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欢度“六一”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真烂漫的笔下往往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值得流连回味。儿童艺术作品也是我们认识儿童世界和进行儿童心灵沟通的有力桥梁。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杭州的3位小朋友用书画的形式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展示他们的书画作品,祝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他们成为美的体验者和传播者,把未来的自己,未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起来分享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吧!

  找回初心

  武彦彤(15岁,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目前已被中国美院附中录取)

  很多事情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无论是什么,画画也好,追梦也罢,无论路有多么的曲折遥远,只要有一个精神支柱,来自灵魂的热爱,就会坚持达到自己的目标。愿意开始,在那漫漫长途上愿意追求,就会找到那颗最鼓舞你前进的种子。

  在我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带我去各种美术馆,让我接受艺术的熏陶。那时我还什么也不懂,只知道画家们好像很厉害,但根本看不懂在画什么:一团团墨水在他们的笔下成了巍峨耸立的高山、晶莹剔透的小虾,翩翩起舞的墨蝶。后来大了一点才知道——哦,那是国画。

  就在这时,美术馆的老师让我去参加一堂体验课。看着眼前的白纸,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学着大师试着画出世间之万物,不过我画成了四不像,特别不好意思,但是没想到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姑娘你的用笔十分大胆,有前途,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个画家。”我心花怒放。此后,我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很喜欢各种主观色彩在一起碰撞的感觉,那种激烈而复杂的色彩叠加,我常常拿起画笔,在纸上铺出各种场景:朋克风的城市,SCP的战斗场面,幽静黑暗的丛林……我抛开一切,置身于其中,思绪自由地穿梭,心灵也因此而快乐。

  这种对画画的热爱,一直持续到六年级小升初时的那个暑假。我还记得那个晚上,爸爸认真地问我要不要考国美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我用力点了点头。

  于是我就来到了美术集训班。那里的规则就是反复练习结构。每个坐在画板后面的学生都宛如一个复印机器。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画室就是宿舍和食堂。脚旁边堆着高高的速写临摹册,手机械化地排着线。眼睛里已经没有了高光,每天都面对着同样冰冷的石膏像。高强度的训练使我时刻想吐。素描、速写、色彩接踵而来,那种应试的压迫感和紧张感,对精神上的折磨远大于生理上的痛苦。我可以感觉到我对美术的兴趣在疯狂降低,甚至已经麻木。我当时曾不止一次地想:“难道这就是我曾经所热爱的画画吗?为什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它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地令人痛苦?”

  我不知道。

  有一次我趁着午休时间,去看了一场摄影展,突然,一张照片闯入我的眼帘,照片上那是一双芭蕾舞演员的脚。

  她的左脚穿着粉色的芭蕾舞鞋,缠在鞋上的丝带光鲜亮丽,那是舞台上美丽的公主、高贵的天鹅;而光着的右脚却是畸形的、令人不忍直视的模样,每一根脚趾都留下了训练时的伤痕,以及脚背上的淤青,贴在脚上的胶布,在向我们诉说着无尽的痛苦。这个景象给了我一个重击,将我从麻木中唤醒。我愣在这张照片前,想了许久。

  曾经我也喜欢过芭蕾,羡慕过那些舞台上的芭蕾舞演员,也学过一段时间的芭蕾,绷脚、踮脚、双腿无数次地开合,但是因为这过程过于痛苦,最终放弃了练习,也放弃了舞台之梦。如今,我又有了我热爱的事情——画画。我现在所经历的,不就是走向梦想的必经之路么?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就会错过群星。那么如果我因放弃了芭蕾而后悔,我现在就绝不能放弃画画。我不能够因为自己的懒惰、懈怠,而再次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擦肩而过。

  拼一拼,单车变摩托。

  别人在聊天,我在改画;别人在削铅笔偷懒,我还在改画。尽管每天百无聊赖,都过着一模一样的日子,但是想到那些我热爱的东西,又会铆足了劲儿,拼命向前冲。

  很多人学画画都是一时兴起,或者说几乎没有可以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其实我刚开始也是如此。但是哪怕就单单为了让我以后笔下画的人物能够“活”起来,我也愿意接受这次画画带给我的考验。

  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也经受住了这次考验。这一个月我的画技得到了一次飞跃式的进步!

  “我想踩碎了迷茫,走过时光,睁开眼你就会听到。”追梦,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曲折,这段路本身就是一个磨炼你的过程。坚持下去,你才会碰到你的梦,真正地追上它。那颗种子,才真正得以萌发,长出茎和叶,并向着太阳茁壮成长。

  素描石膏像

  色彩静物

  阳光男孩爱画画

  汤宗岳(9岁,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

  我是杭州少年书画院儿画社的一员,是一个爱画画爱唱歌爱朗诵的阳光男孩。读幼儿园时我喜欢用颜料和蜡笔在纸上画画,也画了不少画。画上有五颜六色的线条,有的像柳树枝条,有的像一条条长虫,我给它取名《五颜六色》;画上有超人飞到外太空和土星作战的,我给它取名《超人》;画上有勇敢且强壮的爸爸登雪山的,我给它取名《我的爸爸》;我还用黑色的线条画满了整张纸,取名《亲爱的妈妈,我的宝贝》。

  一年级时因为喜欢画国画,我还在少年宫国画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用毛笔蘸着颜料在宣纸上大胆挥洒,看着墨汁和颜料在纸上炸开的效果,觉得很好玩儿。

  现在,我喜欢用马克笔画人物,我画的帆布袋也被学校收藏,我感到很开心。最近,我还画了好几张迎亚运主题的作品,画面中一个个小人开心地手舞足蹈。他们都热爱运动,就像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绘画《运动会》

  书法中“避就相让”的真谛

  李明净(12岁,余杭区金成外国语小学)

  每年暑假,我期待的假期是——“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餐餐有肉有虾,整天家里一趴。”但遗憾的是,理想终究会败给现实,就如同我终究也会败给老爸的权威,只能乖乖躲进书房练字。

  去年暑假,老爸让我练习的是《颜勤礼碑》。令我抓狂的是,当每个字的笔画都凑到一起的时候,总有一种无法言语的丑。于是赶紧请教老爸。老爸看了一眼,笑着对我说,“你要懂得避就相让。就好比哥哥每次从湖北远道而来,你作为小主人,非但没有尽待客之道,反而时不时因为零食和玩具同哥哥闹得不可开交。”见我满脸狐疑,老爸又补充道,“日常书写时,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避让,叫做‘避’;紧密联系、相互迎合就叫“就”。比如“唱”字,左边的口往往写在左上方,将更多的面积留给右边的“曰”字,这样整个字就会显得和谐大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让大”规则。

  原来,书法中的“避就相让”也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们的为人处世。“避”是谦逊,是成就他人,而“就”则体现了团结合作,崇尚和谐。

  书法《五三六经可诵读,二十八宿罗心胸》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未成年人因代练游戏沉迷网络,“紫丁香”帮助他重回正轨
下一篇:抓政策、优环境、促消费!青岛打造体育营商环境新高地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