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第三期回顾:“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为助力全市园长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为深圳学前教育发展增速提质,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活动已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

  论坛以“看见儿童”为2021年度主题,将通过七场活动,融合现场观摩+参与式论坛、名园经验+专家视角、线上学习+线下研讨等方式,推动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深圳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善育”。

  11月12日上午,论坛第三期活动在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举行,已吸引超过55万人线上观看学习。继前两期“看见儿童的区域与材料”“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之后,本期“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延展至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深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王巍、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出席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彭茜,携手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教集团总园长、正高级教师、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琼分别作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各区幼儿园园长、教师、教研员代表现场参与学习,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训。

  这场活动带来了哪些干货?跟着小编,一起学习!

  园长报告: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

  报告伊始,郭琼园长对“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了内涵解读——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从入园到离园的一天时间里,在幼儿园室内外各个空间里所发生的全部经历,分为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四种类型。

  随后郭琼园长从一日生活的灵活性、儿童的自主性、教育性三方面分享了清秀幼儿园的实践经验。

  在一日生活的灵活性方面:

  郭琼园长指出,稳定与灵活是辩证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日生活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合理安排四类活动,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要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能够适应每一位儿童。在清秀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个体需要灵活组织一日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譬如,通过“大带小”活动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没有午睡习惯或午睡时间短的幼儿可以进行安静的区域活动或为其他午睡的小朋友盖被子。

  怎样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郭琼提出,儿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一是提供环境支持,如教室里设置多个取水点、纸巾点,为暂时不想参与区域活动的孩子创设“自在角”,让儿童舒适自在;二是相信儿童潜力,为幼儿创造独立做事的机会,如在餐点时间,清秀幼儿园鼓励小班幼儿自主取水果,中班幼儿自己洗果碟,大班幼儿参与水果准备,充分激发每个年龄段幼儿的自主性;三是倾听儿童声音,师幼协商制定公约。在罗湖区清秀幼儿园中,老师会细心观察、倾听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需求,师幼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并形成游戏的新约定,如每周有三天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

  在一日生活的教育性方面:

  郭琼园长强调儿童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要用教育智慧敏锐地挖掘环境、活动和关系中的教育契机。在清秀幼儿园,孩子们在照顾幼儿园里的大白鹅的过程中走出幼儿园,与社区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交技能,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此外教师和孩子们以噪音对生活的影响为切入点,一起监测噪音,实践理解数学和科学知识,并对幼儿园附近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探究,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

  最后,郭琼园长对本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反思,她从儿童本位出发,指出教师要看见儿童、信任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积极应对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协同解决。她强调,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意味着 “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儿童幸福而有意义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观摩研讨:一日生活中“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

  郭琼园长的分享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深入罗湖区清秀幼儿园的儿童生活中,现场观摩了清秀幼儿园温馨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一日生活组织和安排,亲身体验了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释放和发挥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场观摩结束后,与会学员分成4个小组,结合自身体会,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小组共识:(1)你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什么?(2)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3)你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结束后,四个小组分别分享了本组的学习成果:

  最大的一个收获

  1.一日生活的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承、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而不是割裂的。

  2.一日生活中保教相互渗透,保教人员在工作中全面、自觉相互配合,真正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3.一日生活的支持要素与时俱进地与信息技术相关联,扩展了一日生活的空间与视野。

  4.在教师主导与幼儿自主,一日生活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最想提的一个问题

  1.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地域文化?

  2.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做到保教结合?

  3.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一日生活?

  4.在大班额的客观条件下,教师如何支持幼儿个别化和差异化的发展?

  回去最想做的一件事

  1.结合园所实际,更好地规划幼儿的活动空间,使空间更加科学、合理。

  2.在现有保教结合的水平上,进一步梳理一日生活中保育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深度挖掘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重视对保育老师的指导、培训与专业支持,让保与教实现真正的专业结合。

  3.将课程资源文本化,建立一日生活相关的资源库。

  4.发掘幼儿园自身的本土资源、自然资源、社区资源,生成园本课程内容。

  三方对话:地域文化、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

  彭茜教授和郭琼园长现场回应了学员们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引和优质经验梳理,进一步启发和支持学员的深度学习与思考:

  1.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地域文化?

  以地处罗湖区的清秀幼儿园为例,罗湖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区,如今正在面临二次发展,面临着新的城市建设与改造,这些是儿童正在感受和经历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让孩子们充分观察、了解和关心这些变化,从儿童的视角观摩区域变迁、城市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生成了一系列小项目研究——通过城市建设了解工人的生活、地标的建设,建筑构造的知识等,就这样,孩子们一日生活和罗湖地域特点、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2.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做到保教结合?

  一日生活中如何“保教结合”问题,核心在于如何把握生活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生活活动与教学活动如何建立关联。一方面要重视保育老师的专业性,支持保育老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生活经验是幼儿开展各种学习、游戏活动的基础,在儿童的生活活动中,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譬如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取水果、做标记,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3.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一日生活?

