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巧攻坚 洞塘蝶变吐芳华——蹲点看滨江新城扶贫集团助力贫困村脱贫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记者 龙春梅 陆海银

  走进位于李市镇深山腹地的洞塘村,随处都能给人一个实实在在的感觉:美!

  一条条硬化公路纵横山间,绕山入村,道旁或修竹、或绿树、或良田,宁静舒缓,朴素自然;一栋栋小楼,树荫掩映、若隐若现,有人语、有犬吠、有鸡鸣,整洁优美,清新淡雅。

  洞塘村的美,还流露在乡亲们那满是笑意的脸上,洋溢着希望和力量,显得自信而幸福。

  7月3日19时,洞塘村场镇的空坝上,音乐准时响起。

  这边,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村里的妇女们纷纷换上广场舞服装,踩着动感的节拍,欢快地跳起广场舞;那边,老年人们三五个一起拉家常、说笑话,孩子们相互追逐玩耍……好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画卷。

  昔日贫困洞塘村,今日蝶变吐芳华!在这其间,滨江新城管委会扶贫集团(以下简称“扶贫集团”)功不可没。

  近年来,扶贫集团出钱、出力、出点子,巧做加减乘除法,帮助该村完善乡村服务设施,积极实施产业带动,深化乡村环境整治,推动洞塘村顺利脱贫摘帽致富,全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空壳村的“零”到近20万元收入的成功跨越,展现了一个贫困村在振兴路上的“深度蝶变”之美。

  精准帮扶做“加”法

  ——筹集援建资金400万元

  7月8日,逢赶场。刚刚完成场镇改造的洞塘街道一片热闹。

  “场镇改造后硬是不一样,现在有空我都喜欢到场镇上转悠。”洞塘村6社的村民周永清一大早就拎着一篮子鸭蛋,在赶场天卖了近100元。

  “场镇改造了,我们是彻底告别了雨天踩泥、晴天‘吃土’的日子!”村民甘正伦笑着接过话茬。

  洞塘村场镇为上世纪90年代硬化的水泥路面,因年代久远,道路破损严重,裂缝、断板、沉陷等层出不穷。

  去年9月17日,扶贫集团成员到洞塘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得知村民对场镇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场镇、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是洞塘村突出的问题之一。恰巧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在道路、桥梁等工程设计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快,洞塘村场镇“白改黑”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牵头单位滨江新城建设服务中心联系重庆市勘测院江津分院,免费为场镇街道进行了测绘,并出具了测绘成果资料。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对街道市政设施改造进行了设计,并免费出具了设计成果。

  街道主线长约600米,加上三条支线改造面积共约5200平方米,由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中建桥梁公司进行援建。

  今年4月7日,扶贫集团又启动了场镇“白改黑”病害处理,利用扶贫集团捐赠资金12万元,破拆清运存在裂缝、断板、沉陷等病害的路面。

  路面清运后,路基换填由扶贫集团成员单位滨江集团捐赠约27万元600立方米C30混凝土换填……

  在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和辖区企业的“爱心接力”下,一条崭新的沥青道路呈现在洞塘村群众的眼前,有效提升了洞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场镇“白改黑”只是扶贫集团帮扶洞塘做“加”法的一个典型。精准扶贫要通过资金、技术、物资、项目等进行全方位扶持,而每一项帮扶都离不开资金。

  近年来,扶贫集团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做“加法”,发挥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力量,积极筹集扶贫捐赠和援建资金近400万元,为洞塘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有了充足的资金,一项项帮扶工作也随之顺利展开。

  204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项目,对贫困户进行全方位“秘书式”扶持。

  筹资5万元紧盯医疗保障,贫困户肖宗荣孙子肖佳贵完成手术,周夕军外孙女龚晓凤完成后期治疗,郑世清女儿郑晓英完成股骨头置换手术。

  扶贫池资金投入2万元,为郑世清、胡德鹏等贫困户安装上了自来水主管道,其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去年,扶贫集团成员单位32名帮扶干部“一对一”帮扶的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思维惰性做“减”法——激发内生动力

  精准脱贫,外部帮扶固然重要,激发内生动力才是根本。

  一开始,洞塘村不少村民不明白这个道理。2018年春节,已经是过完年八九天,往常外出打工的村民在观望,没有出门。

  扶贫集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意识到,以前的扶贫方式走不通,得先想办法改变群众思想状态,扶贫才有希望。

  扶贫先扶志,就要想法设法减少有思想惰性的贫苦户。最终,扶贫集团联合村里举办的扶贫政策培训以及致富典型讲经验的做法发挥了作用。

  贫困户郑世清的转变,就是例子。

  去年8月20日,洞塘村召开扶贫政策培训会,80余名贫困对象和220余名群众,或站或坐,聚精会神地听扶贫政策,学脱贫方法。培训会上,扶贫集团专门邀请村里的致富能手现身说法,为大家讲述自己的脱贫致富经。

  这场培训会,彻底改变了郑世清的人生。

  “来参加这次培训,我心里有底多了,晓得了个人可以享受哪些帮扶和补助,更重要的是听到蛋鸡养殖大户的故事。同样是贫困户,他能脱贫致富,为啥我不能?”就这样,原本有养鸡经验的郑世清大胆地签了蛋鸡养殖项目承诺书,开启了致富路上的一路狂奔。

