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点评二十五:格拉默扭亏为盈,新业务扬帆起航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04
手机版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控股子公司格拉默2023Q1业绩预增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格拉默2023Q1收入约为5.89亿欧元(2022Q1:5.15亿欧元),息税前利润(EBIT)约为1,170万欧元(2022Q1:-120万欧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约为1,400万欧元(2022Q1:-250万欧元)。

  分析判断:

  格拉默扭亏为盈业绩改善超预期

  格拉默预计2023Q1收入约为5.8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4.5亿元),同比+14.4%,环比+4.3%,EBIT约为1,170万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8,821.8万元),同环比均扭亏为盈(2022Q1和2022Q4分别为-120万欧元和-4,750万欧元),经营性EBIT约为1,4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明显改善,主要受益于各地区盈利改善,其中美洲地区P2P重组项目的一部分而启动的措施取得了进展,亚太和欧洲地区稳定回升。我们判断随着整合成效的逐步显现叠加新业务的贡献,预计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完成全年预算目标(集团销售额:约22亿欧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约7000万欧元)。

  座椅定点再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大

  公司先后于2021年10月、2022年7月、2022年11月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的座椅总成项目定点。三个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对公司的认可,凸显了公司在乘用车座椅领域的快速成长。2023年1月联合格拉默突破奥迪PPE全球供应体系实现传统豪华品牌从0到1突破,乘用车座椅业务加速突破。3月新增原客户的新车型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在合作国产中体现的能力和提供的服务的认可,公司争取在2023年底实现在手定点项目年化产量100万辆目标。产能布局同步完善,其中合肥工厂预计4月量产,常州生产基地完成建设,长春生产基地启动建设等。全球车企降本诉求不断加大叠加电动智能变革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静待更多定点的突破。

  乘用车座椅是最易被消费者感知的赛道之一,消费者付费/主机厂堆料意愿双轮驱动,功能提升+舒适度提升+智能化加持,千亿市场空间再扩容。传统燃油车时代,乘用车座椅由于技术壁垒高,长期被安道拓、李尔等外资供应商垄断,新势力供应链趋向于扁平化,车型迭代加速,对供应商快速响应及密切配合的需求大幅提升,且新势力更加注重智能空间的打造,座椅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座舱向第三空间转变,国产供应商有望借机实现突破。公司是全球座椅头枕细分龙头,我们测算全球市占率25%以上,体现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预计未来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在乘用车座椅领域加速抢份额,打开成长空间。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继峰集团2018年收购德国格拉默,2019年完成交割并于2019Q4开始并表,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包括格拉默组织架构的调整、多举并措降本增效、生产基地布局整合等,经营提升凸显。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移动中控系统和扶手、3DGlass玻璃技术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等,并突破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万亿元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

  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考虑到下游需求及格局变化,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营收为205.7亿元/239.9亿元/306.7亿元,归母净利为4.8亿元/7.1亿元/11.9亿元,EPS为0.43元/0.63元/1.05元,对应2023年4月18日13.02元/股收盘价,PE分别30/21/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整合进展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本次定增尚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等。

上一篇:深圳平江心手相牵 “简青少年先锋”揭榜
下一篇:瞭望|美国的“人才攻防术”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