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2000内审检查表-体系审核表单模板案例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体系管理

  ISO22000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审核准则:ISO22000、体系文件、使用法律法规

  审核日期:

  审核员:

  ISO22000条款

  检查项目

  是否适用

  参考文件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提问

  文件

  现场

  4.2.1 总则

  ◆检查有无形成文件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有无形成文件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检 查 有 无 ISO 22000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有无ISO 22000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检查文件的充分性

  现有文件能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和更新

  4.2.2 文件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制定,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

  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列

  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

  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是否规定了对环境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应得到现行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方法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

  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

  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

  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

  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4.2.2 文件控制

  ◆外来文件的控制

  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做了规定

  执行得如何

  ◆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4.2.3 记录控制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询、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本组织与有关的记录有哪些与受审部门有关的记录有哪些程序中是否包含多记录的质量要求

  是否与保存期限的规定?保存期限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记录管理的实况

  是否对记录进行了清理,并列出了清单

  对记录的标识、储存、检索、保护是否与书面程序的要求相一致

  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

  储存是否便于存取和检索

  储存环境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是否得当

  过期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

  现行记录是否完整?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员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并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是否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培训、会议、墙报宣传、文件等方式),确保将有关满足客户、法律、法规、ISO22000标准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各级人员,并使各级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

  各阶层员工是否充分理解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

  是否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是否为每项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

  5.2 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的制定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食品安全方针的内容

  是否与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作用相适应

  是否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是否说明沟通的安排

  是否有可测量目标来支持

  是否与公司的其他方针一致

  食品安全方针的传达与沟通

  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

  采取了哪些方式

  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检查食品安全目标统计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食品安全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是否有定期评审食品安全方针的规定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过食品安全方针

  如何对食品安全方针进行修订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5.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策划是否满足食品安全目标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食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文件

  如何保证策划能满足食品安全目标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后形成了多少文件?有多少份程序文件?是否满足要求

  食品安全目标是否实现(以此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有效性)

  是否提供了实施食品安全目标的资源

  实施食品安全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有多少检验员?有多少计量员?多少内审员?是否发给内审员聘书?有多少设备、计量器具?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

  现有文件是否体现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文件的更改是否受控

  5.4 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5.4 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受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是否规定所有员工有责任向指定人员汇报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问题

  处理问题人员的职责、权限

  组织是否指定了负责处理问题的人员?是否明确了指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指定人员接到问题汇报后,是否适时采取了措施并记录了所采取的措施

  有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传达的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食品安全方针之间的关系

  5.5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的职责权限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责任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是否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领导其工作

  是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得到相关培训和教育

  5.6 沟通

  是否制定了沟通的程序

  组织是否有沟通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沟通的方式、内容做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外部沟通的内容

  是否与供方和分包商进行了沟通

  是否与顾客或消费者进行了沟通?沟通内容是否包括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储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包括抱怨的顾客反馈

  是否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是否对组织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相关方以及受组织食品安全影响的相关方进行交流

  外部沟通的要求

  外部沟通是否能确保组织的产品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当已知的食品安全危害是由食品链中的其他组织控制时,是否要求这些组织给本组织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危害方面的信息

  沟通时是否做好了记录

  是否通过外部沟通,获得了顾客和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5.6 沟通

  外部沟通的要求

  是否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食品信息的外部沟通?是否明确了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外部沟通获得的信息是否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内部沟通的内容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及时获得了变更的信息?这些变更的信息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产品或新产品

  原料、辅料和服务

  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清洁和卫生方案

  包装、储存和分销系统

  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来自外部的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内部沟通的要求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在内部沟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得到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最高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中已识别的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哪些

  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以往是否发生过

  一旦发生会产生什么样的食品食品安全危害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是否有程序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是否针对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规定了处置对策

  依据程序作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有否有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

  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

  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有无上述记录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审评的规定

  什么情况下评审

  什么情况下修订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并适时进行修订

  是否对修订的程序进行评审、批准

  程序的更改是否有记录

  5.8 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评审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

  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

  受审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受审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分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①管理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②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情况

  ③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与组织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有关的发展变化

  ④紧急情况、事故和撤回的情况

  ⑤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⑥对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的评价情况

  ⑦外部审核或检验的情况

  ⑧改进建议

  如何参加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5.8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充足

  是否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评审:

  ①食品安全方针是否适宜?食品安全方针实现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更新食品安全目标

  ②现有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是否适宜?现行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③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食品安全方针和食品目标的要求

  ④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⑤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情况(含内部审核结果的分析);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前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⑥食品安全状况;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处理以及产品的撤回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⑦沟通的情况(含顾客的反馈情况)

