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让国宝“活”起来 一起去湖南博物院穿越时空神游古今→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这个暑假,湖南博物院是湖南长沙人气最高的文旅打卡地之一,湖南博物院特别策划的“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正在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展览集合多件重磅级“镇馆之宝”,并以当代视角、数字化手段,与之形成跨历史时空的艺术“对话”。

  总台记者 姜文婧:当数字艺术遇上中国的古老文物,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答案马上揭晓,湖南博物院眼下人气非常高的“神游”展从今年6月30日正式开展以来,已经接待了近10万名观众。“神游”展重头戏,当属它的第一个单元:“国宝的数字化重生”。

  

  在我手边的这一件,是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素纱襌衣。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说的就是这件衣物了。它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衣料铺展开来约2.6平方米,仅重49克。如果除去它的领口和袖口的镶边,这件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镶边使用的是绒圈锦。尽管已经经过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在我们的高清镜头下依然可以看到它有立体起绒的效果。

  

  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远:它代表了汉代高超的纺织工艺,丝织的技术,我们突破了以前博物馆做传统文物展览的方式,当代的艺术家围绕我们的国宝进行了再创作。

  

  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远:投影上面是一只蚕宝宝在吐丝,它走一个8字形。8字也很像数字符号,无限的符号,也是表达了传统的艺术应该是在无限的时间中不断地往下传承。他们很希望观众参与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在这个板上去打磨,然后去模拟蚕的织丝的轨迹。这个板原来刚开展的时候是光洁如新的,现在全部是被观众打磨出来的轨迹。

  

  总台记者 姜文婧:这件同样来自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稀世瑰宝——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将印花和彩绘结合起来的丝织品。如果说素纱襌衣是如梦如幻,这件丝绵袍就是低调的奢华,衣物大面积运用了印花敷彩的纱,制作时需要先用戳印的方式印花,然后用蘸有不同颜色的画笔描绘着色,形成有枝蔓、蓓蕾、花蕊、叶子等各种形状的花纹。

  数字艺术让国宝“活”起来

  两件精致、珍贵的汉代丝织品,让我们感受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高超的纺织工艺,正在湖南博物院进行的这个展览中,一共展出了5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堪称是镇馆之宝。

  总台记者 姜文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运用了3D打印、铝合金工艺的机械装置,它是在与哪件国宝“对话”呢?

  

  200个机器人一圈圈列阵排布,它们的外形酷似中国的鼎,在它们的下方还有可移动的腿部结构,看起来又酷又萌。在它们环绕的中心就是大禾人面纹方鼎,出土于湖南宁乡,属于商代晚期。

  

  器身的四面都装饰有半浮雕的人面,人面的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有大禾两字铭文。

  

  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远:在湖南这个地区出土了很多青铜器,有很多动物造型的。

  

  比如说“神游”展厅这件以猪为造型的一件青铜尊,同时它是一件酒器。它的獠牙,它不是家猪的造型而是野猪的造型。一个人是很难把它抱起的,所以腹部有4个孔,穿绳过去两个人可以抬起它,我们想,猪的肚子上钻了4个孔,是不是酒会漏出来?其实不会,两个孔是用铜管相连的。

  

  这一件数字猪尊,它就是根据我们猪尊的原物,进行了三维数字扫描,做成了这么一件艺术品。

  

  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方昭远: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手段,对我们的国宝以一种观众可能接受度比较好的方式重新进行了表达。比如说我们在第一单元就有一件数字化的作品叫《神鸟》,它是根据我们的T形帛画,把T形帛画上的天上、人间和地下的三界的理念,转换成一种小孩游戏通关的内容。

  

  观众 范亭瑶:把数字媒体和传统文化的文物结合得非常出彩,有一种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过了这么多年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新的内涵可以挖掘,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美感体验。

上一篇:比起维密大秀,我还是更想看after party里卸下“翅膀”的天使们
下一篇:八月考研数学真题每天刷题安排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