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类):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秉承知行,开拓进取

  交融世界,通达古今

  本期,将带大家走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专业!

  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设立时间最早、办学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师资队伍群英荟萃,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各类英才桃李天下。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学院紧密结合电子信息与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长远发展,在宽带移动信息通信、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光纤通信、移动专用网络、电磁兼容等领域始终走在学科前沿,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优势和特色

  一流的学科资源:

  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分别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等级均为A类学科。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1;通信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34位。

  一流的教学环境:

  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

  一流的专业建设:

  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信工程和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IEEE专业认证专家评估。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雄厚的科研实力:

  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序列国家研究中心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轨道交通5G通信、自组织网络、光通信及光子芯片与器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在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承担科研经费高达3.2亿余元。

  

  招生专业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平台、供学生学习的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等优质资源,秉承交大“知行”校训,因材施教,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班等特色班。

  

  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是北京交通大学优势和特色专业,历史悠久。2016年、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定位“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建设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光通信和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专业特色课程群;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专任教师130余人;以学生为中心,支持个性化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工程素质,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够在公共和专业通信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网理论基础、光波技术基础、互联网原理与技术、无线通信基础。

  升学就业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06%,学生毕业后可报考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专业特色

  本专业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底蕴深厚。2010年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并通过首批验收,2017年通过自动化专业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持续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榜首。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国家级实践平台,依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轨道交通控制领域全国唯一国家级系列创新平台,突出科教与产教融合,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和行业精英,就业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优秀品德,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自动化基础理论以及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知识,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够在轨道交通信号相关领域胜任研究、设计、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实践等。

  升学就业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国家铁路集团、城市轨道交通集团,通信信号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企业,金融、政府及事业单位等。优秀学生直接保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学生亦可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97%。

  

  专业特色

  自动化专业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面向信息时代发展,凸显新工科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培养具有扎实自动化专业理论基础,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交通与自动化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具备轨道交通自动化鲜明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自动控制领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自动控制原理I,自动控制原理II,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机与运动控制,智能系统与无人装备,智能机器人原理,轨道交通信号基础。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IT、AI等高科技企业,轨道交通相关行业,国家机关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算法设计、软硬件开发、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工作。优秀学生直接保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学生亦可报考各大高校自动化相关专业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9.09%。

  

  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于2001年,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纳传感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本专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工程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与表达,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工作并可持续发展的精英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器件与技术基础、微波技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天线原理与设计、光波技术基础等。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集成电路、通信、物联网、电网等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国家机关从事电子信息方向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亦可报考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26%。

  

  专业特色

  专业创建于1988年,于2018年恢复招生,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设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课程。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师资力量雄厚。建设有多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以及校企共建实践培养基地,教学资源丰富。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互联网原理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信息安全理论基础、搜索引擎与社会媒体安全计算、区块链等。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大数据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工作,就职单位如电子信息类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企事业单位等。2022届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注:2022届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专业2018年恢复招生后第一批毕业生)

  

  专业特色

  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和“新工科”战略的宽口径特色专业。本专业充分发挥北京交通大学“智慧交通”的优势,依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博士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学者及创新团队,建设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为国家智能系统前沿领域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在电子信息框架下,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融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突出四个特点:“控制优化结合、软件硬件兼施、强电弱电并重、智能移动特色”。学生将具备智能理论和方法、智能装备研发技术、复杂智能系统设计技术及专业认证综合能力,成为下一代信息自动化与智能技术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核心课程

  模拟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电路、自控原理、传感器、单片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智能系统与无人装备、数据分析与决策、电机与运动控制、智能机器人原理、自主导航与定位、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C语言、Python等。

  升学就业

  该专业暂无毕业生,从目前与本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学生统计情况看,毕业生具有宽口径出路,可在无人系统、信息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从事研发管理工作,如科研院所(中车、国电、航天院、交通院)及企事业单位(如国网、中电、百度、阿里、腾讯);也可在控制、交通、计算机学科读研,或在EE(电子电气)、IS(智能系统)等领域出国深造。

  孜孜不懈,稳步向前

  每一个坚实的脚步

  都将在未来化作自信的基石

  铺就通往梦想和成功的道路

  梦想

  即将从这里启航

  欢迎报考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本文内容转载自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官微

  举报/反馈

上一篇:解放军报评论员:坚持问题导向立起政治整训靶标
下一篇:小学,我来啦!洪山实验幼儿园“准小学生”走进小学校园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