  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应变能力

  ⑨外部审核或检验情况

  ⑩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

  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

  “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结论中是否有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①安全保证

  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③资源需求

  ④组织食品安全方针和相关目标的修订

  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

  管理审评的后续管理

  评审后续工作进展如何

  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验证结果是否记录并报给最高管理者

  6.1资源提供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

  如何进行人员补充?设施、设备更新如何实施

  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体系的要求

  是否配备足够的资源,有多少人员、计量器具、设备

  6.2人力资源

  是否确定了食品安全小组和其他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求

  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组织是否制订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

  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订了培训计划

  有没有进行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

  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对临时工是否进行了培训

  对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监视、纠正、纠正措施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受审部门员工培训情况如何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的记录

  上述重点内容的培训是否得以实施

  培训是否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对食品安全可能的影响

  培训是否使员工认识到有效沟通的必要性,并熟悉掌握有效沟通的要求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的记录

  培训是否有记录

  培训后是否考核

  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效果如何

  6.3 基础设施

  组织怎样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

  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的方法

  6.3 基础设施

  提供的基础是否满足要求

  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是否符合需要

  设施和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

  6.4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如何管理工作环境

  组织是否具备合适的工作环境

  组织是否制定了管理工作环境的办法

  工作环境是否得到了管理

  与工作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7.1 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总则

  安全产品策划和实现的总要求

  组织是否策划和开发了实现安全产品所需的过程

  组织是否实施、运行策划的活动及其更改(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及其它们的更改)?是否通过确认、监视和验证确保其有效实施

  7.2 前提方案

  有无建立前提方案

  有无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是否与组织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适宜

  前提方案是否与组织运行的规模和类型、制造和(或)处置的产品性质相适宜

  前提方案是否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

  前提方案是否获得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

  组织是否识别与其前提方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予以考虑和利用

  是否有文件规定了如何管理前提方案中包括的活动

  是否对前提方案的效果进行了验证?是否根据需要对前提方案进行了改正

  是否保持了前提方案验证和更改的记录

  7.2 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的内容

  前提方案是否包括以下的内容:

  ①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②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③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提供

  ④包括废气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性服务

  ⑤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⑥对采购材料(如原料、辅料、化学品和包装材料)、供给(如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储存和运输)的管理

  ⑦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⑧清洁和消毒

  ⑨虫害控制

  ⑩个人卫生

  ?其他适用的方面

  7.3.1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总则

  危害分析准备工作的总原则

  是否收集、保持和更新了实施危害分析的所有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形成了文件

  是否保存了收集、保持和更新信息的记录

  7.3.2 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的构成是否符合要求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有无能够证明人员能力(知识、经验等)的证据

  食品安全小组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覆盖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过程、设备和食品安全危害

  7.3.3 产品特性

  特性描述的基本要求

  在对产品特性进行描述时,是否识别了与描述的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产品特性描述的详略程度,能否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产品特性描述是否随着其组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必要时,是否更新

  7.3.3.1 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特性

  原料、辅料以及与生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的描述

  是否对所有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描述?描述的详略程度,是否能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7.3.3.1 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特性

  原料、辅料以及与生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的描述

  适用时,特性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②配制辅料的组成,包括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③产地

  ④生产方法

  ⑤包装和交付方式

  ⑥储存条件和保质期

  ⑦使用或生产前的预处理

  ⑧原料和辅料的接受准则或规范, 接收准则和规范中,应关注与原料和辅料预期用途相适宜的食品安全要求

  7.3.3.2 终产品特性

  终产品特性的描述

  是否对终产品的特性进行了描述? 描述的详略程度,是否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适用时,终产品特性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以下方面:

  ①产品名称或类似标识

  ②成分

  ③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④预期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⑤包装

  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识和(或) 处理、制备及使用的说明书

  ⑦分销方法

  7.3.4预期用途

  预期用途描述时的基本要求

  预期用途描述的详略程度,能否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必要时,是否对预期用途的描述进行了更新

  预期用途的内容

  在终产品的特性描述中,是否将预期用途、合理预期的处理以及非预期但可能发生的错误处置和误用情况包括在内

  预期用途中是否说明了产品的适用人群?是否对其中的易感染人群(不宜使用本产品的人群)做了特别的说明

  7.3.5.1 流程图

  流程图的基本要求

  流程图是否清晰、准确和详尽的列出了加工的所有步骤和环节

  流程图绘制完成后,食品安全小组是否通过现场核对来验证所绘制流程图的准确性?验证无误的流程图是否作为记录予以保存

  流程图的基本内容

  组织是否绘制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或过程的流程图

  适宜时,流程图的内容是否包括:

