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字实录|用投资思维做管理,成为被巴菲特赏识的企业家
巴菲特曾经说过“首席执行官就是首席投资官”,成功的管理者,尤其需要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思维。如今,很多人因为经济遇冷、经营困难而焦虑,但如果用投资的视角来看,这其实只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的又一次波动。冬天必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而且即便在寒冬之中,也潜藏着无数的机会。
那么,到底该如何用投资的思维做好管理,让企业穿越周期,成为被巴菲特看中的企业家呢?
湛庐创始人韩焱对话著名投资家(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天南,聊聊当下企业遇到的“危”与“机”,同时,带你转换一种视角,用投资的思维看待自身与企业的未来,抓住寒冬中蕴藏的机会,找到穿越周期的破局之道。
湛庐君整理了本次精彩对谈详细内容,以飨读者。
直播实录
1
韩焱: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为大家邀请到了著名投资家杨天南老师,我会和杨老师一起聊聊怎么用投资思维来做管理。
天南老师是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他也是一位金融投资家和投教专家。他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担任兼职,教授MBA投资学,他也是中南财经大学和东北师大的客座教授。
杨老师的人生经历也很传奇,他是中国第一个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见面的人,等会儿我们可以听听杨老师讲述他与巴菲特的故事。
在实践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过程中,天南老师还做了很多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推广的工作,他翻译过很多关于巴菲特的著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当然还有今天我们特别推荐大家的的这本《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这些书都是天南老师翻译。他自己也写作,著有《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一书。天南老师除了做了这么多投资理念传播的工作,他还发起很多公益活动,像“价值投资走进高校”“多子计划”“写作改变命运”等公益活动。
天南老师的身份斜杠特别多,他还在中央电视台[投资者说]栏目担任嘉宾,他也在深交所做公益投教老师。今天我们就好好跟天南老师来聊聊,我们怎么把投资思想用在管理上。
我们从读者中征集了很多问题,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您和巴菲特有什么不可不说的故事?让我们先从您和巴菲特的故事开始今天的分享吧。
杨天南:
感谢韩焱老师的开场白介绍。
我想补充一下,韩老师介绍我是《TheOutsiders》(《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英文原名)这本书的译者,这本书的封面也写着由我领衔翻译,但实际上这本书的主要翻译工作落在我的学生马斯文先生身上。在没有疫情之前,我每年会开一个班,叫巴菲特投资人生班,从全国招收10位同学,因为疫情今年没有招。马斯文同学就是学习班的同学之一。他年过不惑,曾在兰州大学教书10年,很有文字功底,这本书实际上主要由他担纲翻译。
我再补充一个背景,我们不久前学了巴菲特2012年写给股东的信,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每年都会给股东写封信,到今天已经60年了。其中2012年的信提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TheOutsiders》,就是今天晚上我们分享的这本书,另外一本叫《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也在湛庐出版的。
好,让我们回到大家关心的问题。我20多年前在美国读MBA,在回国之前,我想如果我回到北京以后再来美国就很不容易了,后来就下定决心到奥马哈专门去见巴菲特,实际上我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去了两次,第一次是2001年,我还没毕业,那时参加会议的人还不太多,当时只有1万人出头。今天回顾当时,我觉得我的运气很好——那时中国大陆掌握大量财富的人比较少,所以我才有机会抢到与巴菲特、芒格合影的机会。
过了20多年,大家发现中国大陆好像没有比我更早去奥马哈跟巴菲特合影的人。当年去的时候,现场有1万多人,巴菲特实际上也是没有机会跟每个人合影。在正式会议之前,巴菲特会悄悄出现在附近的ShoppingMall,他会不定期的偶遇出现在那里。如果你在那儿等一天很可能会偶遇,所以当我提前两天到的时候,我就听到这个传闻,但传闻不能保证。所以,第二天我很早就去了,传闻去年下午5:00巴菲特出现在大厅的一张桌子旁边,我1:00就去了,结果整个大街空空荡荡的就我就一个人在那死等,等到3点多人慢慢来了,等到四五点人就更多了,由于我去的太早,我一个人在桌子旁边坐着,后来所有来的美国人都问我,以为我是工作人员。
我说我也不太清楚,我也是听说去年他在这儿出现过,我们大家要不在这等着,结果就是靠这种死等的精神,终于等到了巴菲特,巴菲特跟我讲话,我跟他介绍我自己,我说 I am from Beijing,我从中国北京而来,巴菲特很惊讶,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获得签证很难。巴菲特可能没想到有中国大陆的人来买了他的股票到现场来参加大会,他说你可能是第一从北京来的中国人,我就跟他合影。
现在大家现在越来越喜欢芒格,我也喜欢芒格。芒格当年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76岁了。当时巴菲特名声鹊起,但是大家都不太知道芒格。
在巴菲特那边排满了与他合影的人,最多控制在200人,但芒格那边就没什么人排队,这个在今天大家是无法理解的,跟芒格拍照合影的人是巴菲特的两倍。所以我的运气很好,同样和芒格合了影。后来过了两年,我再去的时候,风声就更紧了,因为他们年纪更大了,要求更多了。大家都知道要求是这样的——我们还会跟一些先生合影,但是只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美国、加拿大的就别来了,远道而来的巴菲特还是很看重,但到2010年的时候也取消了,因为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了。
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我来自中国,才能和巴菲特、芒格坐在一张桌上一起合影。这就是我当年见到巴菲特、芒格的实际情形。后来,大家在媒体上见到我站在中间、左边巴菲特、右边芒格的照片。实际上,2005年我回国展示给国内的媒体看的时候,因为当时芒格没什么名气,在国内还被剪掉了。后来过了几年,芒格老先生越来越有名,怎么可以把他剪掉,又登出来三个人一起的照片。
20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看,当时只道是寻常,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是出于感恩学习膜拜崇敬的心情,万里迢迢去美国、去奥马哈去看望他们二位,现在想起来感觉很幸运,后来就没有机会了,一直到今天再也没有专门去过奥马哈。
这就是当年我第一次乃至第二次见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客观来讲我应该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见到芒格的人。到今天,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已经190岁了。我今天早上做节目时还说,他们两个各自再努力,分别再活5岁,就凑够了200岁。
韩焱:
确实是两个很厉害的老人家。您刚才也提到,今天咱们要说到的《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和《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两本书是2012年巴菲特致股东信里面,推荐给广大投资者的。希望大家也看一看他们投资的这两本经典。
杨天南:
《TheOutsiders》(《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英文原名)原来翻译叫《商界局外人》。我们业内探讨了很久。去年我专门与刘建伟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国内著名的研究巴菲特理论的专家。“局外人”与“门外汉”听起来差不多,那怎么能说是对企业很了解?实际上,“Outsiders”是说这个人特立独行,没有受市场喧嚣的影响,有自己的洞见,敢于坚持自己。
所谓的八大企业家的特质,本书选了8家企业,其中包括巴菲特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作者把市场上常青的、回报极其可观的8大企业的企业家特质整理了一下。里面提到的某些企业家甚至比我们认为的传奇CEO如韦尔奇还厉害。这些人远离华尔街、远离金融带,大部分住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特立独行,不受华尔街的影响,这样也是他们特立独行能够成功,能够远远跑赢大市的一个关键。不过如果翻译成“特立独行的人”,也不太准确,就意译为《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成为本书的定名。湛庐的编辑老师也花费了很多心思,反复斟酌才完成本书。
2
韩焱:
感谢天南老师,还有译者马斯文老师、刘建位老师。特别感谢大家让这本书能够顺利面世,把它的核心意义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是用中国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本书里讲到巴菲特很推崇的八大企业家的特质,其中有说到一般我们经营企业时,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提升效率,但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巴菲特认为,他推崇的8位企业家,甚至更多的能跑赢市场的企业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资本配置的能力。请天南老师讲讲,您在看过,以及和马斯文老师一块翻译完这本书后,如何理解资本配置的能力?以及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在当下如何用好这个能力?
