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花十几万供孩子上了一个三本的意义是什么?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7-07
手机版

  先说结论:任何人花十几万上一个三本都不值当。

  现在学历贬值太严重。与其说是学历贬值,不如说是大部分岗位都在日趋饱和。资本家向来有有压榨雇员最后一滴油的天性,表现在实际就是一个人干好多个人的活儿,围城里的人加班渐渐成为常态、体检慢慢成为习惯,围城外的人看着围城里一把把的票子心生羡慕,却又无可奈何。

  好歹上大专出来还有技术,起码有职业技能证书。在大家都求好歹有个本科念的时候,技术工反倒成了稀缺资源,虽然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但是似乎没多少家庭真正想开。事实上,在很多技术岗、操作岗领域,现在很多普通一本甚至往上都干不过大专,应聘面试骄傲地拿出双证,瞧见没,本科!但是人家拿出技工证书又该如何应对。

  术业有专攻,有技术就有生产力。

  正值毕业季,年年找工作难,似乎今年找工作格外难,看了几个学校的秋招春招,完全是求职者跪求HR、稍微好点的岗几百上千人疯抢的程度。

  我是山东人,在山东这个地界,几乎家家都把读书看成一件达成光宗耀祖、显要门楣全成就的必经DLC,山东是高考大省,也是高考难省。曾经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告诉我说,高考是你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完全公平公正的考试,这是一个真正的十字路口,直走是通天大道宽又阔,左拐是常会翻船的阴沟,右拐荆棘密布。

  信然,可到后来又不信然。

  我们那时候还是有自主招生这种东西的,自主招生这东西…想必大伙都多少有点了解,当然,走自招的是一小部分;也有换赛道去国外留学的,也是一小部分;有花高价请名师走竞赛的,也是一小部分;有京津高考默认选择“只看故事情节”难度的玩家,也是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占据了不多的比例,乘上人口基数,似乎又是很大一部分。

  中国人向来有逆来顺受的好品质,我宁愿承认他们是天之骄子,是神仙保佑,是祖上积德,咱不跟他们比,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我以为,至少,普通老百姓都是同一赛道、同一起跑线。

  这个观点在我到大学第一次住宿夜谈又被打破了,大家相互交流高考分数,作为山东考生,不出意外分数最高,余下的有比我少几分的,有比我少十几分的,当然,还有比我少几十分的。

  后来这个比我少几十分的兄弟,在毕业后成功回到了西北老家,从事了一份真正光宗耀祖、人人羡慕、可以在当地相亲市场占据头部的央企工作,由于什么西部计划的加持,这伙计本科学费贷款也通通不用还,四年,0学费,好工作,好家伙。

  我有朋友当初跟他考了差不多的分数,如今正拿着不到四千块钱的工资苦苦支撑。公平吗?不公平。有辙吗?没辙。

  尘归尘,土归土,有人在外飘零,有人自得其乐。

  与此同时,我在干什么呢?我在扒拉秋招信息,看看能不能在山东老家求得一隅安静之地,与我同台竞争的都是海龟、顶尖985及其硕博,看看投过去的简历,似乎我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没有科研经历,没有创新成果,有的不过是几个软著、几个竞赛、几个对求职用处不大的证书(普通话、计算机二级),似乎新型实用专利和四六级勉强算是亮点,但是在第一学历的完全碾压下,我只剩一堆倔强的肉沫。古人云身无长物,跟他们相比,貌似我自身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得了,那就继续卷吧。

  原来啊,连普通老百姓,似乎都不在同一赛道。

  山东人把读书看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惜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在我们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现象,比如为了划片到好学校换房,哪怕新房离父母工作单位相距千里;比如在学校周围租房陪读,在学校周围的老破小里,吵架、摔东西是常见的噪音;比如从小县城、小乡镇送到市里读昂贵的私立中学,父母在家吃糠咽菜,然而这种情况下,缺少管教、陪伴的孩子,被带坏的可能性似乎并不低,我周围就有。

