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感动全城的人民教师杜振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当杜振的小女儿终于学会叫“爸爸”时,她还不知道爸爸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谁都没有想到,那句“你先上楼注意一下刚才那两个学生,虽然和解了,我怕一会儿想不开闹别扭打架”,竟成了杜振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

  2019年4月26日,在齐河县第一中学任教18年的杜振,被无情的病魔夺走了生命,带着无限的眷恋,年仅41岁的他永远的离开了。杜振曾在2013年9月被中共齐河县委、齐河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6月,被齐河县委授予“践行‘三严三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杜振忠诚奉献的崇高精神,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决定,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生命倒计时,他还在为学生的事奔波

  2002年从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毕业后,杜振一直在齐河县第一中学任教。从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公寓科副科长,这是他的执教生涯;每天5点多起床,凌晨休息,这是他的工作时间表。18年里从未更改,像一台机器一样高速高效运转。

  11点10分,赶在学生放学前,杜振提前回家为儿子做好午饭;11点30分,学生放学,杜振赶回公寓楼维持纪律;13点20分,学生起床离开公寓,杜振回家吃饭……21点30分,学生进入公寓,杜振维持纪律;23点30分,学生就寝入睡,杜振跟值班人员分析当天情况,晚上12点回家。每周3次值班,整宿住在公寓楼,这是生前杜振的时间表。

  在不幸发生的前一天,一切还跟往常一样。

  赵方洪是杜振班级所在的年级主任,自从2002年起,二人就一起合作。4月25日,晚自习下了课,赵方洪照例巡视各班,看到杜振还在班里开班会,他转一圈回来,杜振正在跟两个闹矛盾的同学单独谈话调解。

  晚10:05,赵方洪和杜振还有那两个学生一起走出教学楼。“临走,他还朝我挥了挥手。没想到,这一挥手,竟成为我们俩的永别……”赵方洪哽咽着回忆了跟杜振的最后一面。

  那晚,杜振把两个学生分别送回宿舍,又检查完纪律,已是夜里11:20。在与宿舍管理员华新廷交谈时,杜振突然紧皱眉头,双手捂住胸口蹲了下去。再看,已是脸色蜡黄,额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

  “我胃里不舒服,先回家吃点药,一会儿再回来。”杜振告诉华新廷。骑电动车走出十多米后,他又折回来告诉华新廷:“你先上楼注意一下刚才那两个学生,虽然和解了,我怕一会儿想不开闹别扭打架。”安顿完后,杜振回家吃药,却再没回来。

  他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带着妻儿到草原走一走

  因为夜里12:00多回家是家常便饭,怕打扰妻儿,杜振总是悄悄进屋。那天正赶上高三第二次练兵考试,妻子单晓飞批阅试卷至晚上10点,回家就休息了。

  半夜单晓飞去洗手间,她发现杜振俯身趴在客厅地板上,伸手去扶丈夫,却发现杜振的身体已经冰凉,手里攥着治胃病的几粒山楂丸。这时是4月26日凌晨。

  去世的前一个月,他曾对妻子单晓飞说:“这阵子咱俩都忒忙,等送走这届毕业生,咱带着孩子去草原好好旅旅游。”这句承诺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卧室的角落里,放着一个旅行包,里面的旅行用品是杜振去世前偷偷买好的。

  “原本这应该是我们一家人最轻松的一个暑假,我俩都刚刚带完毕业班,儿子也参加完了学期考试。”泪水哭干的单晓飞,幽幽地“抱怨”丈夫。

  但单晓飞是懂杜振的。她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杜振生前主动把家务揽了过来,洗衣、做饭、接送孩子等,啥也不用妻子伸手。“每次下班,他都是先接孩子、再做饭,顾不上吃口饭就到了去公寓楼查寝的时候了。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单晓飞说。

  杜振儿子五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里面提到有一个下雨天,爸爸来学校接他,由于没带伞具,爸爸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他挡雨。在孩子眼中,父亲是一座可以遮风挡雨的大山。

  逝者已矣,师者精神感动一座城

  杜振走了,他留下的“装备”惹哭了不知多少人。一件冲锋衣,是杜振平时的装扮;一辆电瓶车,是杜振往返家校之间的交通工具;一份“死工资”分成好几半花销,身上背着房贷,却对学生“穷大方”,还有一个针线盒,这位男老师,经常为孩子缝缝补补。

  学生病了,杜振不仅全程陪同,而且自掏腰包;变天了,有些女生衣裳单薄,杜振立刻回家取了妻子的衣服送给她们;冬天早操结束,学生回到教室,发现自己的杯子里已经倒上了热水……时间久了,杜振成了学生们的“老杜”、“振哥”、“老班”。

  任教期间,杜振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筐里没有烂杏。”每次落后学生进步了,或者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他都能得意好几年。

  在杜振班里的墙上,悬挂着一个特殊的计分板,这是杜振对于教学管理的一项发明创造:板子上画满了表格,详细记录每名学生的总成绩、各科成绩。每次月考后,记分板都会更新一次,促着大家往前争。他还给每一个学生做了档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学习情况、性格成长,都被他细心记录着、观察着。

  于是,功到自然成,杜振带领的2015级学生,考出了齐河县第一中学历史上最好的成绩——47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通过了本科线。

  这应该是对一名教师最大的慰藉。

  生者如斯,父亲写诗《悼我勇儿》

  “……勇儿,我们会振作起来,我们会坚强的活下去,要把你那未成年的子女,呵护好、爱护好、教育好……”——65岁的杜延祥在记者面前读起为儿子写的诗《悼我勇儿》。

  这位退伍老军人拿着纸稿的双手出乎意料得镇静,旁边坐着的是杜振的母亲赵桂芹,她时不时还在抽泣,杜振去世后20天内,她体重掉了10多斤。道不出的悲痛欲绝早已刻在字里行间,深嵌入一笔一划一标点。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但杜振却有一条破雷打不动的规矩——周六中午陪父母吃饭,周日陪岳父、岳母吃饭。岳父2018年患小脑萎缩,他替老人订阅《中国老年报》,买了最时髦的运动鞋,鼓励老人多做户外运动。

  杜振火化前夕,工作人员把四位老人和孩子接到殡仪馆,做最后的遗体告别。杜振岳母给女婿擦了擦脸,哽咽地说:“你太累了,歇歇吧,你放心,孩子俺替你抚养成人。”她抬眼望了望病弱的亲家公、无法说话的丈夫、年轻的女儿还有两个幼小的外孙,却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杜振啊,你走了,这家子人可怎么活啊?”

  杜振走了,永远地走了,殡仪馆告别厅北墙正中间,悬挂着他生前的照片,仍然是那么帅气,那么英姿飒爽。他微笑着,看着人间,看着他的同事,他的父母亲人,他的两个子女,还有他培养出的优秀学生。

  

  

  

上一篇:端午炒股干货!简述总结出8个方法,建议收藏!
下一篇:缉毒警女儿:爸爸,你要快点回来,我想你了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