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书育人榜样,沈宁!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编者按

  半亩方塘,潺潺流水

  白衣执甲,情满杏林

  这是三十余年来

  她身为医者与教师的深情

  重大考验面前

  临危受命,迎难而上

  日常诊疗教学

  培育英才,笃行致远

  在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

  “育人榜样(先锋)”评选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沈宁

  荣获“教书育人榜样”荣誉称号

  她数十年如一日践行

  “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理念

  诠释着为人师表的使命担当

  01

  亦师亦友亦知己

  清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被日出的光芒唤醒。走廊响起开关门的吱呀声,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身影闪过,又陆陆续续走出许多位圣洁的白,叩响了第一间病房的门。

  晨间查房开始,沈宁带领年轻医生,对科室里的住院病人逐一问询。她轻声细语却字字珠玑,将每位病人的情况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

  每当提起“沈宁老师”,同学们总能想起她那亦师亦友般的亲切,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严谨,给予年轻人点点滴滴的关心。

  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学副院长、感染疾病中心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作为临床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她把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业。临床科研带教中,她是孜孜不倦的老师;治病救人的紧急时刻,她与年轻医生们成为并肩作战的挚友。

  亦师亦友亦知己——为学生们提供慷慨细致的指导,用临床经验、科研思维,引导学生在日复一日的临床中扎实积累,再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兴趣和志向,探讨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二十出头的年轻医学生们像夏天的向日葵,时刻焕发着活力。沈宁为“老师”的身份感到幸运,为他们的成长而无比自豪。

  沈宁在临床诊室带教

  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沈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1990年,沈宁来到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读,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她记得,自己在住院医期间,从导师赵鸣武教授身上学到了踏实做事、厚道行医的理念,学到了对细节严格认真、对生命无上敬畏的追求,而这些使她理解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

  “赵老师经常说,要时刻牢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位病人,而不是一只小白鼠”,导师的教诲影响着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与学生们交谈中,沈宁总要强调,病人不仅仅是一张化验报告单,更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整体。唤起年轻医生们对生命的敬重,是她作为老师的一份责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与北医结下深厚的感情,从前辈手中接过医者担当,并将厚道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后来者。“北医培养出一代一代的人,最核心的坚守,是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仅是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仁心。”

  数十年医者生涯,沈宁始终坚持全心育人,躬身不辍。学生们常说:“看着沈老师鬓间银丝渐长,孜孜不倦,不舍昼夜,我们耳濡目染。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倾囊相授,更从老师的身体力行中,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医者,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沈宁与北大医学新生交流医者担当

  02

  明思明德明育人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每一位从前辈手中接过白衣的医学生,在举起右拳宣誓时,都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医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它和“人”、与“生命”如此攸关。器械是冰冷的,关怀是温暖的;药品是有价的,生命却是无价的。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中,成为一名医生,需要的远不止是治病的技能,德行与仁心,同样不可或缺。

  沈宁在抗疫一线

  三十余年的临床一线工作,沈宁对此深有感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教学的重要元素和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敬业精神、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与学术素养,启迪莘莘学子,让方塘中的活水长流。

  为此,她牵头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动员老师们结合临床医学特色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人文素养等融入专业授课内容。

  北大医学培养一代代优秀的临床医生,北医人对“优秀”二字有着独特的定义。医生的使命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要求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发挥出专业的技能,不做象牙塔里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如果你曾走进沈宁负责的《内科技能》课程,便能体会到这份良苦用心。课程不仅讲授内科技能的操作原理与流程,更教会年轻医生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如何解释有创操作的用途、如何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仁爱之心。沈宁与带教老师们不断研讨,使医学从“面向疾病”,一步步走向“面向真实的、具体的人”。

  沈宁(中)在武汉抗疫前线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沈宁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奔赴武汉展开救治。重大考验面前,温柔平和的沈宁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她担任北京大学国家援鄂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带领团队制定病人收治及分层救治等流程和方案,严防院内感染。作为课题负责人,她主持和参与多项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并多次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交流等形式分享抗疫经验。此外,她把临床医生的培养课堂建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方面带领大家完成好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训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诊疗知识,注重住院医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医疗队年轻医生们在重大危急时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肩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要求,沈宁始终坚守育人初心,给予青年医者鼓励和支持。她以身作则,为年轻医生们讲明白了一个道理:思想品德本就是医学的一部分。在沈宁眼中,伟大并不在于站在高处、拥有光鲜亮丽的形象,而是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忠实地履行那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沈宁为患者检查诊治

  03

  重科重教重创新

  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走过高耸的医学科技楼,进入明亮整洁的图书馆,沈宁惊讶于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却也在无形之中促成着这些改变。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教融合和创新能力,也给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北医三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沈宁致力于同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医工交叉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与产学研结合,激发医学创新的活力。

  搭建科教平台、开展学术沙龙、举行学术讲座、推进课程与教材改革……近年来,北大医学教育的改革与提升,离不开像沈宁一样致力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努力。提升医院临床模拟中心和实验平台建设,使同学们在实战前拥有更多动手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依托北大医学的平台开拓视野,更好地锻炼临床思维。一大批具有临床胜任力、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医生成长起来。

  北大医学的多家医院都承担着教学医院的责任,每一位医生都可能成为未来医者的“老师”。如何使临床医生同样具备教学的能力?这成为沈宁关注的问题。

  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临床医学师资培养,着力推进师资培养体系的建立,打造了以“全方位支持、全过程管理、全人员带教”为特色的医学师资培训体系,相关成果荣获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严肃又活泼的教学氛围软生态与相关制度结合,为带教医生提供了有力支撑。秉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医院发展为契机,沈宁积极探索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贡献。

  “我们对教师群体做了规律上的探寻,并建立一套医学师资培训体系。医者,仁心、授业、解惑、传道,这正是我们的思路。”

  沈宁获“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

  百十年来,镌刻着北医精神的薪火代代相传。良师们搭起桥梁,将后来者送抵对岸,看见属于他们的五湖四海。

  从一名呼吸内科医学生,到北大医学教学建设的中流砥柱,沈宁始终怀揣一颗医者的仁心,坚守着厚道的精神。她是年轻人口中“亲切的沈老师”,是患者眼里“靠谱的沈大夫”,是在任何危急时刻,都能肩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沈宁。

  人物简介

  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感染疾病中心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曾获北京市高等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20年“中国好人榜”,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荣誉称号。

  来源 北京大学医学部微信公众号 | 作者 王静宇

  编辑 高珊珊

  流程编辑 严圣淼

  举报/反馈

上一篇:灌阳:国家级赛事办到“家门口” 培育“体育+”新热点
下一篇:新起点 新变化 满“新”期待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