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_陈迎霞代表_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我市中小学校园的建议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基本信息 标题 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我市中小学校园的建议 届次 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建议编号 1132 代表团 霞浦 提出类型 个人提出 领衔代表 陈迎霞 附议代表 建议内容

  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我市中小学校园的建议

   

  宁德市人大代表   陈迎霞

   

  内容: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明礼仪教育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石之一。落实文明礼仪教育在中小学进课堂、进校园,加强对我市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文明礼仪教育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内容,也是全面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极为符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措施之一。

  (二)有利于传承弘扬闽东滴水穿石的文化

  中办、国办2017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

  闽东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有着不同的餐饮、社交、节庆、婚庆等文明礼仪习俗,充分体现闽东山海的特色文化,是闽东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为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有利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闽东正面临着大发展,对外文化互动交流频繁,很多居民以旅游或探亲形式走出海外。

  作为沿海改革开放发展区,闽东应借助各种形式的出境交流契机,特别是对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了解国际礼仪交往规范,因了解而尊重再到欣赏,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二、问题与困难

  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0]7号,以下简称“纲要”),闽东也在今年有下发文件,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地方综合课程纲要内容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但是,文明礼仪教育在闽东真正全面落地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

  (一)重视程度不够,礼仪习得“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文明礼仪教育在我市重视程度不够,进校园还没有落地。有些学校只是作为班课、德育课的一部分提一下,或者干脆不授课仅以搞活动形式体现,作为独立课程直接教授的很少,没有礼仪习得的“生态环境”,终难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或习惯,没有能够系统讲授文明礼仪知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礼仪、礼貌、礼节的专业训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缺乏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我省中小学教辅图书可谓琳琅满目,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适合年龄段和本地文化特点的教科书、教学参考或自学教辅读物。此外,绘本、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思想品德等课程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少,或者只涵盖“纲要”部分内容,难以完成“纲要”规定所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

  此外,一些学校编制的有关文明礼仪的校本教材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城市编制的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之类的读物与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不尽相符。

  (三)理论研究不够系统,配备专业教师难度大

  目前,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师很多都是德育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专职化又涉及到编制、经费等问题,操作难度很大。

  即使是我市最好的中小学,也很难配备专门的文明礼仪教师。在一些边远山区,一师一校,或者一人担任多门学科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更是没有机会得到文明礼仪教育。

  三、措施建议

  闽东应当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执行“两办意见”要求,“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及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提高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理解,拿出争当全国排头兵的气魄,像重视民族团结、书法教育、科技教育那样重视,让文明礼仪教育在我市中小学落地生根。

  (一)课堂与课外并重,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整体规划文明礼仪教育,将其纳入我市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资金、编制、支撑方面加强配套,形成长效机制。

  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设立文明礼仪知识课程,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文明礼仪。

  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如校规校纪,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引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

  同时,依托少年宫和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基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教学辅助。

  (二)加强优秀教材推广工作,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配备合适教材,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建议要加强优秀的文明礼仪教育教材推广工作,做到中小学生全覆盖。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征,贴近实际、依托市场,引导文化出版企业开发更多的绘本、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体文明礼仪教材读物,丰富教学资源。

  (三)加强政策配套,培养人才队伍

  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学规律研究,着力构建持续化的文明礼仪教育发展体系,在有条件的高校中试点开设相关专业,培养能胜任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师队伍。

  加强在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提升文明礼仪专业素养,建立一支随时能够胜任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个别师资条件不足的地方,探索网络教学及视频同步教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练习题!假期拿给孩子练,开学遥遥领先
下一篇:用“如果”让故事变神奇 儿童阅读周走进阜外一小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