  ①操作中所以步骤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②源于外部的过程和分包工作

  ③原料、辅料和中间产品投入点

  ④返工点和循环点

  ⑤终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放行的特点及废气物的排放点

  7.3.5.2 过程步骤和控制设施的描述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工艺描述) 内容及要求

  是否有描述各工序相关参数的工艺文件(工艺描述)?是否与流程图、实际情况相符

  描述的详略程度,是否能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控制措施是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措施:

  ①拟包含或已包含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控制措施;如防止交叉污染

  ②过程流程图里规定步骤中应用的控制措施;如杀菌

  ③应用于终产品中作为内在因素的控制措施;如终产品的PH

  ④由外部组织(如顾客或主管部门) 确定的、且将包含于危害评价的任何控制措施;如法规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

  ⑤应用于食品链中其他阶段(如原料供应商、分包方和顾客)和/或通过社会方案实施(如环保一般措施), 并预期包含于危害评价中的控制措施。如通过标识提醒顾客产品对易感人群的影响,以防止危害发生工艺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过程参数及其实施的严格度、工艺控制方法及要求以及工作程序?是否包括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及其严格程度的外部要求(如来自顾客或主管部门是否适时对工艺描述进行了更新

  7.4 危害分析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是否识别出了流程图中每个步骤中的所有潜在危害

  7.4 危害分析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危害识别时,是否考虑了如下信息:

  ①原料、辅料和食品接触材料本身的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生产过程引入、增加和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措施

  ②本组织的历史经验、如本组织曾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③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④来自食品链中,可能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的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是否指出了每个食品安全危害可能被引入的步骤

  在识别危害的同时,是否确定了危害的可接受水平

  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是否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

  ①由销售国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准则

  ②与食品链下一环节组织(经常是顾客)沟通的规范,特别是针对用于进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费的在终产品

  ③考虑与顾客达成一致的可接受水平和/或法律规定的标准,食品安全小组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水平;缺乏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通过科学文献和专业经验获得

  危害评价

  是否描述了危害评价的方法

  是否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来确定危害是不是显著危害?是否考虑了发生概率、交叉污染的风险、侵入或污染步骤、残存和繁殖的可能

  是否记录了食品安全危害评价的结果

  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价

  是否针对已评价出的危害选择了适宜的控制措施(或控制组合)?是否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是否对选择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分类,以决定是否需要通过操作性前提方案或HACCP计划对其进行管理

  是否对控制措施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数形成了文件?是否保存了控制措施评价结果的记录

  关键控制点(CCP)的控制措施是否由HACCP计划来管理?其余危害的控制措施是否由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来管理

  "危害分析工作单"是否正确

  7.5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内容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识别并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操作性前提方案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①由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②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措施

  ③能够证实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实施的相关监视程序

  ④当监视显示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⑤职责和权限

  ⑥监视的记录

  ⑦操作性前提方案包括了哪些方面? 车间布局、人物流、供排水、灭鼠图等是否成为操作性前提方案的一部分

  操作性前提方案实施上的基本要求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是否得到了确认、批准

  是否有作业指导书、培训、监管来支持

  是否定期对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 进行验证

  操作性前提方案涉及的项目

  现场对下列项目如何控制?是否达到了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的要求:

  操作性前提方案涉及的项目

  ①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

  ②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

  ③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包括食品与不洁物、食品与包装材料、人流与物流、高清洁度区域食品与低清洁度区域食品、生食与熟食之间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④手的清洗与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交叉污染

  ⑤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⑥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

  ⑦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⑧虫害的防治

  ⑨产品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防护

  7.6 HACCP计划的建立7.6.1 HACCP计划

  HACCP计划

  HACCP计划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①关键控制点所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②控制措施

  ③关键限值

  ④监视程序

  ⑤关键限值超出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⑥职责和权限

  ⑦监视的记录

  7.6.2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关键控制点(CCP)确定的正确性

  是否根据已确定的控制措施确定了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对CCP判断树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

  所核审的生产过程共有几个CCP?控制什么危害

  7.6.3 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确定

  建立关键限值的要求

  关键控制点确定后,是否为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关键限值

  关键限值是否合理、适宜、实用,并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易于监测

  关键限值是否适宜

  关键限值的监测能否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偏离关键限值时,是否只需要销毁或处理较少产品就可采取纠偏措施

  基于感官检验确定的关键限值,是否形成了作业指导书/规范,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监视

  每个CCP是否有一个或多个关键限值

  确定关键限值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考虑下列参考资料:

