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如何让爱好成为专业?|读《跋山涉水寻中医》有感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有句经典的评论: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专业。

  这句话专怼那些知道些皮毛就开始睥睨天下的棒子。

  可是,那些真正将爱好坚持下去,修炼成专业人士的大神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比如,自学中医的爱好者如何成为专业的中医?

  那么,在这本书《跋山涉水寻中医》里,作者杨守真给出了答案。

  

  先简要介绍下本书内容:作者杨博文,字守真,自幼随祖父行医,高考由于色弱原因,无法被医学院录取,最终,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大类专业录取了他。

  可他没有放弃学医的想法,决定采用师承方式达成中医梦想。四年大学,不仅自学经典医作,还先后走访并跟诊了多地民间医生,终于在2017年通过师承考试取得了中医资格。

  阅读完本书,作者杨博文的自学能力让我大为惊讶,于是我查到了他在2012年贵州省高考时,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大类专业录取的最低省排名是2294名,侧面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

  这本书《跋山涉水寻中医》不止是一部游记,记录他去各地拜师学习的经历,更像是一部学习笔记,还是可以抄作业的那种。

  从他的文字中,我得到了三点感悟。

  一、深读精读经典医学著作。

  如果只是想学几个小妙招,记住几个方子,不想踏踏实实地阅读经典著作,那就与中医的距离远了点。

  文中作者杨博文,精读了大量医学著作,我按他学习的时间线整理出他的书单,如下图。

  那么,这么多书,他是怎么学习的?

  首先,从时间上,大学四年他始终坚持着每周看一本中医古籍,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食堂吃过早餐后,先到操场慢走两圈,然后站二十分钟桩,接着诵读一些中医经典,背了忘,忘了背,反复背诵。

  然后图书馆开门了,就抱着医书静静地阅读。

  等以后,他开始到外地跟诊时,就在火车上阅读医书。

  然后,在学习方法上,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广学多闻,博览群书。他会反复背诵经典条文,把自己以前学医过程中整理的名家治学经验分类收录。

  第二个阶段,大学毕业后,他到富阳的延寿寺闭关阅藏,每天只看两本书,《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时,他潜心钻研,每天最多读两篇内经原文,然后就用白云出岫朗诵的音频反复聆听,也会去反复思考其中的含义,但不强做解释,只期待慢慢把全书熟读之后,自会有融会贯通的领悟。

  第三个阶段,用以经注经的方法学习《伤寒论》,吃透它背后的病理病机,通过横向对比,用大论前后原文对每一个症状加以鉴别;纵向深入,从内经原文中寻找病证背后的生理原理。

  比如:把《伤寒论》中所有关于小便不利的条文梳理到一起,横向对比它在不同方证下的差异,吃透它的病理生理含义。另一方面从内经寻找解释小便代谢的病理生理机制。

  他把伤寒论的所有症状都梳理了一遍,基本达到了一个较为熟悉的程度。

  他还找到了一起学习的亮哥,两个人每两天都要过一遍《伤寒论》原文,一句一句读,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对条文的理解,不同的地方就会认真讨论,从《伤寒论》找佐证,或者《内经》中寻找答案。

  二、要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

  当作者发现,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医书,背诵了这么多穴位和方子,还是不敢扎针,不敢开药方,他就知道多么需要有大量机会临床实践。

  也正因为他的理论学得足够扎实,所以他在临床上手时要比一般学生掌握得快。

  他先后在针法、脉法、外治法,药学等方面拥有了不少临床经验,这些故事非常精彩,用案例理解条文,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作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心得,他说,一定要多去体会脉像整体与局部间的关联,从整体去把握一个人的气化升降,病机标本,从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三、通过师承考试成为真正的中医。。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其中第十五条,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两类人员取得中医师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

  

  作者就是在2017年通过了师承考试,获得正式的行医资格证。他的考试过程非常值得一看,你会感受到这时的他,不再像之前那个会背条文的学生,而是会从人体病理机制的背后,推寻与药物性味主治之间暗合的道理,对其进行阐述解答。

  看完这本书,就好像看着主角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将光环终于戴到了头上,而取得这个光环,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救人于病痛的慈悲和传承中医精神的发心。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湖北武汉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高冷雪警”的 冷与暖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