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问计:高山发展有高招 传统村落也能“赶时髦”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高雅

  编者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特别推出“微调研·基层问计”专题报道,聚焦群众身边困难的解决路径,寻找来自基层一线的破题智慧,以鲜活故事展现来自实践的浙江经验。暖炉、热茶、金桔、蜜薯……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的休闲方式日渐流行,但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海拔1680米的高山上,你听过吗?跟随记者脚步,带你一窥丽水龙泉市高山村发展的“秘密”。

  高山上的围炉煮茶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环境整治 看到绝美山水画卷

  走进高山村,群山环绕,满目葱茏,目光所及、驻足之处皆是景。风吹过,树林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游客们诉说着这里的变化。

  “过去我们村里乱搭建灰寮和茅厕的情况比较多,我们为此开展了专项整治。”高山村村书记李叶武边走边介绍。

  为了改变村貌,高山村开展了“拆违拆破”,落实了“一村万树”等工程,在现有养生步道、景观廊桥周边种上了红豆杉、木荷等景观树,仅仅是披云山的森林覆盖率就达90%以上。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村民小何感慨地说:“之前我们没有太多环保的意识,现在大家路过都会自觉地捡起垃圾,整个村子都焕然一新了。”

  “原来我们这儿都是黄泥路。”路过的村民小邓向浙江在线记者介绍,“我们不仅种了树,还修了路,现在路好走了,路灯也通了,方便的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整治,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开始在海拔1000多米的村庄上铺展开来……

  问计于民 听到高山发展的“秘密”

  村子变美了,如何把经济提升来呢?这个问题一直摆在高山村面前。1000多米的海拔高度,是高山村劣势。“远离城市,如果村子没有特色,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李叶武说。

  怎么办?李叶武开始在村子里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围观已久”的村民小高深有体会,拉着记者娓娓道来……

  小高依稀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傍晚,下着毛毛雨,一家人吃过了饭正准备关门,却看见几名干部来到了家门口,衣服鞋子都湿了,但他们顾不上这些,进屋就赶忙征求村民的意见。

  “当时讨论的是在大山里做民宿,这可是新鲜玩意,我心里有些打鼓。但村干部说发展民宿最终目的是带领大伙实现‘共富’,我想来想去,做比不做强,试试也不错。”小高说。

  一旁的村民小张接过话茬:“我们村海拔1000多米,种植了很多高山蔬菜,大伙商量,如果开了民宿,游客总要吃饭,这样就能把我们的高山蔬菜端上桌子,增加村民的收入。”

  披云山上的民宿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对,我们就发展高山经济,依托美丽的风景,开民宿、农家乐,把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高山蔬菜端上桌。”李叶武回忆道,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会议,一点一滴地集结了起大家的智慧,村子的劣势变为优势。

  梧高凤至 触到山村的发展脉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美丽风景引来美丽经济。

  民宿老板张艳珍之前是个上班族,后来自己创业,辗转多地选择了高山村,打动她的正是这种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温暖互动。

  “起初来考察的时候,并没有选定在这儿,但这里村干部问计于民,干实事儿,百姓也配合,我觉得这样一定能够发展好。”张艳珍说。

  如今,整个高山村有50多家农家乐,床位700余张,接待游客旅游收入能达到年800余万元,旺季的民宿甚至一房难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高山村还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启动高山农家乐(民宿)“共富工坊”建设,打造农家乐共富技能学堂,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布草、接待、烹饪等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民宿的服务品质。

  不负青山不负卿 受访者供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小山村正敞开怀抱,告诉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高山不只有“冰冷”,更有“温度。”

  高山村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村落,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发展并不容易。但高山村通过环境整治和群策群议,把“高海拔”的劣势转换成了优势,通过发展民宿等旅游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如今,村民钱袋子变鼓了,笑容变多了,生活幸福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这里寻一片世外桃源,掬一捧清凌凌的水,瞥一眼蓝盈盈的天,吃一餐农家菜,住一夜农家屋,高山上的故事仍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前沿技术发展与科学问题》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下一篇:闪电评论丨构建人才“全链条” 山东筑巢引凤赢未来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