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民对元军的最后抵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四川军民对元军的最后抵抗

  两路蒙古大军于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北撤以后,忽必烈回到燕京(今北京)附近,在那里继承了蒙古政权,至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正式成为元帝国的皇帝。忽必烈掌握政权以后,蒙古在中国的统治集团内乱减少,使得蒙古对南宋的侵略更加有效率,因此,也就加速了对南宋军事胜利的进程。同时,在贾似道军援鄂州前夕,贾似道已经开始掌握了南宋中枢的大权,鄂州围解以后,贾似道和蒙古之间达成的和平协议,使得他攫取了更多的权力,整个南宋政权实际上操纵在贾似道一个人的手里。贾似道一手遮天,通过制造虚假的胜利战报,蒙蔽南宋朝廷。贾似道妒忌抵抗有功,有才能的军事将领,不是把他们陷害系狱而死,如先后害死曹世雄、向士壁等将领;就是将他们贬斥,不让他们掌握重兵,或不让他们领导最关键的战役,如对优秀的将领孟珙、赵葵、高达的排斥。贾似道的行为,严重地削弱了南宋抵抗蒙古侵略的防卫能力,加速了南宋的败亡。

  这时候,四川战场的形势,呈现出胶着状态。南宋后期的四川防线是由嘉定-泸州-重庆-夔州的岷江-长江水道连成的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与另一条大巴山-嘉陵江水道连成的南北弧线在重庆交会,保护着长江水路。在这两条弧线所包抄的广阔地区,是川中的潼川路(原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1207年后迁泸州)和川西的成都路,其中有四川最富饶的川西平原,但无险可守,虽然蒙古重兵在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的进攻中,由于宋军将领的投降,占领了大获、青居等堡塞(即南宋防卫线的北支的北端),且蒙军在成都驻扎重兵,但大片农村已经荒芜,无粮草支持,因此这条地带成为双方交兵频繁,几番易手的地区。

  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南宋泸州守将刘整举泸州十五郡,三十万户投降蒙古。泸州是四川宋军防线的重要要塞,南宋四川安抚使俞兴出兵争夺,被刘整击退,十月,吕文德和俞兴收复泸州外围,筑城长江北岸,与蒙军对峙(后收复泸州)。

  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蒙军汪良臣部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在钓鱼堡附近筑武胜堡以阻断宋军北上支援达州(今四川达州)、巴州(今四川巴中)路线。

  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蒙军进攻嘉定(今四川乐山)不克。

  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二月,蒙军元帅约哈苏侵犯钓鱼堡,在嘉陵江上击败宋军,焚战舰一百四十六只,但蒙军仍无法攻占钓鱼堡。

  同年四月,宋将咎万寿收复云顶山堡,在金堂峡败蒙军。

  同年九月,新任四川制置使夏贵率军攻潼川(今四川三台),在蓬溪(今四川蓬溪)奋战整天。双方战平。

  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十月,蒙军汪惟正部攻陷开州(今重庆开县),次年七月,开州被都统咎万寿收复。

  咸淳二年十二月,蒙军刘元礼,修复在战乱中荒废已久的眉州城(今四川眉山),以遏阻南宋军自嘉定进攻成都。

  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十二月,成都安抚使咎万寿大败元军于成都,焚毁元人所筑的成都外城。次年春,咎万寿败元军于碉门。五月,咎万寿兵分两路进讨元军占领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和眉州。同时咎万寿军收复了兴元府。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六月,元军筑堡马鬃山,合州守将张珏击走元军。张珏是南宋最后阶段守卫四川的优秀将领,他原来是王坚的副手,和王坚一起竭力守卫钓鱼堡,王坚调出四川以后,他负责保卫合州(今重庆合川)。自从合州保卫战以后,民生凋敝,张珏以兵护卫老百姓耕种,同时教育百姓垦荒屯粟,使得公私皆足。叛将刘整向元军献计,从所占领的青居堡向南,筑马鬃山堡和旁边的虎头山,能扼合州嘉陵江上游的三江口,以攻取合州,这是刘整献计攻取襄阳的办法。

  张珏遣奇兵绕在马鬃山的后面偷袭元军,焚烧元军的船只和建筑器材,使元军无法建马鬃堡。张珏善用兵出奇制胜,在合州的治理期间,“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故人人用命。”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八月,镇守达州(今四川达县)的守将赵章率所部收复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中东)、吴胜堡两地,这是南宋最后在四川最北方的军事胜利,连同上述咎万寿、张珏在川西和川东取得的胜利,说明了南宋四川军民已经适应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如果南宋不是灭亡得很快,四川军民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战绩。

  但是,川外元军在伯颜的率领下,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十月渡江占黄州,整个形势急转直下,南宋中央与四川的联系中断,元军开始对四川军民取得的胜利进行反攻。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咎万寿兵败后投降了元军。此时,中国南部在元军的进攻下,变得支离破碎,元军既碰着大批开城投降的南宋官吏和将领,也碰到坚守不屈的南宋军民,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伯颜军临临安,南宋太皇太后奉玉玺向伯颜投降,同时谕令包括四川抵抗州县在内的军民也向元军缴械,臣服于元朝。

  然而,由于交通的困难,南宋四川军民并不知道南宋朝廷已经投降了元军,也不知道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又拥立起南宋宗室二王继续在福建、江西、广东等残剩州县里进行悲壮英勇的抗元斗争。他们在失去与中央的联系后,也在继续与重兵压境的元军作战。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元朝东西川守将合兵万人,占领重庆,守卫合州的南宋四川制置史张珏出兵大败元军,收复重庆、泸州、涪州,并“派兵四出,所向俱捷”。张珏还派人去寻找二王,而二王在福建和广东,号令达不到四川,四川军民却还在为南宋保卫故土。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军采用宣传宋帝对元投降书的政治攻心战以后,泸州、涪州的一部份官员、守将投降,使得这两处坚守的军民无法再坚持下去,而相继失守。正月,元四川主帅汪良臣督兵入重庆,在与张珏的鏊战里身中四箭,守将赵安以城降,张珏率兵巷战不支,乃饮鸩自杀不死,顺流走涪州,被元军俘虏,后自杀。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张珏迁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张调任后,王立任合州安抚使,继续与军民坚守钓鱼城。在艰难的形势下,王立出兵收复了青居堡、遂宁全境。

  张珏被俘后,王立继续领导钓鱼城军民抗战,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一月,在元军的重重包围下,为了保全避难在钓鱼城里数万军民的生命,通过元西川行院枢密副使、太子侍读李德辉的胞妹,和李德辉谈判,投降的条件是:合州人民不被屠戮。李在请示过元世祖忽必烈后,获准满足了王立的条件,由是,合州以及钓鱼城的军民才得以保全。

  从公元1254年到公元1279年,钓鱼城在前后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击退蒙古军队上百次进攻,使蒙古军队死伤超过万人,使蒙古大汗和重要将领身亡在四百米的峭壁下,最终还是不能用军事手段征服她,这不能不说是反抗蒙古军事扩张历史里的一个奇迹。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元军张洪范部围南宋王朝残部于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海上,经激烈海战,陆秀夫怀抱年幼的宋末帝投水而死,同赴水而死的有杨太后以下后宫、大臣数十人,赴水死亡将士官民达十余万人,南宋的抵抗运动最后失败了。

  (本篇完)

上一篇:插上“数字化”翅膀,县域女性就业有了新选择
下一篇:国内可以直接使用gpt4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