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男孩成绩差,偷拿手机上学校!除了焦虑,父母更应该反思自己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一起做好父母

  昨天的专栏后面收到一条留言:

  我家孩子上高一成绩差还偷偷带手机上学校经常还说谎,能想到的都说了还是不行怎么引导呢?做父母也有很大责任,有什么办法提他信心的办法吗?谢谢!

  谢谢你的信任,孩子的这种情况呢,应该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你可以回想一下孩子早期教育的一些情况,里面可能存在一些对孩子行为的纵容,或者说对规则意识的淡薄。

  最近我在做一些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观察研究,发现有部分孩子有一个强势的成年人来带的话,对孩子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他说谎,包括他的行为上的一些不良,都是有影响的。这么说当然不是说是推卸给他的早期教育,而是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也许孩子本身可能也是一个受害者,他也是家庭教育不当的一个结果。

  父母首先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行为,例如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表达出对学习的强烈的愿望。有时候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孩子的行为,忘记了孩子的行为和自己行为之间的一种联系。

  如果您静下心来反思,并且逐渐改变自己,才能达到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人是最不应该被限定的,他时时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当中。例如你提到孩子的成绩差,他的一些行为的不当。这些是有一个过程的,父母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觉得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尽管孩子到了高一之后,他慢慢的要学会承担,但是父母也不应该忽略自己的责任,例如他的某一门学科落后,该怎么帮助他?父母有没有想过一些具体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责骂催促。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真正的关心和爱,有时候我们觉得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有的道理都讲了,没错,世界上的道理就这么几条,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父母讲了之后会改变,有的孩子在父母讲过之后没有变化,它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彼此的关系,就是父母和孩子的这种关系。当这种亲子关系处于一种良性的状态,互相信任的状态,那么父母所说的话,所说的道理对孩子的内心是有点燃作用的。如果缺少了这种关系,缺少了这种信任,你尽管说的话讲的道理也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没有接受,就白搭。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成年人也是如此,当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和你说了一句劝告的话,而另外一个有点敌视的人和你说同样的话,对前者你觉得可能是关心,后者在你看来可能是猫哭耗子假慈悲。

  从留言来看,实际上这位妈妈还是把孩子这些问题看成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仍然只是想提振他的信心,改变他的行为。事实上首先应该提升的是父母的信心,父母首先成为学习者,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摒弃掉原来的一些坏习惯,例如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呀,或者说家庭关系当中有一些磕磕绊绊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以及各种不愉快。保持夫妻关系的和谐,保持家庭环境的这种平和。

  然后,再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商量寻找可能解决的方法。这个前提是孩子和你们的关系已经处于一个沟通良好的关系。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你再说教,再讲许多“正确的道理”都是无效的。道理因为关系而变得有效,你记住这一点,也算是一个学习的开端。

  孩子的信心也会因为父母的变化而逐渐的提升起来,你想一想如果孩子看到的原来都是父母对他的一种呵斥,一种催促。他早已厌倦,甚至是对你们怀有很大的抵触的情绪。这时候他不会有什么信心的提振。

  有的父母把一些所谓的上网成瘾的孩子送到一些机构,以为有什么好的办法,短期内能够提振孩子的信心,改掉他的坏习惯,结果孩子在那里遭受折磨,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有的孩子就有了心理问题。这些父母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孩子的信心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家庭。

  接下来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父母首先放弃说教。在自己的行为上做一些改变。和孩子有更多的沟通,更多的生活、劳动上的相处。例如利用双休日一起做做家务。让孩子帮助自己,不要小看父母和孩子做家务,这样一是让他放下手机,二是让他看到劳动可以改变家庭的一些状况,比如说变得更干净了,变得更整洁了,甚至也可以带他一起去爷爷奶奶那里做一些事情。这个过程就是在改善彼此的关系,当然,除了劳动还可以例如一些短途的旅行,马上过年了,可以利用年节的这种机会,不一定聊学习(有的孩子一聊学习可能就烦了),就是通过这种关联活动改善父母与孩子关系。

  二、要注意的是,这种关系的改变有时候是漫长的,有时候也可能是短暂的,例如彼此读一些书,读一些文章,有的孩子就可能忽然之间体悟到了什么,有的孩子可能在一些劳动的过程当中就慢慢理解了。让你用千言万语都很难说服的结果,也许不经意间就出现了。

  三、父母要有信心,要有信念。对自己的内心开始了真正的转变,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这样才会有负责任的孩子。而不是相反,父母都是问题多多,反而要孩子却是成龙成凤。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这应该是成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基本的规律。

  您对这个话题还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分享!

  举报/反馈

上一篇:【24小时倒计时】最后一天!你的一票至关重要!快来为恭城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点赞
下一篇:高考逆袭:真的有从200分到500分的例子吗?怎么做到的?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