杨天南:
我不是权威,我只能聊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本书的核心实际上是讲一个企业家,TA的出发点是企业和做投资。通常企业家觉得自己是一个经营企业的人。实际上,有两种(做)公司(的方法),一种叫经营公司,一种叫投资公司。我们传统认为是两种,实际上很多时候是mixtogether就是混合在一起的。
巴菲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大概意思是,我是个好的投资者,因为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我是个好的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好的投资者。到今天为止,中国大陆的注册股民数以亿计,但绝大多数的人依然认为巴菲特就是个炒股票的。实际上,巴菲特身上企业家的特质胜过他投资者的特质。这个是很少有人了解的,本书就从这个角度讲了一下。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CEO如果从内部培养起来,比如说是公司招聘进来并进行几十年的培养成长,从销售、技术骨干干到部门主管,进而到副总裁、总裁、CEO……一步步成长。杰克·韦尔奇的继任CEO在GE(通用电气集团)干了一辈子,他的爸爸也在那干了一辈子,两代人在GE干了70年,就是非常典型的内部提拔。但是这样提起来的CEO一般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在单个业务上特别在行,比如说会计、研发、技术、销售等,但在通盘思考资本配置时,经验有些不足。巴菲特多年来的信虽然不能说很担忧,但确实在考虑他的继任者要有强大的资本配置能力。
资本配置听起来很很高大上,但翻译成普通人都明白的话,实际上就两部分。企业和个人都一样。第一部分是没钱怎么挣钱。没钱的话,怎么生存,怎么挣钱的问题。企业也是如此,企业长期不盈利,工资发不出来,就倒闭了,就得考虑怎么挣钱的问题。第二部分是有钱怎么花,也就是我们说的资产配置或资本配置。
《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这本书浓墨重彩地讲了这个部分。他并不是教人如何白手起家,而是教人在有了资产之后,怎么把它变得更加有价值。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家来说,从无到有很好,但从有到无太惨了。客观来讲,很多失败的人没有机会东山再起。那么怎么办?怎么基业常青?就是要资本配置和资产配置。所以这本书更多地在讲,在你的企业做得不错,有一定规模基础上,怎么做到基业常青。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其中讲到耶鲁大学的校长写了一篇文章,讲1900年美国排到前10的企业,50年之后,大家猜猜还剩几个?50年之后也就是到1950年,没有一个在前10里;就是说1900年美国前十大企业到50年之后,没有一个排在前10,还活着的只有3个,另外7个直接就消失了,倒闭破产了。市场很残酷,我们过上好日子是不容易的,把好日子能够持续下去,也是很不容易的。企业家有了好日子怎么能够长存下去,不论是企业的扩大,还是基业常青,这本书都应该值得读。
反过来说,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从这本书里能不能汲取什么东西呢?我觉得也可以。因为我在看书时得到一个启发,我的启发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有美好的向往,想日子以后越来越好,你就是你自己的CEO。或者是,每个家庭当妈的做主,当妈的就是CEO;老公做主,老公就是CEO。家庭也一样,这个时候实际上功能是分配制。这两个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不一样。巴菲特一谈可能是几百亿美金、几千亿美金,你谈可能是几十万块钱十几万块钱或几百万,这都有可能。
那么,在家庭初期阶段,主要是没有钱,怎么赚钱?这很容易理解。没有钱的时候,比如说你现在月薪5000,你想想办法明年能不能涨到6000。你有能力、你的价值被人认可,你与人为善,你勤奋努力,总之通过各种方法把你的年收入、月收入提高,现在月薪1万,明年、后年变成2万、3万,这样三五年之后你就有了资本可以配置。到那一步再考虑资本配置问题。所以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就是我认为对所有的普通的人和普通家庭来说,从这本书里可以学习的地方。
韩焱:
我自己也做企业。确实就像这本书里讲到的。我们总是在想怎么做高效运营,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后,其实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我们必须善于配置,如果不去想这个问题,要不就是让这些资产闲置,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要不就是有可能连这些资产都不能够保有了。所以就是你不理钱,钱不理你,你不理资产,资产也不理你,这一点确实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同时,这本书里也讲到了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就是这些CEO怎么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配置?在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在什么样的市场状况之下,他们根据自己行业发展,根据自己的企业发展,做了哪些事情?我觉得非常有参考价值。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市场的状况之下,其实都可以去考虑对资产进行一些配置。读这本书时,我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企业来说,资产不可能永远都充足,在有限资产、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在配置的过程当中把它用到刀刃上?天南老师,这本书里面有没有哪些故事或者哪些方面,您觉得特别值得和我们的用户分享的?
