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要考智商?北大院长直言定目标前先测智商,网友纷纷反驳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您有没有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

  有的孩子明明学习上很努力,但却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有的孩子只需老师稍微一点拨就懂了,并且还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明明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环境,却培养出不同学习状况的孩子;明明是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授课方式,却培养出不同前景的学生。

  有些道理看破了,却不能明说,毕竟这个世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艰难了。

  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实现阶层跨越,唯有寒窗十二载参加高考才有机会逆袭,如果知道真相,还会继续努力吗?

  不过,近些年也有人开始说出真相,这层“窗户纸”终究还是要破了。

  北大清华作为我们国家top2的高校,是无数学子心中的理想,是多少学子“挤破头”都要进的大学。

  然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却在采访时说,如果想要孩子考北大清华,首先得带孩子测一下智商,因为智商110是北大学子的平均水平,如果智商达不到这个值,再让孩子怎么努力也是毫无意义。

  一般正常成年人智商是90-110,120-140是聪明人,140以上是天才。

  听到北大院长如此直白的忠告,我想绝大多数父母应该都是这样的心情:扎心了!

  姚洋教授不止一次这样说过,实际上已经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他在给所有父母传达一个赤裸裸的真相。

  他甚至还补充说,如果智商不达标,即便是上了北大,以后也读不下来;

  如果要上北大“四大疯人院”的首院“北大数学学院”,智商没超140的话,真是想都别想,否则去了也是受罪。

  他还特别提醒,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打击自信心,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中学时数学挺不错的,结果一到北大数学学院一看,您要花半个小时才搞懂的问题,人家只要五分钟就解决了。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您需要承受多大的打击。

  据他说,北大数学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可能因压力过大而崩溃,这样一看,我更加佩服韦东奕老师了,“大智若愚”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真的太贴切了。

  不过,很多人听了姚洋教授谈智商的看法后,却很不以为然。

  网友:我133专科,去哪儿说理?网友:为了证明我儿子不是个傻/子,我带他测了下智商结果137,但一点也不影响他倒数第一名。网友:俞敏洪说他测了十几次,没有一次达到110,但是人家照样上北大,成为大企业家。网友:说出这话的人,智商不到110。

  当然,也有网友看得很明白,认为姚教授说得没错。

  网友: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网友:事实如此,说得好,不要总喝无谓的鸡汤。网友:忠言逆耳利于行。

  坦白讲,我也站姚教授这一边,高考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高考考智商是相对更容易的选拔方式,考情商的话,可操作性太多,公平性难以保证。

  今年全国高考人数预计将突破1100万,但是您要知道,每年清华北大的招生人数是很有限的,满打满算就6000-7000人的样子。

  您不用仔细算都知道,能上清华北大的概率趋近于0,所谓万里挑一也莫过于此。所以,高考考的是智商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有人会拿北大毕业的俞敏洪来反驳,但如果您知道“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就不会如此草率地举例,毕竟全中国能有几个俞敏洪?

  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世界的关注点永远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倍没被概率选中的失败者。

  另外,您有了解过多少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中途退学的事例吗?

  尽管全国大部分学子被清北录取的几率为0,但依然有学生考上后选择了放弃。

  按照退学率来计算,每年几乎有两三百个清华北大的学子因各种原因退学,其中最多的原因有三个:(1)毕业太难;(2)自律能力太差;(3)专业选择错了。

  我还听说过有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后,因自卑而退学的案例,真的感到非常惋惜。

  可见,即便是在选拔过程中被有幸选中,依然有跟不上的风险,这无关智商。

  因此,正如姚教授所言,如果智商不达标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清华,那就受罪了;孩子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都是家长们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才知道要往什么方向努力,否则再努力也是白费!

  就像网友说的,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限。举个例子:天赋是60分的人,付出100分的努力也就是60分,60分就是他的上限,不可能突破60分。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智商不如人的话,通常会很生气。但是,您试想,认清现实何尝不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前行呢?

  【今日话题】您认同姚洋教授关于智商的说法吗?欢迎各抒己见。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不要太在意初三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但不要忽视这十五个方面的问题
下一篇:火花思维:逻辑思维培养非朝夕之事,这几个方法建议收藏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