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乘组出舱漫步,太空方便餐紧随其后,怎一个卷字了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7-26
手机版

  

  这也是三位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这次出舱活动为期八小时,在空间站机械臂的支持下,几人圆满完成了所有任务。

  航天员景海鹏和朱杨柱出舱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支架的安装以及抬升,这意味着空间站上的相机又解锁了新任务!他们还进行了我国首次舱外生物暴露实验等工作。

  之后,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从几位航天员传回地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地球在问天全景摄像机下显得异常壮观,蓝天、白云此时变成了茫茫宇宙中的一副蓝色画卷~

  

  出舱活动,又被叫做太空行走,指航天员或者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活动。

  而太空环境是非常恶劣的,航天员要面临失重、低气压和气候不稳定以及强辐射等挑战。

  神舟十四号乘组的航天员刘洋就曾经说过,出舱行走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压力,不敢撒手,一撒手就像马上要飘离了一样。

  

  此前,机器人或者自动化技术是预想中人类出舱活动的替代方案,但是按照我们目前的设计以及执行成本太高,而且技术不成熟,风险大,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航天员出舱工作效率高,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也比较强,这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出舱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主要进行卫星捕获和维修、更换电池、舱外维修、外部航天器组件的组装以及连接、特殊实验或者测试等工作。

  这些工作当然需要天上和地面一同进行,仅靠航天员是不行的。

  而且,如果航天员在舱外维修了卫星或者其他的航天器,就可以不用将它们带回地球修理,在舱外工作,还可以测试新的设备,一举多得。

  之前美国的宇航员曾在太空中活动修复了太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航天器以及为国际空间站更换电池。俄罗斯宇航员当年出

  

  舱活动修好了“礼炮”号空间站,还修好了国际空间站内壁的裂缝。

  另外,神舟16号航天员3名航天员中有2名都是导师,甚至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时还要批改学生的论文,这真的是卷上天了。

  

  除了我们的航天科技卷,相关产品也不能落后呀!从地上卷到天上,从天卷向大众~

  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至今,许多依托太空高科技背景的产品也逐渐走向大众,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里我们说到了“面向大众化”,必须提名太空方便餐了,早在2016年,太空方

  

  便餐就被列入了战略性新兴新产业扶持对象,2017年开始推向大众。

  太空方便餐的研发初衷是帮助航天员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作为紧急储备能量食品吧,4小块,60克就可以帮助航天员持续供能4个小时。

  如今,太空方便餐的适用人群不限于航天员,它面向了大众消费群体,熬夜加班群体、早起赖床的上班族、登山爱好者、抢险救灾工作者、健身爱好者等人群,只要是平日里和高体力劳作打交道的人群均可适用!

  

  太空方便餐所执行的是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更高于军用食品标准(“军用食品通用规范压缩干粮标准(GJB2806A)”),太空方便餐所遵循的是“航天员食品技术卫生要求标准”。

  如今,互联网拉进了我们与新闻的距离,最近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对于我这种一顿都不能少的吃货来说太痛苦了,反观太空方便餐,0添加防腐剂,这无疑是吃货人的福音啊~

  

  如果大家有各种关于太空方便餐的疑问都可以留言奥,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注:2018年8月,地面监测人员和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发现国际空间站气压降低了,当时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只能迅速撤离,之后检查发现,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上有个直径两厘米的小洞,俄罗斯宇航员环氧树脂堵住了,空间站气压才恢复正常,事情发生三年后才明了,原来是美国女宇航员塞丽娜·奥农-钱赛勒为了早日回家,悄悄在俄罗斯飞船上钻孔,激发撤离方案。)

  推荐观看一杯水运费2万元?宇航员在太空是怎么喝水的原来饼干是这么来的?太空方便餐抗饿的秘密居然是这个

上一篇: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生物学意义
下一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快速推进、成效突出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