杨天南:
这本书里提到的8个企业家案例,讲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果今天听众中有公司的主管、高管、老板、董事长、上市公司的CEO,可以考虑用得上。比如说书中讲到最重要的一个是股份回购。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英雄所见略同,英文中也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成语相对应:Thegreat minds think alike,伟大的心想的都一样的。
这些特立独行的企业家,他们的确很多时候并没有互相商议,但却不约而同想到了同样的路径。当你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巴菲特说有三个方法或三个路径,可以去实现每股的利益、内在价值的最大化。第一就是掘深你现有的护城河。前提是你得有一定规模。你现在抓住的行业和产业,可能是你最熟悉的和最擅长的。如果现有规模在投入更多资本金的情况下,可以掘深你的护城河以及扩大你的领域地盘,那么优选是投入现有的业务。你现在能做一个亿,能不能投入更多资本,通过打广告等方式,把它搞成5个亿、10个亿、50个亿,这是第一个方法。
但很多行业容量是有限的,比如说谭木匠,我和他家老板很熟悉,很多年它的营业额局限在3亿上下。容量有限时,就出现第二个考虑的选项:acquire,就是去收购,兼并能赚钱的你比较有把握的行业。但这个路径很多人就会失败了,因为隔行如隔山。当然巴菲特做的目前整体是成功的,但他曾经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
如果自己的护城河已经没法再深掘,领域已经扩大到没法再扩大,往外卖又有风险,又没把握,怎么办?还有一个选项,就是回购自己的股份。在同样利润总额的情况下,你的股本越小,每股利润越高。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一般CEO干不了,因为很多方案没上市,不存在这个问题。再有就是减少负债,把自己的负债减掉。
所以,这本书里的8个例子,其中几乎每家都用到的,但每家侧重不一样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回购自己的股份。比如说,巴菲特头一个案例叫《华盛顿邮报》。巴菲特遇到这个公司的时候,它已经传到女老板凯瑟琳手里,因为她老公自杀了。
几十年下来,华盛顿邮报通过回购股份减少了公司总股本40%,将近一半,那就是说,如果净利润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它的每股利润几乎提高了一倍。更厉害的还有特里丹这个案例。这个公司我以前都没听说过,但老板很厉害。这个老板已经在80多岁去世了,他经过将近10年回购了全公司总共90%的股本。这个太厉害了,比如说原来你有100万股,回购到最后只剩下10万股;原来有一个亿,只剩下9,000万。这样的话,它极大地推动了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利的内涵,导致股价上涨。
那么回购和分红有什么区别?同样是在2012年的致股东信里,巴菲特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因为法规越来越完善,也存在公司通过回购股份的方式把钱还给股东的情况。
公司钱多了怎么回馈股东?一种叫回购股份,不太常用。常见的是分红。但是分红的钱在公司层面就已经上过公司所得税,分到个人的时候还要交个人所得税。中国的上市公司根据你持股的时间长短税率不同,时间越长,税越低。正常的个人所得税20%,如果你没上市,你的公司也这样分个20%。这个时候如果二选一,分现金给你,或者回购股份,推高你的每股净值和净利润,从而推高股价,那么后者可能更有利。
巴菲特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一个公司在增长率、税率、市场估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过10年的比照,那么很可能通过回购拿回现金或通过分红拿回同样现金的情况下,你最后的资产会多出4%的价值。4%的价值放在10年内,看着也不可观。但考虑到巴菲特老先生投资时间已经长达80年,累计就非常可观了,所以就聚沙成塔。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是掘深自己已有的业务,还是外延式地去收购,还是在两者都没有潜力的情况下通过回购来构建公司股东的价值最大化,是让我们思考和启发最大的地方,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对企业有掌控能力的企业家,它的很多方式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因为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能够有支配权的情况下,通常会犯一个毛病,这本书上提到了,叫惯性趋势。说白了就是胡搞。大家都搞网贷,我也搞网贷,大家都搞P2P然后我也搞P2P,大家都搞新能源我也搞新能源,这叫惯性趋势。为什么?因为怕被大家甩下来,这种怕就导致随大流,就不能特立独行,就不能成为outsider。
在这本书从这个角度提醒我们的当家的管理者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理性地使用公司资金,也就是股东的资金。巴菲特最赞成的就是股东利益导向。因为很多CEO为了贪慕虚荣,这地盘越扩越大,他要的是总资产的大,而不是效率的高,但大不代表强,大不代表好。
从巴菲特角度来说,这样的公司没什么价值。所以很多人可能是各有各的的追求,导致大家利益并不一致。我们考虑跟一个人合伙,最好能做好沟通工作,要不就是把你做的告诉别人,要不就是搞清楚别人在做什么,最好大家不要互相猜来猜去,耗费双方的成本。
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给企业高管,尤其能做主的高管的最大的价值。一天两天可能不一定显得出来效果,但是长期而言一定能显得出来。为什么说短期显不出来呢?现实比书本要复杂1万倍,可以想见为什么我们读了1000本书还过不好这一生。这也很正常,有很多失败的企业老板虽然也读了很多书,但不能说因为他读书多所以就失败了。
学习和实践结合那是很难的,比如说市面上近两天的消息,25年前的风云人物,当年的唐家四兄弟到今天失踪了,法院在悬赏2,000万找他;15年前的中国首富——国美的黄光裕重出江湖以来市值跌了95%,现在看来东山再起可能无望。当年他最大的对手,后来因为他入狱还战胜他的苏宁,实际上也亏了几百个亿,东山再起也比较困难了。这些人不能说没读书。读书也很多,但是怎么结合自己的实际(是一个问题)。说实话我们都不敢能保证一定能成功。
第一要保持精进的心,第二要因时而化、因时而变。再一个就是有个好身体。我现在觉得这个好身体很重要。你再有满腹经纶、韬略,身体不行就啥都没了。这本书里虽然没写,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
韩焱:
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拓宽人的思维的。除了您刚才讲到的投资方面,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挺多管理的方面。比如说,我们在企业里面,大家常常都会在争论一件事儿。
杨天南:
我跟大家聊一聊韩老师刚才拿的那本书。书名叫《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个是很愉快的心情,也是我们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老板或者企业管理层都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本书的作者叫卡萝尔·卢米斯,他应该是Fortune(《财富》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年龄也不小了。他常年跟巴菲特搭档,常年帮巴菲特整理年报,给大家披露,所以他跟踪了几十年,聚沙成塔,就顺便出了这本书。所以大家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由很多历史上的碎片化的小故事、小的篇章组成在一起。
