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所本科院校承诺不退档,过线就录取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调档比例是高校确定调取考生档案数量的标准,一般为当地招生计划数的100%-120%,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05%。如果高校没有承诺进档不退,超出计划的考生仍存在退档风险。

  一般来说,在高校不增加招生计划或只增加少量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调档比例越接近或等于120%,退档比例就会越大;反之,调档比例越接近或等于100%,退档比例就会越小。

  最要的一点来了,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看懂招生章程。小智整理了今年已发布的高校招生章程的高校中,承诺不退档或直接按100%比例调档的高校名单,供大家参考。?

  承诺不退档或直接按100%比例调档的高校名单:

  ?延伸阅读

  01 什么是退档?

  在录取时,考生的档案已经被某所院校提档,但该院校最终没有录取这名考生,把这名考生的档案退回考试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退档”。

  举个形象的比喻,轮到你去省招办开的饭店吃饭,点菜成功,但服务员告诉你,前3个菜都卖完了(志愿报“高”了没被提档),第4个菜还有剩余,刚坐下,菜还没吃,就因为长得太帅被踢出门外(这就是退档),而且你点的第5、6、7、8、9...个菜也都会全部作废了。

  02 被退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出现退档情况既有政策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情况:

  ★考生总分高于院校/院校专业组录取线而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线,且不服从调剂;

  ★考生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单科成绩偏低、体检不合格、身体条件受所报专业限制、专业额满、此专业不录取往届生等原因,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因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实际招生计划,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03 如何降低退档风险?

  我们从12种退档可能来找出预防对策:

  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1.“边缘生”尽量选择那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2.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3.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4.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1.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2.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

  3.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

  4.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

  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外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很多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1.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2.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3.宣传力度;

  4.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1.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2.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1.专业志愿要考虑“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

  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2.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

  如对专业没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吃不透院校招生章程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1.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2.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04 被退档怎么办?

  考生被退档后,可以留意补录或者下一批次的录取。

  志填家提醒,不同的省份在高考志愿批次设置有所区别(如部分省份仍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部分省份则合并为本科批),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上也不尽相同(有不同批次分别填报和集中填报所有批次两种方式),同学们要以本省2023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和本省最新通知为准。

  注:退档是很严重的事故,报考时要根据分数合理填报。考生及家长重视招生章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认真分析和清晰理解,基本就能避免出现退档等风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全国1000多所本科,700多个专业,志愿填报就7-10天。提前了解院校和专业可以让孩子填报志愿少走弯路。欢迎咨询,评论区留言、私信都可以哦~

  

上一篇:来了
下一篇:「每天英语学习」20230606新鲜事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