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2个工作的基本》
很难判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想讲职场心理还是社会心理。从表面上来看,作者所写内容都和工作有关系,但是,工作毕竟只是人生的场景之一,很多很多心理学相关的思考和行为是可以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的。
我阅读这本书的时间很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的内容“太过老旧”了,书里所包含的一切,直白地说并不是适合现在的工作人群。这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对于很多人类社交行为方面的总结归纳,适用时效性到底会是多长呢?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会不会我们刚刚总结好的什么就已经过时了呢——毕竟归纳总结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而新人类的行为真的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去做推理吗?
想到这些,让我不由得不想起《乌合之众》,勒庞所写的这本书在现在看来,仍旧不过时,仍旧可以对我们分析人群的心理有借鉴意义,这一方面说明勒庞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另一方面,会不会是因为所有学科最头部的理论就是那么多,已经被那些前贤们都讲完了呢?后世的我们无论怎么论述,也只能对一些细节进行具体的分析,而这些细节却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呢?
联系到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元宇宙概念,我不禁又在想: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需要社会交往吗?如果需要,人们为什么会把那么多的时间花费在IT应用上面呢?就和三十年前的家长不让孩子们玩游戏机一样,现在的那批孩子成了家长,他们会认为自己当初喜欢玩电子游戏是个错误吗?或者说,人们喜欢通过冰冷的网络应用来完成自己的社会交往,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还是人类进化的倒退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两个点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还是真的思考了一下:一是作者认为所有的专业人才都应当懂得一定的管理学;二是作者认为寒暄对于谈判交流有益无害。
第一个观点我认为作者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如今的工作变得越来与复杂,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工作、或者说是完成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会受限,因此想要做好工作,专业人才也必须懂得团队作战——而这,就与管理关联了起来。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作者很感性——不敢说作者错,但是,如果我去进行一次商业会谈,对方如果在见面的时候不是很快切入正题,而是和我聊聊天气、实事什么的,我会觉得很浪费时间——我认为工作是要有目的有结果的,而客套、寒暄,肯定不是我的目的,我不知道对方会怎么想,就我本人而言,我还是认为直接切入主题的商业谈判更有效率,也让我更愿意与对方合作。
综合这本书的内容,我认为最应该在阅读之后思考的部分在于“复合型人才”与“积极乐观”这两个方面。这个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指的是那些愿意思考如何达成结果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舒适区的人才,这个社会需要人们都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这两点,差不多也就够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课程预告 | 光亚商学7月EU DBA课程 李军林教授《博弈论》
下一篇:考研的同学,你们会报考这学校这专业吗?进复试就录取!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