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是,如果大家每一个人下决心成就一番伟业,这个决心当然好,但却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难,难到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此生可能只是一个梦想,梦想成真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但是,在伟业的基础上,如果取其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来成就一下,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100%可以做到。这一点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一个就是卡萝尔·卢米斯,他是常年积累一篇篇故事,然后组合出书。另外一个人叫安迪。他常年收集巴菲特各种各样偏门的小故事,也出了一本书,就是permanentvalue,我书架上就有这本书。书现在很厚,原来最早的版本很薄,她每隔两三年就出一本,出到最后已经是这么多页了。曾经那本书找我来翻译,我一看这么一本书比别人3本书还多,而且这本书竟然还在增长,因为它搜集各种各样版本的故事。结果,安迪因为这个事情成了巴菲特资料收集的专家,历史资料专家,大家搞什么都去找他,他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人。
很有意思。我跟安迪在奥马哈的巴菲特股东现场会的卫生间里碰到过。所以大家就把生活中点点滴滴有意思的事情,或者你认为有价值的小事情,积沙成塔,到时候虽然全面发展不太可能,但有一方面很强也行,在单向细分领域的冠军也是冠军。刚才提及的例子谭木匠梳子。说实话,我很多年前就知道这公司,当时觉得这有什么好做的。我所有的朋友中,有做房地产的,有做各种伟大的事情的,没有一个看得上这个公司。
但后来发现,我直接认识的朋友中没有一家净利润比他们高。这个令我非常意外。谭木匠的毛利率达到65%,净利率达到35%,到今天还是这样,还很稳定,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所以我就觉得从韩焱总给我们展示的这两本书里衍生出来的话题:你做个小小的事情,它也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眼中的伟业。
3
韩焱:
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除了从巴菲特的视角来看怎么去做好资产配置或者资本配置,我也感知到了怎么从投资的思维去思考一些管理的问题。比如说,像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有一个很重要的资产是非常有限的,那就是时间和精力。这个也需要去做很好的配置。
大家常常在争论一件事情,那就是什么事情才需要一个管理者亲力亲为;什么事情又需要去授权不同的部门,让其他的同事去做。这一点有很多的争论。
读通用汽车传奇CEO斯隆的故事时,我就读到有一点,这就是后来我们公司长期都在坚持的一件事情:我们永远都在自己去面试,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人才,还有面试进来,你正在用的这些人才,你要不停的去盘整,要把他们用在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那时候斯隆就是花好多时间去讨论用人的问题。我记得那本书里就讲到斯隆有一次讨论零配件部门一个技工师傅,讨论这个技工师傅是不是应该继续在这个职位上,还是应该说做其他调配,这个职位上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模块。就光这么一个小小的技工师傅的事情,他跟他的人力资源部门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
最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质疑说,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职位,您就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跟我们讨论,都这么做的话,您哪有时间干别的事。他给人力资源部门的回答是,公司给我这么优厚的待遇,就是让我去做重要决策的。我认为对于员工细心的招聘和培养,是要从企业长远去考虑的。基础职位,我理应花几个小时我来为他找到最合适的人。如果我不这么做,我今后可能要花几百个小时收拾残局。
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事情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本配置的思路。而且在资本总是有限的问题上,到底应该怎么样转换视角,去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对了。
我又想起来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在二战的时候有一个犹太人的数学家瓦尔德。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去入侵奥地利,他就从奥地利移民到美国。移民后,他要把自己数学上的统计能力用到分析战争的各种问题上。当时军方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来分析一下,受到敌军火力轰炸的飞机有一些返回来了,有一些牺牲了,到底应该怎样去分配资源,怎样去加固轰炸机上的某些部分,使得轰炸机更能够保持安全。
大多数情况下,原来的专家都去看轰炸机上损失特别严重的地方,认为那里是应该要去加固的地方。数学家瓦尔德转换了一个视角,他说我们不要这样去想这个问题,他们都飞回来了,证明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们其实应该去考虑,那些没有飞回来的飞机,到底被击中了什么地方就失事了。大家恍然大悟,最后果真是这样去做的。所以就是有限的资源,如果没有去做正确地分配和部署,很有可能就走在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我在读这本书时不断地去想,肯定是要去做好资产资本的配置的。但这本书里面的例子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它的具体案例告诉了我们很多原来可能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是我们想错了的配置方法。我觉得这一点在管理当中蛮重要的,这是我的一个分享。
杨天南:
韩焱总你们是专业的出版人。现在书很多,我常年跟书打交道,也见过不少出版界的朋友,可即使是一个出版界资深的人士也不可能遍读每年出版的所有新书,对吧?那么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是不是每本书都要读,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
我们从小培养的理念都是说,学习是件好事情。当然我们讲的“学习”就是“学”。实际上“学习”是“学”和“习”两个事,但是我们说的“学习”就是“学”。现在我们到了这个年纪,我可以客观地讲,很多知识不需要学,因为人的精力也有限。精力也是资源,一个人人生有限,时间有限,资源有限,很多知识其实是不需要学的,比如说怎么造手机,我们不需要学,但我们天天用它;怎么造电脑,我们普通人也不需要学,反正用它就行了。
很多知识不需要学,那么要学的是什么呢,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经典。有一个效应叫林迪效应,就是说过去流传很多年的,将来可能继续会存在。比如说论语2000年了,我前两天跟我一个学生讲,我说估计200年以后中国人还是有人读论语,所以你这辈子把这本书搞清楚也很好,反正就不到2万字。所以韩焱总刚才讲到,从这本书看关于企业家的资产配置,由过去那个故事引发出来的这种理论,我觉得很好。
