耕读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正在研究中;打造建设戴素勤名师工作室;教师全员参加繁昌区教师大比武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在社团展演和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市区级奖次若干;繁昌区教育服务综合改革三等奖。近年来,学校还被评为“第三届芜湖市文明校园”“芜湖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芜湖市少先队示范队室”“芜湖市五好关工委”“繁昌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有生机、有个性的校园氛围,不断探索办学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同时全体师生也以奔跑的姿态积极践行着“耕读立德、养正立人”的理念。

上一篇:马斯克起诉微软:杀“人”诛“芯”,芯片工程师就是下一个目标
下一篇:高考新规限制报考身份,部分学生失去高考资格,公平性提高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