  ①食品销售地国家法律法规

  ②食品销售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③实验室的检验结果

  ④相关专业的科技文献

  ⑤公认的惯例

  ⑥客户、专家、消费者协会的建议等

  7.6.3 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确定

  建立关键限值的要求

  上述资料、证据是否形成了HACCP计划的支持性文件

  有无CL值确定的记录

  关键限值实施的情况

  选定的关键限值能否防止、消除或降低危害?能否得到验证?有哪些验证材料

  哪些点设置了OL值?实际控制效果如何

  7.6.4 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

  监视系统的要求

  对每个关键控制点是否建立了监视系统?监视系统是否包括所有针对关键限值的、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

  监视的方法和频率,能否保证及时发现关键限值的偏离,以便在产品使用和消费前对产品进行隔离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由程序、指导书和表格构成的文件化的监视系统

  监视系统的内容

  监视系统是否包括监视的对象(What)、监视的方法(How)、监视的设备、监视的地点(Where)、监视的频次(When)、监视的实施者(Who)以及监视结果的评价人员、监视的记录、监视结果的评价

  是否明确了监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监视人员是否随时报告所以不正常的突发事件和偏离关键限值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采取纠偏措施

  监视结果是否有人评价?监视结果的评价人员是否有权启动纠正措施?是否明确了评价人员的职责

  监视系统的实施

  是否按照规定实施了各类监视?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

  7.6.5 监视结果超出关键限值时采取的措施

  纠偏措施的要求

  是否在HACCP计划中规定了偏离关键限值时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是否明确了负责采取纠偏措施的责任人、具体的纠偏方法、对受关键限值偏离影响的产品的处理、对纠偏行动的记录

  是否对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做好了记录,记录的内容是否包括:偏离的描述、产品的评估、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负责采取纠偏措施人员的姓名、以及必要的对纠偏措施的验证结果

  纠偏措施的实施

  发生偏离时,是否采取了措施将偏离的参数重新调整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即纠正)

  纠偏措施的要求

  是否分析了偏离产生的原因,采取了纠正措施

  纠偏措施的要求

  是否对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确认

  是否隔离、评估和处理了在偏离期间产生的产品

  7.7 预备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文件的更新

  预备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

  编制操作性前提方案和(或)HACCP计划后,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对下列信息进行了更新:

  ①产品特性

  ②预期用途

  ③流程图

  ④过程步骤

  ⑤控制措施

  必要时,是否对HACCP计划以及描述前提方案的程序和指导书进行了修改

  7.8 验证的策划

  验证的策划

  是否策划了验证活动

  在进行验证的策划和实施时,是否明确了:

  ①验证的目的

  ②验证的项目

  ③验证的内容及标准

  ④验证的方法

  ⑤验证的地点(阶段)

  ⑥验证的频次

  ⑦验证的实施者(职责)

  ⑧验证所需的资源和装置

  ⑨验证需要的文件和记录

  ⑩验证结果的利用等

  验证的要求

  是否记录了验证的结果,并将验证结果传达到了食品安全小组以进行验证结果的分析

  当体系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测试,且测试的样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是否按照潜在不安全产品进行处置

  7.8 验证的策划

  验证的实施

  是否实施了下列验证:

  ①前提方案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

  ②HACCP计划的验证

  ③CCP的验证

  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⑤最终产品的微生物检测

  7.9 可追溯性系统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

  是否在进料接受、生产、交付等阶段对产品进行了标识

  标识的方法、方式是否有明确规定

  产品/物料移动后是否能及时移置标识,是否做出了规定?是否有效实施

  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否有效实施

  是否对每批产品进行了唯一性标识

  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是否做了记录,是否能够达到追溯的目的?哪些记录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材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可追溯记录保存期是多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顾客的要求?是否足以满足体系体系评价、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和撤回的需要

  是否所有产品都有分销记录

  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

  对检验状态标识是否有管理规定

  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合适、正确

  用标签、印章或区域表示产品检验状态标识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存放的方式是否能区分不同监视和测量状态的产品

  标识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随着检验状态变化而更改标识

  是否保护好检验状态标识

  7.10 不符合控制

  7.10.1 纠正

  纠正的要求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形成文件的程序对纠正进行管理

  能否确保关键控制点超出或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受影响的终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

  纠正的要求

  是否评审了所采取的纠正的有效性

  纠正是否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批准?是否做好了纠正记录,记录包括不符合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和后果,以及不合格批次的可追溯信息