所以真正好的学习,我觉得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合适的书本,当然找到一个合适老师就更好了。难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指导你,因为同样一个话,同样一本书,同样一个现象,大家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就像韩焱老师刚才讲的例子就非常典型。有的飞机飞回来,打中翅膀的回来了,打中发动机的就没回来,然后你就认为要修翅膀,类似这样的,就是对同一个现象,甚至同一个飞机掉下来,这个事儿大家得到的结论竟然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巴菲特搭档芒格讲的常识。
什么叫常识?我们认为常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错,常识恰恰就是平常人都知道,却没有意识到的知识。知道都知道,但知道就真的能意识到吗?那可不一定。我们天天说学习,现在就碰到很多人说来学习,到今天终于把这句话翻译出来了,他自己可能都没翻译出来。说来找你是学习的,实际上来找你是“学”的,而没想过要“习”。作业也不做,练习也不做,都不“习”怎么会呢?然后就没有收获,没收获就没有进步,学就也白学了。为什么?当你读了第五十本书的时候,你前面已经开始忘了。
韩焱:
对,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实践,根据目前遇到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联想和扩展,不断地运用到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上面来,这个是成长最快的。
我们来接着说。其实这本书里也讲到了一些怎么去扭转失败的内容,给了我一些启发。在这个书里,我看到了很多人在资本配置时,还是蛮注重说要去冒一定的风险,去找到一些新的可能性。不管是像您刚才讲到的去投资到新的业务上,还是说去进行一些兼并收购。总之,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给自己去制造第二曲线或者是第三曲线。这在资本配置上也还是蛮重要的,就不知道这个部分您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样的体会可以跟我们大家来分享?也就是说,我们怎么不惧怕不确定性,我们怎么能拿出勇气来面对有可能产生的一些失败。
杨天南:
8个企业家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实际上各有各的风格。这个是必须确定的。有的企业家是精力极其充沛,体力惊人,一天24小时,运作22小时都没问题。有的企业家可能是有特别的方式和策略和手段来应对这些。我现在想讲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学不了他们,这个是我们学了以后比较令人难过的事情。
那么比较通常的做法是拓宽自己的能力圈。我们在投资上有个叫能力圈的问题,能力圈就是在你能力圈之内做你懂的事情。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就是你不熟不做。很多事情是你学习的结果,你学习知道有个词叫能力圈,你不学习连这个词都不知道。但是设身处地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你就会发现怎么用它是个问题。
第一,我们所有人生下来都没能力圈。你1岁的时候知道你擅长做什么吗,你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你小。但你从1岁长到5岁,5岁长到20岁,能力圈是从无到有,慢慢构建的。
你20岁学了一项技能,你有了能力圈,25岁你又学到一个能力圈,能力就慢慢地扩大。根据你努力的程度、聪明程度和精力旺盛程度,有了一个根据地,再不断掘深它,和刚才策略是一模一样的,在有了根据地基础上不断稳步地往前扩展。所以一个人既不要完全放弃自己,躺平,也不能因为个人能力圈还不够就不冒险。
这一点最典型的体现在巴菲特买的《华盛顿邮报》。传统上,《华盛顿邮报》就是印刷报纸,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报纸了,而是以一个中心多元化发展的时候,科技研发出来了广播、收音机,科技再往前发展,又有了电视机。这些当年都是高科技,现在我们都不认为它是高科技了。这个实际上就是同心画圆,它作为媒体的性质是一样的。
中国到今天应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新闻奖叫范长江奖。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100年前,范长江是一个很有名的记者,但那个时候只有报纸,所以只有报纸的采访人员叫记者。后来再发展,在电台工作的人也叫记者,电视台的也叫记者。所以《华盛顿邮报》就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企业。
原来是做报纸的,后来有了电视台,有了电台,这个怎么叫做跃出能力圈?能力圈不应该在报纸吗?实际上这就是同心画圆,往外稳步扩展,失败了还是能在能力圈范围之内,这个性质是一样的。
这样的还好一些,到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跨度就更大了。所以巴菲特压根就很了不起。说实话,我们都在学巴菲特,我客观地告诉大家,我跟我同学说,反正我是成不了巴菲特。
他有的是让人学习的,天赋,还有天时地利人和。我客观来讲,巴菲特这辈子全占上了。刚才说到特里丹的辛格尔顿。根据这本书上的评价,辛格尔顿作为企业CEO来说,客观来讲比通用电气的韦尔奇还伟大。韦尔奇20多年的回报记录,辛格尔顿是30年,比他还长,这很了不起。但是辛格尔顿82岁就去世了。人太聪明,得了脑癌。巴菲特厉害在哪里,巴菲特现在92了,还是老当益壮。
这是努力的结果吗?他好像跟其他方面也有点关系。去年还是前年,我当时第一次做节目的时候讲的那本书叫《价值》,也是湛庐出版的张磊的书。张磊的老师叫史文森,大卫·史文森。他70多岁就去世了,那就比巴菲特少活一代人。在人身寿命健康这方面,巴菲特还是很厉害。
原先伯克希尔是搞纺织的,他现在提的都是什么保险,苹果,可口可乐,都是这些跨度很大的,巴菲特能力比一般的CEO更了不起一点。
在原来根据地稳固的情况下再向外拓展。就像我们当年毛委员打革命,打江山的时候要有根据地,第一个就是井冈山根据地。有了根据地,然后再稳步向外拓展。巴菲特立足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就是纺织,又拓展到保险,带来大量的储存金,有了钱又跟格雷厄姆学的擅长投资,拿着投资赚了钱,然后才出现了后来买喜诗糖果(See'sCandies),买IBM,买苹果。在这个过程中,他是一帆风顺的吗?并不是的,实际上他豪掷100多亿美金买了IBM。这个案例当时他非常看好,最后却失败了。
但在之前,他最大的投资案是可口可乐。他在1990年前后花了三年时间,买了10亿美元左右,接下来时间赚了100亿。到今天单只股票赚100亿,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巴菲特那是第一次投资可口可乐,后来这100亿后来就投了在IBM身上。
按说跨界是很大的延伸,从传统行业跨到了新的所谓高科技,那个时候大家都疑问,巴菲特不是不跃出你的能力圈,但科技不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你怎么干这个事?巴菲特当时非常看好罗睿兰(IBM公司首席执行官),结果后来四五年之后还是卖掉了,这次失败了。
但我觉得巴菲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提高。这次IBM所谓跨界高科技的失败,并没有阻拦已经80岁的巴菲特继续学习和继续进步,这才很了不起。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也是今天的故事。今年年初,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买苹果股票,一只就赚了1000多亿美元,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在单只股票上赚到最多钱的投资案例。年初算1,300亿,最近不清楚跌没跌,是不是还有这么多。反正在我印象中,好像还没有谁单独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实际上赚到这么多钱。而且是在之前投了100亿购买IBM失败的基础上,又投了这么多钱。