  一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师的管理和工作中,提升管理效率,从而支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儿童本身;

  二是应用在儿童保育工作中,譬如儿童出勤情况会第一时间通过信息技术同步给厨房师傅和保健医生,厨房师傅可以根据当天幼儿出勤情况控制食物的量,保健医生会通过了解儿童出勤情况以及请假原因,做好幼儿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

  三是信息技术还可以运用在儿童教育工作中,如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编故事后,老师可以帮助孩子用软件进行配音配乐,制作定格动画,幼儿的作品会上传到家园信息交流平台,增强家园联系;

  四是幼儿园通过信息化管理形成孩子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又可以帮助幼儿园持续改善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

  在大班额需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教师始终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观察有很多策略,在孩子数量众多无法对每个孩子进行个别观察时,教师要做好观察计划,进行分组观察,比如区域游戏中,定点观察一组孩子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最后,老师要根据观察结果采用适宜的支持策略,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知识储备,所以教师要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专家论道:让幼儿在有意义而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完满的成长

  彭茜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中郭琼园长的分享、清秀幼儿园的实践现场以及现场学员的讨论分享,她认为本次论坛中深圳学前教育工作者展现出对儿童信任和关怀的态度,发展了儿童主体思维、关系思维、整合思维和联系思维。

  随后,彭茜教授从儿童的一日生活是什么、为什么要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如何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看见”之后如何支持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为准确阐释“儿童一日生活”的定义和内涵,彭茜教授再次重申了“儿童立场”——

  儿童既是既有文化的学习者,亦是身份、文化的共同建构者,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同,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具体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经验。

  在此种儿童观的基础上,彭茜教授分享了她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三点具有前瞻性、启发性的理解——

  ■首先,生活世界区别于科学世界,儿童的一日生活要打通这两个世界;

  ■第二,要构筑幼儿园围墙内外的整体生活,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架构学习共同体,重视家园社合作;

  ■第三,一日生活各类活动既有区别更有联系,教育者在尊重各类活动价值的同时,要整体地、联系地考虑各类活动的组织实施。

  儿童的一日生活本质上是教育性、整体性的存在,具有游戏性、此在性、文化性、人化性、完整性等方面的特征。

  为何要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

  彭茜教授认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从对儿童生活无视的主知主义倾向以及只关注规训的控制主义倾向中跳出来,看到儿童一日生活本体性和教育性价值。本体性价值是指一日生活的目的在于生长、发展和生活本身,对儿童来讲,没有比生长更重要的目的,儿童的一日生活不应受功利性支配。教育性价值则是指儿童一日生活要积极地回应与支持儿童,让幼儿在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得到学习与发展。最后,彭茜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以儿童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特殊性,更需要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

  如何才能更好地“看见儿童一日生活”?

  彭茜提出首先要转换视角,她提出教师要做到“3H”:做儿童做过的事(hand),共情儿童所思所想(heart),反思性实践(head),从而真正从成人视角切换到儿童视角。彭茜教授还指出可以通过“马赛克”方法倾听儿童的声音,借助儿童“看见”理解儿童。其次,彭茜教授希望教师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上,确定看见儿童一日生活的立足点——育人为本,从追随儿童的兴趣到引导儿童的兴趣,将成人珍视的东西转换成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将儿童感兴趣的东西扩展为更有价值的东西。最后,彭茜教授提出教师还要看见儿童一日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及其意义,挖掘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理解儿童一日生活的意义,最终提升儿童一日生活的品质。

  最后,彭茜教授为教师“看见儿童”后如何更好地支持儿童提出了建议,她结合清秀幼儿园木头龙工地活动的案例,指出教师要了解儿童,根据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情境,为幼儿展现更多的可能性,给予幼儿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形的指导,帮助幼儿总结提炼,形成完整经验,与幼儿一起建构知识,教师还要联络家长、社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最终看见、追求、支持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观察总结:追随儿童一日生活进行课程创生

  王水发副局长连续三期担任论坛的特别观察员,他从罗湖区清秀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学员合作学习情况、专家启示三个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和点评。

  王水发副局长用“1+3+1”梳理了清秀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经验的启示——

  第一个“1”:作为管理者要看见教师、赋权教师、赋能教师;

  “3”:作为教师要坚持儿童本位、对一日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精准归因、协同解决;

  最后的“1”:看见儿童意味着要看见儿童的生活、看见儿童的课程、最终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

  他充分肯定了现场学员的参与、思考和分享,四个小组最终形成了一份极其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分享单,每位学员都能从分享单中获得多角度的启发。

  王水发副局长回顾了彭茜教授的讲座内容,整理了三场论坛活动中张俊、李敏谊、彭茜三位教授对“看见儿童”的解读,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看见儿童”的内涵。他希望全体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实践《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真正做到在一日生活中看见儿童。

  最后,王水发副局长指出,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就要追随儿童的一日生活来进行课程的创生。

  “要同时解放儿童和教师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支持、陪伴儿童的成长,促进儿童深度学习;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他们的游戏、探索之中,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

  本期“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圆满结束,前三期活动累计超过170万人次线上观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看精彩的论坛回放

  第四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园本课程,将于11月26日在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幼教集团梅龙幼儿园举行,敬请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谢粤蕾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霍建斌 视频:王蒙歌 龚政宇 毛伟军 李兆丰 林晓平 通讯员:姜丽云

上一篇:仓山区实验幼儿园开展安全演练
下一篇:“双减”政策实施后 孩子们过上不一样的多彩暑假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