  关键限值失控的纠正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偏离的参数重新回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是否按不合格品处理的要求隔离、评估和处理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的纠正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失控的操作性前提方案重新恢复受控?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对于在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否根据不符合原因及其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对其进行了处理?评价结果是否予以记录

  7.10.2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要求

  是否授权有能力的人员评价操作性前提方案和关键控制点监视的结果,以便启动纠正措施

  在关键限值、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措施的文件化程序

  是否对任何不符合都进行了紧急处理,以使相应的过程或体系恢复受控状态

  是否将纠正措施的情况提交到管理评审

  纠正措施的实施

  实施纠正措施时是否做到了:

  ①评审不合格和(或)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并对可能表明向失控发展的监视结果的趋势进行评审

  ②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③纠正措施需求的评价

  ④确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⑤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审

  ⑥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7.10.3 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做出了明确规定

  7.10.3 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谁参加?哪一级处理?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注明不合格品发生时间、地点、有关责任人/班组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是否重新验证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做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在什么情况下,应将让步处理的结果向顾客报告

  让步处理时向顾客或有关部门报告的形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交付和开始食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付和开始食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召回措施?是否有效实施

  7.10.4 撤回

  如何做好撤回工作

  是否建立了产品召回程序,程序中应规定如何通知相关方、如何处置受影响的产品以及召回工作各项措施的顺序

  是否指定了有权启动撤回的人员和负责执行撤回的人员

  是否通过模拟撤回或实际撤回等手段验证并记录撤回方案

  被撤回产品在处置(销毁、改变预期用途、确定按原有(或其他)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或重新加工以确保安全)之前,是否被监督保留

  是否做好了撤回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是否将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对撤回的产品进行了评价,并按照不合格控制的要求进行了处理

  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

  8.1 总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的总要求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确认控制措施和控措施组合所需的过程进行了策划?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并严格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验证和改进

  8.2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OPRP和HACCP计划的确认

  在OPRP和HACCP计划实施之前以及变更后,是否对他们进行了确认,确保它们(或它们的组合)能将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在预期的水平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和HACCP计划不能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是否对它们进行了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必要时,修改是否包括控制措施【即过程参数、严格、度和(或)其组合】的变更,和(或)原料、生产技术、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8.3 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识别?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

  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校准人员有无上岗证

  有无校准状态标签?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不适合贴标签?如何识别校准状态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是否规定了防止校准失效的调整方法

  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

  如何按规定调整测试设备,如何防止因调整不当引起校准失效

  测试人员无上岗证

  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的处理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恢复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评定

  是否根据评定结果,采取了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保管

  有无防止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包括工作环境、储存条件等)

  措施是否得到贯彻

  监视和测量软件的管理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使用前是否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进行再确认

  8.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8.4.1 内部审核

  组织是否建立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文件化程序是否包括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的独立性、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程序中是否包含审核的范围、频次、计划、方法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核方案策划、策划时是否考虑了拟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产品的更新措施

  年度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

  年度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

  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内部审核的实施

  是否制订了内审实施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

  审核是否由非从事受审活动的人员进行

  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

  审核是否抓住了关键环节(部门、设备、活动)

  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

  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按期完成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有无记录

  验证结果是否报告了相关部门

  8.4.2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如何进行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各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完整

  8.4.2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如何进行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当验证表明不符合时,相关验证人员是否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否考虑了对下列方面进行评审,看看是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

  ①现有的程序和沟通渠道

  ②危害分析的结论、已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

  ③PRP

  ④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

  8.4.3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如何进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活动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

  ①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②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③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④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⑤证明已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分析的结果和由此产生的活动是否予以记录,并以适宜的形式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分析的结果是否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改进的活动与方法

  在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时,是否充分利用了下列活动与方法:

  ①通过内外部沟通、内部审核、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做出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

  ②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③实施纠正措施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以实现改进

  8.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定期对下列信息进行分析:

  ①内部和外部沟通的信息

  ②验证结果分析报告

  ③管理评审报告

  ④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在上述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是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出了评价(必要时还需对危害分析、OPRP、HACCP计划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更新

  8.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是否做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记录

  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注: 1.文件查阅含记录的查阅。

  2.“检查结果记录”栏:符合○;轻微符合△;严重不符合×;(有符合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

  

  体系管理:点我查阅→→每日共享资料获取教程!

  

  体系管理专注于管理体系知识资料的分享!包括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13485、ISO17025、ISO27001、IATF16949等体系管理知识、制度文件范本、表单模板记录、培训教材PPT、电子书、实际运用案例等

上一篇: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举行极课大数据应用能力比赛
下一篇:义蓬中学举行七年级期中质量分析会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