韩老师,这也是资本配置,只不过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而已。这也是他的资本配置,叫做坚韧不拔。因为巴菲特大部分时候还是成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但没躺平,没服输,没服老,而且继续的前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巴菲特赚了1000多亿。我们也检讨了一下,为什么现在还没赚到1,000亿美元?可能因为巴菲特开始买苹果的时候已经86岁了。我们还没活到86岁,所以我们的机会还没到。
所以资本配置,把精力和时间配置一点到自己的健康上,也算是配置。这个很少有人想,只是赚钱。我的读者中有30多岁都蹲不下来的,有不到40岁得了肩周炎、颈椎病、腰间腰椎间盘突出的。
4
韩焱:
我觉得应该讲得特别好。所以长期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让自己的寿命也遵循一个长期主义。我推荐一个课,湛庐阅读APP里有一个课叫“给职场人的精力管理课”,是一位医学专家开的,我建议大家去听一听,然后让自己在健康上也有一个长期主义。只要你活得足够久,你的很多策略可能就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杨天南:
我之前听过他湛庐有一个公司文化叫马拉松文化。马拉松文化既讲跑马拉松本身,健身运动本身,也讲的是长期主义。
韩焱:
刚才咱们说到怎么面对不确定性,天南总在讲的时候,我又想到了两个故事。因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把想到的一些东西做一些笔记。一个跟刚才您讲的IBM的故事有点类似。奈飞,咱们现在都耳熟能详吧?其实奈飞原来的创始人哈斯廷斯最早是做DVD的邮寄业务,那个时候做得非常好,DVD的邮寄业务规模已经挺大。但是后来感知到技术的发展,他认为流媒体未来就会发展起来,所以他就打算做流媒体。
那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挺失败的决策。因为他不敢冒险,刚开始他又想保留原来DVD的这些订户,又想发展新的流媒体订户。这要怎么办?他干脆把它作为两个独立的服务,DVD的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流媒体的服务再单独再收费用。最后造成的问题就是客户很迷惑。到底想让我们用什么服务?客户不买账,当时一下子流失几百万顾客,一夜之间公司的股价下跌了75%。这就是一个跌到底,凉地透透的策略。当时非常的失败,不管是股市,还是整个的用户,对他诟病特别大。
当时,哈斯廷斯直接出来道歉。他说我这个策略做错了,要把原来的服务停掉,全力投注在流媒体的业务上,现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面对错误立马去修正,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没有今天的有超过大概有2亿的用户的奈飞了。这么大的规模,市值也很大,应该超过两千亿美元。
您刚才说IBM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奈飞。其实他也有面对不确定性,可能开始的时候在自己能力圈之外,导致出现了一些失败和错误。但是如果不惧怕这种失败,敢于直面失败,迅速地调整自己,也还是会有成功的机会。
另外一个让我想起来的故事是一家荷兰的企业。自从有一年陪我女儿去了荷兰之后,我发现荷兰其实有非常多伟大的企业,我就开始对荷兰的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感兴趣。飞利浦、壳牌,还有我们大家都喜欢吃的雪糕和路雪,都是荷兰的企业。
后来我就总搜集荷兰企业的故事,其中有一家企业叫帝斯曼。它是荷兰的一个化工和医药的企业。我觉得这家公司特别有意思,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公司里面设了一个失败大厅。因为他们公司在研发上的投资还蛮多的,资本配置配在研发上的多。这个失败大厅不是一个很肃穆或者是很悲伤的地方,它是一个很欢乐的地方。
他们要在那庆祝一个失败的项目。有点像当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每用一个材料失败了就很开心,觉得又证明了一个东西不行,离正确的材料可能又进了一步,又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这家公司就为失败的项目在大厅里面去做一些仪式,而这个仪式起到了非常有意思的效果。
你可能认为项目失败了,那给它举行葬礼吗?实际上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项目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转换一个用法,它可能就成功了。
我记得有一年,他们的一个项目组研发一种玻璃涂层。这个涂层非常厉害,它可以吸收光线里面的光子,然后产生一个奇妙的效果,让玻璃变成完全透明的,绝对不会有反射。大家都困惑这个东西怎么用?
这个技术当时刚发明出来的时候非常昂贵,只有博物馆才能够用,而唯一的买家就是博物馆,造成这项技术没有办法向更广泛的用户群当中去推广,所以他们就觉得这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他们就在失败大厅里面跟大家宣讲。这时候另外一个部门的技术人员就非常感兴趣,说他们现在研究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把这个涂层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吸收光线里面的光子吸收的特别好,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不就提高了嘛!所以他们就开始测试,然后就发现,果真一下子把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之后这家蒂斯曼公司就有了一个新的王牌产品,这个涂层至今在世界各地都应用在各种太阳能电池板上。
这个故事也特别有意思。当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研发上或者在未来的发展上去配置相应的资本,同时我们又有好的管理机制,好的企业文化去做配合,可能我们将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这个是我刚才在您讲的过程当中想到的两个可以跟大家来分享的企业故事。
杨天南:
韩老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晚上比较可惜,马斯文先生作为担纲译者没有在现场,否则我想他应该有更好的故事带给我们。因为翻译一本书,实际上不说一个字一个字看,至少也一句一句去看,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Uncertainty不确定性是这样的。
很多听众读者会问,作为个人怎么办?实际上巴菲特作为一个企业家,也提到了个人和自己的资产配置的问题。他说,普通人平衡精力和所得,精力是成本,金钱也是成本,实际上就投资指数是最合算的。
低成本的指数,他在美国讲的就是指的标普?500了,中国的话相应的可以考虑沪深300这样的就可以了,作为个人的资产配置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那么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你擅长的地方,就是这些企业家做的地方,恐怕对个人和个人家庭来说,是从这本书受益最大的地方。
韩焱:
对,我来问一下导播,用户有没有问题?
有一个直播间的用户提问,他说想问问两位老师,我们作为个人,到底应该做小池子里的大鱼,还是要做大海里的小鱼?因为刚才可能我们谈到了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那天南老师您讲讲,如果是您的话,您建议我们是做小池子里的大鱼,还是大海里的小鱼?
