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理顺逻辑思路,把握好教育的价值指向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同高校辅导员体制的设计理念与价值指向存在密切而又深刻的关联。因此,深化高校辅导员体制改革应理顺逻辑思路,把握好其体制的价值指向。

  一、高校辅导员体制深化改革指向高校辅导员体制

  (一)利于:强化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新时代,决策层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对其岗位胜任能力提出更严要求。高校想要顺利地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一方面,应考虑辅导员的使命担当与职业激励的匹配,明确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内涵要求、专业范畴、素质特色、进步阶梯。只有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形成共识,方可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打下坚实基础。在职业价值考量上,应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鼓励辅导员通过在岗学习和专业培训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有效提高授业与育人本领,自觉练就思想政治教育“道术”,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理念。另一方面,高校应从体制和制度上搭建有助于辅导员发展与管理的平台,引导辅导员完善自身的人格、知识、技能结构,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以强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推进。

  

  (二)促进:高校辅导员个人价值实现

  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个人价值实现应体现在外溢价值和内凝价值两个方面。只有当辅导员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辅导员的个人价值才会变得更加有社会意义。这时的价值指向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职业发展互促,即在满足辅导员岗位个人基本价值需求的同时也会促使其在培养新时代富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时做出应有贡献。这不仅有利于辅导员个人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群体、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尊重、崇尚,使辅导员增强对事业的自信心,塑造更独立完整的人格,彰显职业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形成自信和自我满足感,展现更大的格局观、更好的包容性。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人性化管理,符合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特点和工作特殊性,既可改善辅导员工作氛围,又可满足辅导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内外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致力:高校立德树人责任落地

  高校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力,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应进一步遵循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辅导员的新政策,评选、表彰、推广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事迹,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关爱,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高校应用满腔热情关心辅导员,让他们“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专业队伍建设、科研项目指导、思政课程辅导等方面引领辅导员提升责任使命和修养。高校应倡导辅导员以育人为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自我加压、自我锤炼,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不断适应高校立德树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致力于培养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新人,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落地、落到位。

  

  二、高校辅导员体制改革方略

  (一)打通:专家化职业晋升通道

  改革高校辅导员体制,应有全局观念、发展眼光。高校应“以制度安排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执业水平”,将辅导员多元化体制归并为一元化制度,将狭窄的职业通道彻底打通,从助理讲师直至教授职称。“只有教育、人事、组织系统等行政体系真正打通,制度的持续性和执行力才不会打折扣。”高校应把辅导员定位为高校统一专业教师,让他们自然地成为高校教师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享受专职教师待遇,成为受人尊重的崇高职业。首先,高校应在新的管理体制上保障高校辅导员真正实现教师的终职化、系列化和专家化,鼓励他们在教师岗上长远发展,让那些基本素质好、没有博士学位,但有意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继续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密切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以提高政治才干、学识水平、传授应用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与其他教师相似的考评体系、相同的晋升渠道、长效的奖惩机制,并与工作成果共进退,以激发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原动力,鼓励他们在本岗位上用心攻克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和应用难题,培育大学生优良品质。

  

  (二)重组:精英型辅导员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培育和道路指引,其包含的教育内容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四大类别,即政治理论类、价值伦理类、综合引领类、职业成长类。重组学者型辅导员队伍,应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高标优选,系统化标配,从选、培、用、升等方面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重组和职业定位。可从现有高校内部挖潜,把政治水准高、教学素质过硬且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师,以及适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选拔到教师岗位上来。若存量筛选依然不足,可再通过社会高标准招考进行选聘,其目的是分流辅导员一岗多责。以后的大学生生活管理员,就是专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改革后的辅导员就是专业化的高校教师,不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辅导员的岗位定位与职责匹配,内部结构合理,便于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对一些通过培训、考核达不到任职要求的辅导员,进行合理分流,确保辅导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三)整合:一条龙智识互补体系

  高校应以系统创新为导向,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辅导员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整合一支专业相关、专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高校可采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中心的方式,对在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和科研人员进行集中管理。高校将分散的教育师资、资源、教材、管理通过聚合方式,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把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教育课程,全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范畴,进行一体化教学和科研规划,形成一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发挥总体力量,以及专业优势和创新潜能,以便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层次和水平。同时,通过专业系统教学的知识传授,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四)建立:多专业思想政治协同机制

  以辅导员队伍为基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协调,夯实教师主体责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高校通过构建专业交叉研究平台、对话平台,突破性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促进辅导员与其他专业课教师间全方位的交流,力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通,指引辅导员从知识型教师向素养型教师转变。高校通过优化教学供给方式,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促进创新成果的普及和应用。例如,按照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组建联合授课团队,实行模块化教学。把准理论脉搏、厘清逻辑方法、讲透经典案例,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教育有效结合,关注社会热点与思想疑点,加强职业规划引导,拓宽大学生眼界,使大学生真正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的时代奉献精神,让大学生感悟社会,知行合一。高校应理顺辅导员体制,建立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的着力点,夯实体系根基,增强辅导员制度的统领性、精准性与协调性,激发内生动力,从体制与机制匹配上着力,做到机制与行为同向、期望与效果并行。

  高校辅导员体制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应通过“以发展为导向的顶层设计、以协同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以共促为导向的运行体制”,来理顺辅导员体制制度,重组架构、凝心聚魂,激发其内生动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博导启发老师爱“差生”!他举两个效应例子,很有用
下一篇:表彰树榜样 扬帆再起航——商城县上石桥镇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上期期中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