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计总是要给CPA学子添堵?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7-25
手机版

  继续唠计税基础,今天来说投资性房地产。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上的计量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成本模式;

  逻辑和普通固定资产一样,老老实实计提折旧;

  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

  这个就灰常洋气了,要求企业定期对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然后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

  为什么会计上要搞这么多花样?

  用一种模式不好吗?

  从一而终不香吗?

  这不是给世界添乱,给CPA学子添堵吗?

  别问,

  问就是为了更客观、更公允地反映企业账面资产的价值和利润。

  各位老铁可以试想下,假如你出于投资目的买了套房子,不为自住,不为享受,只为高抛低吸,只为享受资产增值带来的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那每到年末,你是关注这个房子目前的市价呢,还是关注你当年的买入价呢?

  公司也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以投资目的持有的房地产,公司的股东关注的是租金,是未来的增值,而不是买入价,所以如果一直用历史成本计量,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就会大打折扣。

  而当会计无法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时,会计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弱,会计的地位也会越来越边缘化。

  所以,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强拗高大上故意折腾CPAer,

  而是一场话语权的厮杀和争夺战。

  于是,制定准则的大佬大笔一挥,允许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拿回了话语权,但税法偏偏不认可这一切。

  税法上根本就没有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管你什么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税法都要求按照普通固定资产来,老老实实折旧,踏踏实实做人。

  也就是,在税法口径下,有且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成本模式。

  因为一旦开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个口子,

  你信不信,为了少交税,企业找来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能分分钟让房价回到20年前。

  人生三大错觉,房价会跌,股票会涨,TA还爱我。

  为什么会计和税法面对同一项资产,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因为屁股不同,思考模式和结论就完全不同。

  性感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能会更好地反映利润,但同时也给了更多的操纵空间;

  一刀切的土老帽成本模式,可能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盈亏,但实务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确保税能保质保量收回。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一切都是权衡罢了。

上一篇:英语四级考试有口语考试嘛_英语四级蒙题技巧历年真题
下一篇:声纳|综合施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