杨天南: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池子大小,鱼大小都是相对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大饼上的一小块还是一个小饼的一大块,通常的选项,把人生作为梦想来讲,也通常是希望得了一个大饼上的哪怕一小块。
比如说10年前我一个同学讲他朋友的故事。他说这个朋友好像这辈子就做过一个投资,他占有公司1%的股份,后来问这个公司是叫什么名字,这个公司叫腾讯。
听明白了,他有1%腾讯股份,这就很厉害了。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大饼上的一小块已经足够了。为什么?因为他有5万亿,1%多少钱?道理类似,所以你树立一个宏大的目标,发上等的愿,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只实现了下等,那也不错。这恰恰我今天跟韩老师聊了一晚上的东西。
这些伟大的企业家,说实话,今天镜头前可能90%的同学没法学,我大概率也学不了,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学一个伟大的人,他就是一个大海,对不对?我们是大海里边的一个小鱼,是它的万分之1也很好。这个是我们以前讲过的,大家知道巴菲特身价今天多少?1,000亿美元,大家算算,万分之1是多少?千分之1是1亿美元,那肯定很好了,对不对?万分之1,1千万也不错。
这就是韩老师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就是说要立志,立长志。
韩焱:
我理解天南老师其实是跟我们在讲,不管你是小池子里的大鱼,还是大池子里的小鱼,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立一个大的志向,要发一个上等愿,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其实你就会拥有一种远见思维。
那么你的格局也很大,视野也很大,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管是配置自己有限的资源,还是从方方面面考虑而言,你都可以做出一个更长期的、更有价值的选择。我是这么理解天南老师的解答的。
我们再看看用户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提问题,我们请天南老师来给大家解答。
刚才天南老师也讲到了格雷厄姆的故事。巴菲特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当时凯瑟琳的先生去世,她不得已一定要去执掌《华盛顿邮报》的业务。当时很多人对她有怀疑,但是她非常成功地成为了最后一个报业大亨。
这个故事确实是非常的动人心魄,也给人很多的启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刚才田老师也讲到了,当时凯瑟琳采取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逆势而为。当时她接手没多久,全球经济环境转向了萧条,她的很多同行开始低价抛售资产。这个时候凯瑟琳果断出手,逆势而为,用极低的价格买进了很多资产。
不仅是报业,她还买入了很多电视台,甚至是移动通信公司、教育公司这些相关的行业的资产,所以迅速地实现了扩张,结果证明她的选择很正确,她用新业务创造了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和利润。
书里也讲到了这个数据。她从执掌公司到他退休长达22年。在这22年里,她所取得的年收益率达到了22%,用书里这个标准来说。书里要跟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去比较,当时同期的标普指数只有7%,而跟她同阶段同行企业,在22年里年度复合增长率只有12%,所以她能有22%。太厉害了。这个故事也非常的有意思。逆势而为,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
杨天南:
同学们,韩老师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里,讲的是格雷厄姆模式。这个格雷厄姆不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奥姆,他们两个不是一个家族,就是凑巧。
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是当年从英国搬来的,小的时候家里也是很跌宕。这个可以看看另外一本书。
凯瑟琳·格雷厄姆也很传奇,她曾多次赢得普利策奖。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最大的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我们国内人可能不太清楚。
格雷厄姆父亲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格雷厄姆是他的夫姓。她的丈夫也是名校毕业的青年才俊,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自杀了。凯瑟琳非常的意外,但没得选,就接手了。因为她有两个孩子还是三个孩子,是带着孩子的一个母亲。
韩老师,你知道香港有三大报,其中有一个叫《星岛日报》。《星岛日报》的创始人胡文虎是当年抗战时期的“万金油大王”,享誉东南亚。后来报纸传到女儿胡仙手里。接手的时候胡仙也是个年轻小姑娘,没什么经验。因为家里突然变故,没得选。当时没人看好他,后来干得也还不错。胡仙后来是受1998年金融风暴影响,这个家族就退出了这个报纸。
凯瑟琳很努力,运气也好。她在这过程中就碰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沃伦·巴菲特先生。他们是彼此成就。凯瑟琳比巴菲特大几岁,当时报纸刚上市就遇到刚才韩老师说的1973/1974年大跌,打击非常大。那次大跌的程度也不比2008年小。
这次打击达到就是根据巴菲特的估值,报纸估值是4亿美元左右,但市场低于1亿美元,大概只卖了七八千万,所以巴菲特就开始悄悄地买入。那个时候信息不那么发达,还打电话托经纪人下单,都拿手写的,不像现在拿手机敲一下就进去了。后来买着买着就变成比较大的股东,就引起了凯瑟琳家族的关注,他们还以为是中西部来了野蛮人。因为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巴菲特那个时候还是一个乡巴佬土豪的形象。他在奥马哈,格雷厄姆在首都华盛顿,那是上流社会,看不见奥马哈这个地方。
巴菲特在当地很成功了,他悄悄地买入份额后,格雷厄姆家族知道后就有了警觉。因为门口的野蛮人(指恶意收购)的事情也不少,买了以后通过把股份分拆等方式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个时候,巴菲特就干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同学们读书,经常要看到书背后的故事才是真的精彩。这个时候一个有经验的领读人就很重要了,要不然你读完了都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
巴菲特以高超的为人处世之术赢得了凯瑟琳·格雷厄姆一家的信任。这就是我们说的百术不如一诚。巴菲特开诚布公,给凯瑟琳写了封信。那时候没见过,巴菲特说自己就是一个财务投资人,不是买完股票后就要把公司控股拆了。他觉得凯瑟琳的公司很好,直接告诉凯瑟琳家族自己买了多少,如果没有凯瑟琳家族的许可,再不多踏一步,再不多买一股,后来买了1,000万左右就再也没买过了。
然后巴菲特不仅说到还能做到,除了自己持有的股票的分红权和资本所得外,把自己所有的投票权委托给凯瑟琳家族。后来凯瑟琳儿子长起来,也是以巴菲特为师,有很多年的交情。
巴菲特在这个过程中就教会了凯瑟琳很多事情,一来二去他们就很熟了。凯瑟琳向他请教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后来《华盛顿邮报》不断回购,也是巴菲特出的主意。凯瑟琳这个案例大部分来源于巴菲特出的主意。
跟辛格尔顿不一样。辛格尔顿他们当年倒没什么,因为辛格尔顿年龄比巴菲特还大。辛格尔的知识也是领风气之先,他敢回购90%的股份,说实话是石破天惊。我好像还没听过谁家乃至公司能做到这样。而且他年纪比巴菲特还大,也是70年代开始这个事情,是风气之先,这就是这本书里写的一个故事。
凯瑟琳从巴菲特那里学了很多,巴菲特第一个投资案例《华盛顿邮报》,就赚了百倍。但是赚这个百倍之前,他也痛苦地熬了4年没赚钱。这个很有意思。如果你买一只股票,4年都没赚钱,你觉得是成功还是失败?一般人觉得很失败,满4年都没赚钱,但后来赚了上百倍。巴菲特跟凯瑟琳的交往,最大的人生机遇,是让他从一个美国的中西部的乡巴佬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巴菲特从此以后聊的对象都是前总统、前国防部长等人。
韩焱:
其实好的合作伙伴他是互相成就的。
杨天南:
对,这一点很重要。
5
韩焱:
您刚才讲到了说其实巴菲特的成功,有非常多自己本人的优秀的特质,不仅仅是他对于投资本质的一些洞察,更重要的是他为人非常的真诚,有很多的美德,就让我想起刚才咱俩说的这本书了,《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您刚才讲到,您总是不断地重读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对吧?您要读30遍,是不是?