  “以前觉得养了鸡也卖不脱,喂个几十只就不得了。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合作社可以收鸡蛋,另外驻村工作队的干部还联系扶贫集团帮我们卖鸡蛋,销路打开了,我动力也更足了……”郑世清一边忙着舀苞谷,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又主动申请了500多只蛋鸡,还种了4亩优质水稻,养鱼两亩,预计年收入将突破4万元。

  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眼下,洞塘村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下去了,靠双手勤劳脱贫的精气神上来了。渐渐地,脑袋富了起来,干劲足了起来,内生动力强了起来!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我能脱贫”,洞塘村村民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培育产业做“乘”法——增强造血功能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根本之计,但也最难。

  在洞塘村,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话:山高坡又陡,全靠两腿走;冬天冷得抖,火兜不离手……正因为如此,山上的女孩子长大都出嫁到山下,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山上讨媳妇曾是老大难。

  家在陡峭的半山腰上,下山的路只有一尺宽,吃水要走20分钟山路去挑……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祖祖辈辈的村民日子过得很苦。

  好在,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这座山上,重庆市和江津区的扶贫干部30多次步行上山帮扶。但是,山林间只有一间间凋敝的土房,没有产业支撑,啥事都不好办。

  在调研中,扶贫集团的驻村工作队专门来到洞塘村,漫山遍野地走,苦苦寻找适合村里的产业。在走访调研中,扶贫集团的帮扶干部发现,洞塘村由于海拔相对高,立体气候明显,非常适合种植优质水稻与辣椒。

  产业发展,需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扶贫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贫困户吴元明首先带头种起了辣椒。

  眼下,吴元明家的辣椒已经开始采摘了,现在每天能采摘几十斤。“幸亏听了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建议,小米辣椒采摘时间长,现在开始能摘到11月底,收入不少。”吴元明笑着说,前几天的扶贫赶场,他家卖鸡蛋、鸭子、辣椒等农产品就收入500多元。

  尝到甜头的吴元明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主动联系驻村工作队指导他们如何种植辣椒,养殖蛋鸡,也来分一杯“羹”。

  随后,为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洞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合议,成立起洞垚销售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销售绿壳鸡蛋、辣椒等高山生态农产品,因地制宜,让贫困户顺利增收、稳定脱贫。

  如今,一片片田园、菜园,也是洞塘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农户(贫困户)”为发展模式,通过大户示范种植,带动和引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种植。

  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让扶贫集团的成员们也更加干劲十足。今年,该扶贫集团将再度发力,利用扶贫池资金扶持全村农户发展优质富硒水稻1565亩,出产稻谷600吨,预估产值120万元;发展高山特色辣椒近600亩,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帮助82户“三类对象”养殖蛋鸡,培育20户大户,年产鸡蛋50万只,预估产值80万元。

  曾经冷清的大山,又散发出了热乎乎的人气!

  改善环境做“除”法——破除发展瓶颈

  如今行走在洞塘村,会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配置有一个十分显眼的垃圾箱。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正成为洞塘村村民的行动自觉。

  同样是这个地方,两年前的情况却截然不同。村子里,村民的门前屋后也是“脏乱差”,到处是垃圾,村民也不在意。

  “改善村容村貌‘面子’很重要,但转变思想观念‘里子’更关键。”扶贫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颖坦言,帮扶贫困村,更要注重破除村民的旧观念,让大家转变思想,培育良好风尚和文明乡风。

  为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去年来,该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扶贫集团的驻村帮扶干部以及村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助节假日、赶场日等各种时机开展宣传;入村入户入院坝宣传,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人心;评选“星级卫生户”等示范户,激励大家比学赶帮超……一系列举措,有效引导了全体村民增强爱村护村自觉,养成健康卫生生活习惯,着力培育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人居环境文化,努力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村民素质提升了,各种工作推进随之畅通无阻。在扶贫集团工作队的帮助下,又有17户养殖大户改变散养模式为圈养,获得鸡棚建设补助15万元,大大激发了养殖大户的积极性。蛋鸡有序圈养,不再乱飞乱跳,有效改善了村居环境。

  “脱贫致富不愁了,还差点城市里的花花草草。”针对村民的新诉求, 2019年,扶贫集团为洞塘免费提供2万株美人蕉花苗,今年再次送去2万株,农家大院、路边田边,俨然一个乡村大花园。

  思想的瓶颈打通了,基础设施的瓶颈也不能落下。2019年以来,扶贫集团还帮助洞塘村新建和拟建农村四好路15公里;新建抗旱水池26口,硬化入户便道16公里,完成村集体两个自来水厂的改造;利用15万元扶贫池资金帮助13户无能力自筹资金改造户完成C、D级危房改造,顺利搬入新家……

  一项项有力的帮扶举措,让洞塘村彻底变了样。设施齐备,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洞塘村在甩掉“深度贫困村”这一帽子的蝶变中,展现出了活力四射、富有内涵、充满希望的“深度之美”。

  告别贫困,洞塘更动人!

上一篇:【中国幼教网】延吉新苗:唱响“四部曲”培育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四季度新机大盘点 这四款错过后悔一整年 1699元起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