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来栖 广东高职院校如何接住人才?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当下,职业教育正在迎来“高光时刻”。与此同时,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也迎来了难得机遇。越来越多的青年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深耕科研,培育工匠。

  要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凤凰”来栖,学校如何稳稳接住,帮助博士教师实现科研转型发展?日前,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共同探讨引才育才经。

  筑巢引凤

  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博士工作站

  发布首批197所“双高计划”院校、批复设立33所职业本科大学、首次修订《职业教育法》……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明确类型教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高职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广东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博士工作站的申请中。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2023年,四年间已有21所高职院校获批建设博士工作站,覆盖广州、深圳、惠州、清远、云浮等地市。

  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广东省博士人才管理服务的创新平台,主要功能是吸纳集聚博士博士后人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为博士博士后人才提供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编制保障、联谊交流等服务,发挥人才服务平台功能;与其他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发挥人才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引导博士、博士后到乡镇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

  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23年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共有7所院校上榜,其中有2所职校,分别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明确博士工作站的研究方向,以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方面为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立新介绍,学校对此研究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的运行机制,设立包括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成果的评估、科研人员的考核、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制度。陈立新介绍,未来3年内,计划引进百名博士高层次人才,2023年已计划通过社会公开和校园招聘等形式引进40名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专任教师及学校科研工作。

  民办高职院校也陆续加入博士工作站申请的大潮中。2022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全省唯一获批设立博士工作站的民办高职院校。

  “计划三年内引进和培养60-80名专职或兼职博士,通过引进或培养方式实现博士人才的聚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校长(代理)刘志扬表示。

  难题待解

  竞争激烈,人才引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开年以来广东14所“双高计划”院校中已有11所发布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招聘需求,博士进校享受副高待遇、最高可提供税后60万-200万元安家补贴、配备25万-45万科研启动费、免费提供校内过渡住房……大手笔揽才,高职院校诚意满满的背后是“人才争夺”的竞争压力。

  陈立新介绍,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教学水平和薪资待遇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科门类相对较少,所需引进的人才数量也相对较少,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引进的竞争。

  与此同时,传统观念的阻力依然存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乔西铭表示,新《职业教育法》施行后,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春天,但依旧存在一些社会偏见,比如认为职业教育培养工人主要教授基本技术操作,“浪费”高层次人才能力。而太多同质化的竞争也给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招聘带来了不小压力。今年4月,广州铁职院发布了急需专业人才(博士)招聘需求,安家补贴可达200万元。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洽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引进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仍然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真正深度介入企业实体运作、服务企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我认为这应该是高职院校下一步引才工作的重点。”

  固巢养凤

  推动双师型教师对接 组建跨界混编团队

  由于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鲜明特色,年轻博士们来到高职院校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更“丝滑”地从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工作重心普遍仍停留在引上面,引进来后的作用发挥需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思考。”林洽生表示,学校开展了教师工作量改革工作,要求博士教师入校后原则上定为科研型教师,每年需完成不少于18个科研分的科研工作,保证博士入职后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将博士教师比例要求设置为优秀团队的遴选申报条件,推动博士教师融入学校现有师资团队。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冬梅坦言,博士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高层次人才,想延续自身的科研优势,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科研工作遇到了发展“瓶颈”,技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为此,学院组建“博士联谊会”,发挥集群效应,让博士“敢走出去”;聚焦产业细分技术领域,培育关键技术科研实验室,让博士“能走出去”,科研激励上,支持教师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加大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的计分权重和奖励力度,让博士“想走出去”。

  陈立新建议,推动高层次人才与双师型教师的对接,比如建立团队合作机制,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等方式,让高层次人才与双师型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

  乔西铭建议,要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博士构建“职业院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交流机制,发挥企业实践基地、学校实训基地作用,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今年暑假学校在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开设铁路新技术培训班,组织了不同二级学院、职能教辅部门的48名教职工参加,帮助学校新引进人才熟悉铁路一线现场。”

  声音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真正深度介入企业实体运作、服务企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我认为这应该是高职院校下一步引才工作的重点。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洽生

  数说

  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开数据,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为17%,高职和中职“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均超过55%。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程安 实习生/章嘉伊 郭晓雨 石青岚 通讯员/李海楠 赵婵娟 尹浩然 罗光文 应超

上一篇: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安徽谋深做实网络文明“五共”行动
下一篇:我的老师有“绝活”④丨王静:为36位学生手绘毕业肖像 做暖心“守护人”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