杨天南:
我们的计划是10年读10遍。
韩焱:
这本《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和刚才那本书,都是在2012年巴菲特致股东信里面推荐给投资者去读的。其实我也做过这本书的解读,在很多平台上都可以听到。我做了非常多的笔记。因为您刚才讲到这本书的作者其实是《财富》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他自己是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最早的股东之一,几十年来一直负责巴菲特致股东信的编辑工作,所以巴菲特说,除了芒格以外,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卢米斯了。
所以卢米斯非常了解他。他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书里讲了非常多巴菲特的轶事。书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你会看到,其实巴菲特为人处世、人生哲学和美德就体现在他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也特别推荐大家很好的去读一读这本书。几十年的一个好友,他得积攒了多少他跟巴菲特之间的故事。特别好。
接下来,我再替用户给天南老师提一些问题。有一个来自湛庐文化视频号的问题,请问天南老师,您觉得在巴菲特的眼里,哪一项能力是CEO更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战略能力、运营能力还是管理能力?
杨天南:
就是韩老师一直在讲的资本配置能力。巴菲特的具体能力,一个是自己精通自己业务的能力,这就不用说了,他表扬简恩(AjitJain)搞再保险、巨灾险;他表扬托尼·奈斯利的汽车保险,他自己本身一定是专家了。
另外一个就是资本配置能力。在这点上,总是有人问他,从他70多岁就开始问,现在他90多岁,很多来问的人都不在了。当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位老先生问巴菲特说,我的钱都买了你的股票,万一哪天你被大卡车撞了怎么办?我会很难过的。巴菲特说我也很难过,我都被撞了,我也很难过。
实际上他最担心的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通才,就是资本配置能力。他的计划是把自己的责任分到不同的团队,有人负责运营,有人负责投资,这样的话大家合成一个团队,大概是这么一个想法。
韩焱:
刚才还有在用户问说天南老师,您为什么这么有眼光,那么早就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
杨天南:
我买的也不早,实际上我很久都没去看美股的账户了。当年我留学的时候,我知道他的时候,他已经很有名了。我第一次知道巴菲特的时候是28岁。但今天想起来也很幸运,因为九几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巴菲特这个名字,我在无意中听听到这个名字,然后看到他的事迹和投资的案例。
我当年第一个念头,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记得非常清楚。我第一个念头就说,如果我能找到这样的人就好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买他的股票。因为你给他1万块钱,后来据说都变成10个亿。我当时年轻的时候很早就下海了,在民营企业干的收入很高,我就说要不然我给他10万块钱,那时候还没有变成10个亿,那时候1万块钱变3个亿,我说我就给他10万块,然后我等退休的时候再找他变成30个亿,这多好。
这就是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可惜很多年兜兜转转,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我到今天这样,客观地讲是被逼无奈,并不是我有远见。所以,同学们讲的这个话题就是说,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有的时候可能并不是你的选择的结果,往往是没有选择的结果。
没有选择,所以你今天成为这个样子。当然到今天可能客观去选择一些,这倒是有可能。当人的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的时候,也就表明你越来越成功。这个时候你要好好运用已有的人生选择权,这个很重要。巴菲特和芒格曾经说过一句话,忘了他们俩谁说的,就说我们所有的努力,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的自由。
所以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我人生只有一种幸福,就是叫成功。什么成功呢?用你选择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我喜欢我就这样,我不喜欢,但是你还得干,这个当然就不叫成功了。所以我们所有的努力实际上是为了自己有选择的自由。大概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一直还在努力的路上。
韩焱:
您这回答太好了。我们每一个人要吸收那么多的信息,所以当您能够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跳到您的脑海里,或者您从脑海里把它筛选出来,证明其实这个东西您已经内化了。所以虽然您说借花献佛,但我认为,这些东西是您真正想分享给大家的。
韩焱:
还有观众问,怎么看待技术进步对管理和投资的影响?
杨天南:
Technology翻译成中文,正好叫技术。科技,科是science,技术是technology。技术就是一种术,是一种方法,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商业的本质实际上是没有变的。
原来传达信息,需要写封信,现在写个EMAIL,内核是没变的,但是方式变了,技术变了。原来你要拿纸拿笔,跑马一马一站送去。现在传递一下感情,发个EMAIL就行了。技术的变化,内核是没有变的,商业一样。
所以巴菲特认为,技术在变化。他为什么不怎么追逐前沿科技,是因为觉得确定性不大,看不懂。技术变化太快的话,可能被更替。所以他说过著名的话,说火箭上天登月,我们都非常得高兴,因为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科技进步对于商业来说,可能领先者变成先驱。这个也不是一两个例子,甚至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巴菲特的想法就是,我们为他们鼓掌,但是我们就不掺和了。我们要买这些确定性相对比较长、比较大、比较稳的事情。
他的这个理念放在中国股市上,这些年长期而言也得到印证,比如说茅台就最典型。茅台虽然这一两年跌了50%,但是它的确定性就非常强。
但是巴菲特这样的观念也让他错失很多所谓高科技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影响也很大,导致一些人对他有诟病或批评。别看伯克希尔赚钱,别看买苹果赚了1000多亿美金,但放在10年20年来看,巴菲特实际上是没有跑赢指数的。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巴菲特自己内心对此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我们最大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学习可以学习的部分,学不会的部分就就算了。术千变万化,但是最后的内核是一样的。
上一篇:美术蛙-儿童画画网课平台,绽放光芒的小小艺术家!
下一篇:十首最好的老歌,每首都是经典,引起内心共鸣越品味道越浓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