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刹住对教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之风?
近年来,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已成社会共识,部分家长的监督热情也被点燃。然而,媒体上关于师德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其中不乏令人忧心的现象,对老师的相关举报越来越“离谱”——有的老师入职第二天就被家长举报没有经验、带不好班;有的老师一学期就被举报了十几次,理由从“开车上班太招摇”“在小孩儿面前吃外卖”等不一而足,影响到学校日常教学行为和家校关系。那该如何刹住对教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之风,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漫画/李昂媒体评论《中国教育报》:新时代的校家社关系处理不宜“矫枉过正”。学校主导教育、家长承担主体责任、社会提供支持,全社会协同教育的同时,要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地位。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专业权威性毋庸置疑。全社会应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齐鲁晚报》:学校和家长、教师之间应该建立更为柔性、多元的沟通机制,要给家长正常表达意见提供更多的渠道,不应该把原本正常的情况反馈都贴上举报的标签。对于扩大化举报,整个社会应该拿出更加鲜明的态度,不要让其呈加剧之势。从学校到相关部门,都应给师生和社会传递更为积极的信号:监督是正常的,但不当的恶意中伤、告密举报之风当警惕。网友观点@树叶子: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权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议。然而,这种监督应当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更应当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理解,而非捕风捉影、主观臆断。@金钵钵:老师犯错,要按照制度规范予以处罚;若老师无辜,就要对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坚决回击恶意歪曲事实的行为,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次,相互支持是前进的基础,家长、学校、老师要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劲儿往一处使,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依法严惩不实举报 保障教师放心教学江德斌举报教师的不当行为,乃是家长和学生的合法监督权利,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可采取介入措施调查真相,惩治教师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表示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后,很多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被曝光,部分教师体罚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等失德行为经举报而得到处理,涉案教师得到惩处,表明举报维权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度举报也会走向反面,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滥用举报权、打击报复教师、过度维权、扩大举报甚至诬陷教师的情况频频上演,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名誉,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亦在教育界诱发恐慌情绪,令很多教师心生畏惧,报以谨言慎行的态度,影响到教学质量。随着网络信息、社交媒体的普及,举报成本大幅度降低,日益增多的举报信息,增加了主管部门的工作量,而对举报内容真实性的调查,难度也随之加大。据《半月谈》调查,仅在2021年,就有7起幼儿园虐童、性侵等不实举报舆情,但事后多数举报者并未受到法律制裁。面对不实扩大化举报之风愈演愈烈的情况,今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可见,举报本身是监督维权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门对于合法真实举报应予以支持,认真对待每一条举报信息,对于确实存在侵犯学生权益、违反师风师德的教师,应依法依规予以惩治,将极少数“害群之马”踢出去,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但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防止教师受到不实举报、诬陷、肆意评判等伤害。比如建立教师权益维护机制,对举报人作身份核查,对提交的证据予以核实,确保举报内容真实可靠,及时更新调查结果,积极回应公众的关注,让真相公之于众。举报不实扩大化等问题的存在,也表明现行举报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令人有空可钻。因此,教育部门应完善举报机制,细化举报内容的标准,规范举报流程,明确哪些属于教师的不当行为、违反师风师德行为。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举报监督常识,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其充分了解举报监督机制的意义和规范流程,防止出现不实举报、诬陷、肆意评判等情况。对于滥用举报、造谣诬陷、过度举报等行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坚决予以驳斥、澄清,为教师“撑腰”,如果涉嫌造谣、诽谤等不法行为,侵害教师的权益,则应由司法部门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法予以处罚。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教师只要洁身自好,自身不违规违法,就无须害怕不实举报。由此可见,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厉惩治不当行为,树立遵纪守法的典型榜样,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家长曾经对教师充满了崇敬和信任,放心将孩子交到教师手里,也不会对学校教育作过多干涉。可见,社会大众对教师和学校的信任,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想办法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上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重新点燃大众对教师的信心,学校也应强化家校沟通和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宣传、开放活动,拉近民众与教师的距离,提高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以减少不实举报等情况的发生。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戴先任据媒体报道,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教师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也随之出现。比如有老师因为晚三个小时回复家长信息或者作业布置得“太少”而被举报;因为穿了裙子,被学生妈妈投诉“穿得妖里妖气,不像正经人”……这些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让教师成了舆论攻击对象,破坏了家校信任,破坏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导致一些教师在管理教学上“不敢管”,变得束手束脚,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还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甚至让当事教师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从而影响教师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不仅损害、挤压教师的合法权益,最终伤害的还会是整个学生群体和教育事业。“扩大化举报”是射向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暗箭”。不能因为对教师不实扩大化举报的存在,就全盘否定针对教师的监督,相反,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但要防范教师监督的“双刃剑效应”。关键监督不能“跑偏”,不能让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借监督之名诋毁教师或污名化教师群体,成为从背后射向教师的“暗箭”。而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频现,一些不实举报能够得逞,与相关的举报制度不够完善有关。恶意举报者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以及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及学校迫于舆论压力,选择息事宁人的方式,不经意间助长了不实举报者的气焰。要防范针对教师的不实举报,需引导社会力量正确监督教师,对于针对教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治,才能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于故意污名化教师、不实举报教师的造谣者、传谣者,要能依法依规进行惩治。相关部门在涉及教师的举报后,要能核实清楚情况,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不能冤枉一个好教师,也不能放过一个“坏教师”。要完善相关举报制度,也要能厘清家校边界,家校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促进家校之间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根除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同时,网络平台也要履行好管理责任,加强管控自媒体账号,杜绝涉及教师的不实舆情。另外,要补上学校舆情处置、依法治教的短板,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媒介素养培训,要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家长对于家校协同育人也要有清晰的边界意识,还要增强法治意识,对教师的工作要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解与尊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推进法治社会与诚信社会建设,要对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零容忍,对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造谣生事的诬告者零容忍。教师是教育的“燃灯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就不能让教师在不实举报、恶意中伤的“陷阱”中泥足深陷。为“蒙冤”的教师澄清正名,对教师不实举报进行合力围堵,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照亮教育发展之路。来源 贵州法治报编辑 杨阳二审 张谌三审 付松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