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史料|1986年安徽、福建等5省高考分数线排名独家发布!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11
手机版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导读

  2000年以前,中国的互联网并未普及,1980-1990年代的高考分数线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然而,历史本就是现实的一部分,为了让全网读者站在超越时空的永恒视角来品味10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以及各大名校随时代变革而沉浮的全过程,特此发布高考分数线考古系列,以飨读者

  

  01

  1977年-2023年高考人数变化趋势

  80年代的高考,重生于“十年浩劫”的终结点,处于“上山下乡”运动的末期,又处于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轨的重要节点。尽管历经坎坷、跌跌撞撞,这个牵动无数人的心、惹出无数人眼泪、成就无数人梦想的全国性大考,从泥泞中走到了今天,成为中国社会阶层流动、各类用人单位新旧换血的一大利器。而从当下回溯历史,认真地分析一系列与高考、国家发展有关的过程数据,会给广大读者一些很有意义的启迪。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80年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纵观整个80年代,每年高考报考人数在200万上下,而其中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只有二三十万,录取率始终维持在10%-20%之间,更不用说后来的所谓985、211名校的录取率了。那时能上大学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上名校。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史无前例的1291万。这个数字的结构教育部没有披露,个人认为剔除复读人数增加这个因素,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要求越来越苛刻,导致适龄人口参加高考的参考率明显提升,以及出国留学通道被压缩,导致原本打算出国而改为卷国内高考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将2023年的高考人数推向历史最高值。

  人数和录取率是一个角度,而分数线本身则是另一个重要角度。曾经流传的很多故事和说法,其实都能从历史数据中找到证据。比如,80年代盛极一时的中科大,传言录取分数比清华高30分;又比如,80年代流传的“清北复开”四大名校的说法,是否真是如此,都可以在历史分数线中找到答案。

  本系列文章第一篇《高考志愿考古 | 1986年江浙等6大省分数,南开的“清北复开”传说验证》已经涵盖了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山东、河南六个大省,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回到1986,一睹安徽、江西、福建、辽宁和黑龙江这五个同样人才辈出的省份当年各校的迷人风采。

  

  02

  5省1986年高考分数线排名全网独家发布

  1、安徽

  

  安徽的亮点不少,作为被南京这个“白完省会”辐射的一个大省,安徽省向来对南京和上海的高校趋之若鹜。正因如此,理科最高分花落复旦,而文科则被南大夺冠。清华、北大只能屈居复旦、南大之下。

  当年的华东工学院(今南京理工)一举跻身理科分数线前五名;而北邮无论文理早在1980年代就已开始火爆,文理科分数线均在前10名上下;华东师范大学80年代风光无两,1986年几乎各省的文理科分数线都在前10内,让人叹为观止。

  山大在安徽的表现特别突出,文理科都有上佳表现;当年理科的海洋大学、文科的兰州大学都有不俗的表现;而号称“清北复开”的南开在安徽倒是表现不温不火。

  2、江西

  

  江西的光荣是属于北师大的,不光理科登顶,而且文科也名列前五,备受江西人民的厚爱;北大在江西基本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理科第二、文科第一名;华东师大和南开携手跻身理科前五名,彰显了清北复开的尊贵。

  厦大理科表现不错,一举进入前10并力压清华;山大文科则携手南大名列前10;在没有985、211的年代,中国纺织大学的理科、西南政法的文科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3、福建

  

  福建理科清华终于卫冕成功;东南大学则意外进入前五名,力压北大;华东师大再次展现出文理几乎全部前5的强大实力;南开在南方继续保持低调,理科24名、文科18名;文科意外杀出黑马,华科前身华中工学院抢了北大的风头登顶。

  4、辽宁

  

  号称“清北复开”的南开终于在辽宁发威,理科名列第四,文科更是直逼北大,名列第二名,证明了清北复开并不是一句十足的谣言;当年的吉大在东北的地界展现出强劲的实力,理科位居前20,文科几乎前10,与现在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

  仔细揣摩辽宁的理科,发现清北、华五人的格局几乎在1980年代就已形成,可见辽宁的前瞻性。

  5、黑龙江

  

  黑龙江北方交大文理科表现抢眼,几乎双双杀入前10名,在没有985的年代,北交大在各省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北邮的文科频频上分,轻易打入黑龙江前五名;南开在黑龙江继续和华东五校保持队形,稳稳地位居前排。

  以上就是本系列第二篇已发布的南北方五大省1986年历史分数线考古,加上第一篇6省共11省已出炉。

  更多的省份即将火爆出炉,欢迎各位读者持续关注本系列文章!

  举报/反馈

上一篇:坚持课程改革方向 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下一篇:现场直击|北京高考试卷已出发,奔赴各个考点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