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高频考点清单·上
模块一 教育基础
1.教育的涵义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具体观点如下:
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4.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5.“六艺”
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6.“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8.古代埃及的教育特征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9.“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2.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3.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4.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15.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4)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5)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6.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下一代寄予这样或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17.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18.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19.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21.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23.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4.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发展状况;(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25.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6.现代学制的类型
由于各国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是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27.壬寅学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文件,时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并未付诸实施,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28.癸卯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29.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30.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专书《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还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家
墨翟为墨家的代表人物,他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3)道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4)《学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31.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他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3)亚里土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32.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它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2)卢梭
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3)康德
康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4)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5)洛克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
德国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
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34.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30年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36.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选题、文献综述、选择研究方法、对变量进行分析、选择被试、制定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39.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所谓教育观察法,是指教育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辅助仪器,对学生或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从而获取有关第一手原始材料的教育科研方法。这种方法在教育科研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通过对小学教育的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查阅法和填表法等几种教育调查的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科研人员或教师按照科学研究程序,分析概括小学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成败经验,揭示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科研方法。这也是教育研究中最早被采用的方法。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40.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41.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
4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学科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43.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
4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4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华生;代表人物:霍尔特、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
创始人: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荣格、阿德勒。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张心理学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自身潜能的发展。
(7)现代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模块二 学生指导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先天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等。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5.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3)学习兴趣与习惯;(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
9.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精确性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略优于中年级小学生。
(2)观察的目的性
初入学的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集中观察的时间较短,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到外界的干扰。中高年级小学生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
(3)观察的顺序性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凌乱、不系统。中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系统地观察,能从头到尾边看边说,而且在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表述,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到的内容更加系统化。
(4)观察的判断力
低年级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上作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判断力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判断力显著发展,表现为观察中思维的深度和效能有明显的增加。
10.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4)要求学生观察时尽可能运用言语。
11.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2)注意的品质较差;(3)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
1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2)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3)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13.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小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2)小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3)小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14.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15.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1)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3)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16.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结合学科教学,训练想象力;(2)积累知识,丰富表象储备;(3)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学生想象的表达能力;(4)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积极鼓励。
17.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18.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2)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
19.小学生言语能力的特点
在口头言语方面,小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能够运用简短、连贯的语句来表达思想。在书面言语方面,儿童在入学前只有口头言语的经验,还没有掌握书面言语,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和掌握书面言语。在内部言语方面,低年级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随着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发展,他们的内部言语也逐步发展起来,从而使他们的言语和思维更具自觉性。
20.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一,在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培养与训练中要要求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要求小学生说完整正确的句子,加强朗读训练,加强口头造句的练习和师生对话等。第二,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培养与训练中要注意在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三,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培养与训练中,学校要要求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和先想后做的习惯。
21。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22.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3.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4.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我国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7.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28.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9.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多动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厌学症、儿童强迫行为。
30.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31.心理辅导的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3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疗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法
33.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全身松弛法或称松弛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来改善机体功能紊乱的心理辅导方法。目的在于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愤怒,即通过肌肉的放松达到精神的放松,以此应付生活中产生的压力。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3)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34.理性一情绪疗法
由艾里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35.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1)以来访者为中心;(2)将咨询看成是转变的过程;(3)采用非指导性咨询的技巧。
36.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阅读自学的习惯;(2)总结归纳的习惯;(3)观察思考的习惯;(4)切磋琢磨的习惯;(5)练后反思的习惯。
37.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3)利用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4)精心设疑、质疑;(5)课堂教学多样化。
38.安全教育的途径
(1)切实提高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39.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3年级: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的事故;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的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4~6年级: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
更多教师考试核心讲义、笔面试真题、全真金考卷、优质课视频、精品教案、笔面试网课等,关注我们:jszg2013交流学习。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讲义,考前复习,必备讲义;针对性强,重点标注;权威实用,过关无忧;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重难点,常考点核心讲义,讲义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素质;每一章节的重点都圈划过,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了,每个知识点容易出什么题型也标注了,在往年的考试中知识点命中率在85%以上。
数量有限,先买先得。祝您一次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下方链接惊喜更多哟!!!
如何购买/领取:
购买/领取电话:18163609124(微信同号)
点击下方链接,更多了解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普通话,职业能力提升的网络课程!!!
https://m.lizhiweike.com/liveroom2/24341953
上一篇:开课啦教育:人民网首发,开课啦助力浙江开启“互联网+”教学
下一篇:邗江教育在行动:“延期不延学”线上教学保障“停课不停学”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