  在后来,我似乎再没有见过如此拼命的家长,除了衡中;毛坦厂中学出来的学生我没有接触过,不了解。虽然日子过得苦的不在少数,但是并没有见过像山东家长一样如此折腾的。

  折腾来折腾去,都是为了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分数,为了名师出高徒或者严师出高徒。我们这里,每年高考结束以后,推拿、正骨天天爆满,挤满了腰椎出问题的学生;眼科医院也迎来了创收季,配镜子的、视力矫正的络绎不绝;废品收购站也开始加班加点,老板把废纸价一压再压,仓库一满再满,还是有一车一车的书源源不断送来。我的眼睛苦近视久矣,早已无病可医,屡做视力矫正也挡不住度数噌噌涨,幸运的是,我的腰椎没有出现问题;在我去卖纸的时候,废纸价格已经降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好像一毛、两毛?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两个大箱子一个小箱子总计三箱子书在那个明显做了手脚的锈秤上称完之后,还把箱子称了称去皮,老板在精密地计算过后,递给了我200块钱,那200块钱被我换了许多这三年家里和学校明令禁止多读的散文集和小说,不过是汪曾祺、莫言、格非而已,似乎我的这三年青春总结下来也就值200块钱。然而遗憾的是,在此生最充裕的读书时间里,我对这些所谓课外书失去了兴趣。心想倒不如走前全给他扬喽,好歹能短暂刺激一下神经,可是我之前接受的教育又不支持我这样做。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格外喜欢运动,格外喜欢追求刺激,现实世界里骑车远行上山、卡丁车、蹦极,虚拟世界里操控小哑巴横冲直撞、控制杰洛特砍砍杀杀、一遍遍学习“死”字写法、和野人大怪大战三百回合、在各种场景里和舍友一起突突突突…只为能够刺激一下神经,让它稍微开心一点,哪怕只有一会儿

  山东人喜欢考公考编,我没有这个经历。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我才知道,除了选调生,在考公这个赛道上,众生平等。因为一些缘故,了解了今年的考公,老家这边居然下边小县城明显比各区卷的多,顿觉惊诧,细细想来才明白,大概这些人里面的好多都是当初被父母送出小县城小乡镇读书的孩子吧,既然待遇差球不多,当然要离家近一点。

  说这些可能都不爱听,徒增焦虑而已。我想讲两个故事,当然这两个故事更糟心。故事真假不知,但确实在我们这边流传了很久。

  故事一:某年某地,某优秀高中毕业生顺利进入大学,这位先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做官,做官就一定要做教育方面的官,哪怕竞争激烈,哪怕待遇与学历并不匹配。最后这位先生成功了,他真的在自己的家乡主管教育,没有人知道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只是当他慢慢被作为榜样在当地流传、他写下的、说出来的话开始作为指令,大家才真正注意到这个人。

  家乡人来家乡做官,未尝不是一种因地制宜。

  先生上岗以后,颁布了很多招人骂招人夸的举措,比如禁止学校为了创收强制订购无用资料、更加频繁地抽查老师的备课笔记、更加严格地抽查学校食堂卫生、开始评估各校宿舍情况、操场质量,骂娘的是学校,夸他的是家长。

  同时,也颁布了招人骂的举措,举措只有两条,却让家里甚至遭受了人身威胁。一是禁止晚自习在八点半之后下课,二是严禁假期补课。由于自己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这位先生非常清楚补课的“窝点”在哪,常年空着的成人教育学院、酒店顶层常做杂物间的空屋子、商场大型地下室、偏远商区濒临倒闭的商铺。这位先生亲自带队,在暑假寒假期间把严禁补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成效显著,该地区补课风气渐绝,晚自习下自习也提前到了令人心神愉悦的八点半。

  后来高考终于考砸了,这位先生被调离。后来在先生的家乡还发生了很多围绕先生的事,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故乡,也许是有愧,也许是不敢。

  故事二:某年某地,某单亲家庭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孩子读书争气,母亲工作不易。在陪读和继续操持那份微薄薪水的工作之间,这位母亲选择了陪读。房租、生活费、学杂费,以及在假期哪怕东躲西藏也要补课的补课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母亲用什么支持孩子上学?

  我不打算把这作为吸引眼球的重点,相信读到这里您也应该多少明白了。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供出了家族里第一位大学生,至于这位学生后续怎样,我不得而知,毕竟这个故事本身真假也未知嘛。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心中愁闷,写下这些,如果有人看,我再丰富一下回答。

  评论区有很多回答被删,不知道您诸位说了些什么。

上一篇:零食 短视频素材拍摄教学,拍摄软件使用 商品素材拍摄讲解 新手0
下一篇: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教育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