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彰显例子的组合魅力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原标题:【高考作文】彰显例子的组合魅力

  在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双打项目讲究配合默契;在相声表演中,捧哏和逗哏讲究配合默契。同样,在议论文写作中,列举事例也讲究组合机智。得法,则给人以巧思之感——“亏他想得出来”;反之,则给人以堆砌之嫌——“字数不够例子凑”。下面以一次习作为例,介绍四种创意的组合例子的妙法。

  【原创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年轻的毕业生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临行前他去咨询自己的老师。老师说:“记住人有三根骨头,你就能面对任何困境了。它们是眉骨、颚骨和脊梁骨。眉骨让你不断地开阔视野;如果你有疑问的话,颚骨会助你找出答案;脊梁骨则会让你盯住目标,直至成功。”

  一、“正”与“反”对比

  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的对比,是最能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波的,因为前者能引导、引领,后者能警示、警醒。将其组合到一起,可整合正向的牵引力和反向的推动力,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论述合力。如:

  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人们看清正确的发展方向。盛唐之际,开明的君主积极推行对外开放交流的政策,放眼整个世界且雄踞于这个世界。相反,处于困境中的晚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安于现状,止于现状,不愿意开阔自己的眼界去探索外面更加进步的世界,最终导致国家发展滞后于世界,遭受列强侵略,在屈辱中苟延残喘,最终走向灭亡。

  (秦梦《成功之路三步走》)

  唐朝之“盛”源于其开阔的视野,对外开放交流,放眼世界,并最终雄踞世界;清朝之“朽”源于其闭塞的视野,对外以天朝大国自居,关起国门,并被最终攻破国门。该段不仅精选了两个具有可比性的例子,而且在论述中将比照点连缀成了事理的逻辑——视野的“阔”与“狭”导致了国策的“开”与“闭”,并最终导致了国运的“盛”与“衰”。“正”与“反”的对比,使事理更加明晰,态度更加鲜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启示人们,视野的“宽”与“窄”决定着境界的“高”与“下”;境界的“高”与“下”决定着作为的“拓”与“守”; 作为的“拓”与“守”决定着地位的“巍”与“危”。人如此,国亦如此。

  二、“今”与“昔”贯通

  有些例子之间有发展上的渊源关系,将其组合到一起,不仅能让人明了事物的嬗变历程,知其来龙去脉,而且能捋清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关联,昭示其在事理上的“必然”,从而使论述更有厚重感和震撼力。如:

  莫让浮云遮望眼。“丝绸之路”让人们记住了那个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文韬武略的汉武帝。“丝绸之路”的开通将中国的视野扩展到西亚,甚至欧洲,于是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今天,“一带一路”更是将我国的视野推向了全球。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且带动着周边的国家一起发展,为世界文化交流创造出了一片蓝天白云,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祖国的强盛而感到自豪。可见,视野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是一种什么视野?是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视野,是一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这一战略构想从何处来?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而来。又将向何处去?向逐步“走到世界舞台中央”而去。该段论述正是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上,将“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这两个古今例子串联到了一起,既挖掘出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又凸显出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昔”显示其所蕴蓄的文化积淀,“今”则反映其所关注的时代风云,抚“今”追“昔”,透射出其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国家意志的认同感。

  三、“虚”与“实”融合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虚构的,故而其中的例子为“虚”;而现实中的例子是实时发生的,故而为“实”。将其组合到一起,既得文学的感染力,又得现实的支撑力,从而使论述既有感召力,又有说服力。如:

  持之以恒是面对困境的终极战略。古希腊神话中,西齐弗被天神惩罚,每天都要推一块巨石到山顶,可每次他刚把石头推到山顶时,石头又会滚下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西齐弗没有逃避,没有认输,他坚信,“永无止境的失败”可以变为“终有一日的成功”。西齐弗夜以继日地重复着,天神终于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将他放回天庭。神话毕竟是神话,但艺术源于生活,世间不乏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人。炸药因其危险性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抵制,诺贝尔反复试验,虽然试验炸毁了实验室,炸死了弟弟,炸伤了父亲,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屡败屡试,再接再厉,最终发明了固体炸药;因实验总达不到理想效果,爱迪生用了几百种材料来制作灯丝,最终发明出造福后人的灯泡……只要持之以恒,终能玉汝于成。

  在该段论述中,西齐弗的例子是神话版的,而诺贝尔和爱迪生的例子是现实版的,作者用一句“神话毕竟是神话,但艺术源于生活,世间不乏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人”,将二者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文学是感召人的,西齐弗的例子感召人们,“天命”不是“宿命”,“听天命”不是“不作为”,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尽人事”可以感天动地,打破困局,可以惊天动地,创造奇迹;现实是警示人的,诺贝尔和爱迪生的例子警示人们,遇到困难,面对困境,要愈挫愈勇,永不言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文学性与现实性的融合,使论述既有温度,又有硬度。

  四、“庄”与“谐”混搭

  “庄”指典型大气的严肃例子,“谐”是指雅俗共赏的轻松例子。在论述的风格上,“庄”是义正词严,有震撼力;“谐”是举重若轻,有亲和力。将其组合到一起,可使论述既“深入”,又“浅出”,一张一弛,拿捏有度。如:

  孔子,名丘,字仲尼,一代圣人,弟子三千,为后世所称赞。可孔子实为一“好奇宝宝”。一次,正逢佳节,孔子带弟子逛庙会,一进入庙中,孔子就问这问那,满脸问号。有人不免笑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众人可知,圣人何以为圣人?不是充满智慧之人便是圣人,而是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虚心求教之人才能叫圣人。在这之后,一代神探狄仁杰的口头禅竟是“元芳,你怎么看”。当今社会,“智叟”可谓多矣,而一遇问题便束手无策,可见“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但是他们就是“金口难开”。故正颚骨可与时俱进。

  议论文通篇板着一副面孔说教,会给人以沉闷之感,而该段却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轻快之感,何也?亦莊亦谐也。何谓“庄”?孔子问礼,不耻下问,谓之“庄”。何谓“谐”?戏说狄公,“元芳,你怎么看”,谓之“谐”。也要有寓教于乐的小品。只有这样,整台晚会才能既扬正气,又接地气。本文可谓深得其妙,儒家经典篇章和影视剧精彩桥段的巧妙混搭,使论述既因“入乎其中”而通透,又因“出乎其外”而洒脱,颇有杂文之风。

  组合例子旨在“去同存异”,它虽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坚信,在举例论证时,只要你用心构思,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的组合妙法,彰显例子的组合魅力。

  责任编辑:

上一篇:兵团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
下一篇:【有范文摘】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故事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