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读一读)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

  老师传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

  其实不然,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实在太耽误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也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更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家庭才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要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当然要靠学校老师教。

  但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就算孩子上课时听得再认真,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

  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学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学历、能力有多强,但是,他们能给学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意思是说,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之外的,是家长的育。

  俞敏洪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

  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所以,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

  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在孩子成长的点滴的过程中,父母要舍得投入精力、学会乐于担当。

  父母更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

  要知道,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约束更有用。

  每位家长内心都必须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长,我之责任。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教不到的地方,其实都是家长的责任。

  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你事业上有多么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

  亲爱的家长,别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

  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长得更快,有些东西再不教就来不及了。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更要狠心

  中国有句老话:惯子如杀子。

  父母惯孩子,不忍心让孩子受罪,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就越不中用。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今后的人生。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

  在“狠心”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向成功。

  父母有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

  越是“狠心”的父母,越是活得明白,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爱孩子!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常说老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分歧,造成双方的不愉快。

  但其实,老师与家长都有同样的出发点和同一个目标,就是教育孩子成才。

  老师和家长,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阵营。

  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

  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长的监督、责怪与质疑,而是安静的支持。

  你支持老师,其实也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我们共勉

  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携手同心。

  老师和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成就。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只有家校完美配合才能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

  小编福利时间:

  小唯唯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国情领域”方面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加深这部分的理解。

  一、“基础”“基石”类

  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 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4.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二、“根本”类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8. 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0. 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

  11.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基本”类

  12. 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3.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15. 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6.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四、“中心”“核心”类

  17.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9. 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五、“关键”类

  20.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2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六、“方针”类

  22.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坚持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6 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七、“制度”类

  24.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7.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8.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八、“原则”类

  29.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0.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的原则: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九、“决定”类

  32.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十、“性质”“本质”“实质”类

  33. 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4.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5.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7.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十一、“特点”类

  38.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9.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0. 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

  十二、“主要”“主体”“主导”类

  41.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43.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十三、“国策 、战略”类

  44. 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45. 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十四、“目标”“目的”类

  46.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7.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48. 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49.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0.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1.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十五、“地位”“重要”类

  52.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3. 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形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4. 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十六、“最”“第一”类

  55.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56.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57.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58.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9.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0. 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1. 我国的最高监察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62. 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

  63.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十七、带“一”的知识点

  64.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5. 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八、 带“二(两)”的知识点

  6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7. 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68.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十九、带“三”的知识点

  69. “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0. 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

  71.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十、带“四”的知识点

  72.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73.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4.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5.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十一、带“五”的知识点

  76.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77.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在校成绩,而是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教育部:再不练字,孩子将无缘进入好大学!(学生家长都看一看)

  中考这个坎儿孩子能不能过好,家长的作用很关键!避免这6个误区

  努力不被认同?万唯中考给拼搏的你一份期待

  每日一点 |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梳理(二)

  举报/反馈

上一篇:海南省村(居)民委员会选举规程
下一篇:【校报特稿】“三全五育”:天大实施“师友计划” 教授为本科生当导师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