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拔苗 娃娃遭殃?《指南》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切忌“小学化”倾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篇

    □记者 谭萍 王灿 实习生 张   文 记者 洪波 图

    核心提示

    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细观《指南》中对于儿童的标准,远“落后”于现实中孩子们的真实水平。有家长表示,虽然知道现在的幼儿园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是很辛苦,可是小学的入学方式不变,他们也不敢放松对孩子的“小学化”。

    【指南】 6岁孩子会10以内加减法就行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比如,孩子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等。

    “望子成龙”是很多家长的愿望。早教班、右脑开发班……这些培养孩子智商的机构总能吸引家长。在学习上,究竟孩子需要拥有怎样的能力?《指南》给了答案:3~4岁,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4~5岁,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5~6岁,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现状】 4岁的孩子学20以内的加减法

    金水区的杨怡很纠结,一直以为离自己很远的事情原来近在眼前。

    邻居的女儿今年4岁,比杨怡家的女儿大一个月,两人在同一所幼儿园。下课回家的路上,邻居边走边念:“现在的孩子压力好大啊,才4岁就得学20以内的加减法,我孩子现在已经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了。”

    “孩子学得会吗?”见到杨怡一脸吃惊,邻居淡然地说:“学得会。我家宝宝已经学完所有的拼音,也都会了。年前,孩子必须要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那将来大班干什么?”杨怡有些震惊。邻居轻描淡写吐出的“继续巩固呗”,让杨怡很不舒服,明显就是炫耀多过抱怨。邻居还一一列举了身边的例子:舞蹈班的一个女孩儿上了4个特长班,别人的家长劝她说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另一个5岁的孩子,已经会背很多唐诗,正在学习写字……

    “我知道传统的幼儿园是要教孩子学‘知识’的,这知识主要是指认字和算术,我曾经考察过多家幼儿园。一直以为这样的幼儿园离我很远,但是,最近了解到的信息让我感觉到幼儿园教小学知识非但没有被扼制,反而越演越烈了。”杨怡震惊了,4岁的孩子应该在干什么?不是应该快快乐乐地享受童年吗?

    【家长】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教师和家长在运用《指南》时要特别注意:《指南》是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

    但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攀比、跟风、虚荣、急于看到成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抢跑”,一些教育机构也百般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

    家长董倩在孩子刚满11个月时报了位于花园路的某早教班,48节课8000多元钱,每周上一次课。说到上课的效果,她摇摇头,孩子现在走路的欲望很强烈,上课就是满场乱窜,自己跟着扶着,老师讲什么也顾不上关注,感觉很折腾人。但她表示会坚持下去,因为邻居家的孩子虽然才2岁半,也已经是早教班的“老学员”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些早教班价格不菲,但并不愁生源,让孩子去接受教育俨然成为一种惯性需求。“让孩子上早教班不一定是为了更高的收益,只是怕他在竞争中过早被淘汰。”郑州市的刘先生坦言。

    如果说早教机构靠花里胡哨的概念吸引了家长的目光,那么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小学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卖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跟记者说了这样的实话:幼儿园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都比不上公办幼儿园,只能想方设法满足家长的需求。有的家长在领孩子入园时就提出,孩子要认识多少个字、会讲简单英语等具体要求。

    记者走访郑州部分民办幼儿园发现,拼音、算术、英语等,依旧是很多孩子学习的重头戏。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他们都懂得“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但真的不“小学化”了,他们也会自己把孩子送到培优机构学习。家长表示,自己也不愿意孩子这么累,但不敢有丝毫松懈。

    【老师】 家长应转变观念,“静待花开”

    《指南》一发布,很多家长都赶快拿来按照要求和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逐一对比。

    家住文化路的王女士认为,《指南》中一些规定明显比较简单,比如其中指出3~4岁的孩子能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等信息,“我孩子2岁时候都能说出来了,太小儿科了!”王女士觉得,自己4岁的女儿如果按照《指南》中6岁的要求来说,已经基本达标。

    “1个加2个等于几?”昨日,2岁5个月的扬扬在爷爷的耐心教导下,正皱着小眉头数数。扬扬的爷爷抱怨说:“这孩子怎么老加不对呢?”其实,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的确有些过早。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幼儿园与家长的期望值之间,一场拉锯战悄然上演。

    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告诉记者,《指南》覆盖的内容很全面,对幼儿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至于标准,由于考虑的是全国的平均情况,要求并不算太高,与郑州市区幼儿园平时要求的标准相差不大。“其实,《指南》很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家长也应该尽到责任。”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指南》答记者问中也强调,应该重视家园共育,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马灵君表示,对于家长而言,往往不能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有其阶段性规律,每个孩子有自身的特质,单纯期待孩子学得更快、更多,与旁人盲目攀比,因此给予幼儿园的错误压力就容易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应该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马灵君说,家长应该更正观念,学会尊重幼儿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树立自己的个性。

上一篇:提高防范意识 共建平安校园 黄淮学院新生入学第一课强化安全教育
下一篇:《我爱北京天安门》曲作者给现代音职学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作曲课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