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里没有经济,胶体金里依然有掘金梦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17
手机版

  来源:Med新青年

  伴随前段时间“核酸经济”的热炒,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我们检测的手段开始了转换,从核酸到抗原是检测方法转变的一小步,但背后折射的却是对新冠防控从方法到态度上改变的一大步。

  对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优劣势都很明显,优势在于避免了核酸检测专业的采样和设备检测的不便和麻烦,但与之相对应的居民自采以及方法学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其结果的相对不准确性。

  抛开方法和结果而言,涉及抗原检测的生产企业自身及周边和核酸检测也有很大差别,一方面,早早就已经安排到位的集采直接把价格拉到极限,国内几块钱的价格,和国外动辄几十上百的售价还是形成了很大的对比,并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很难看到相关生产企业还有更好的办法,规模效应依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扩大生产线之后的风险如何去平衡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现阶段相关企业矛盾的焦点。

  除此之外,检测手段居民化的发展也让过去一段时间相当辛苦的采样人员、漩涡中的第三方机构可能都松了一口气,这样一个直接或者间接to C的市场,相比核酸检测就少了很多周边配套的需求,大概率就不会出现“抗原经济”了,更多还是变成了生产企业之间的个人表演和PK。

  

  现在拿证的36家企业里面有25家用的是胶体金方法,占到了绝对的大多数,其中不少也是过去几年外销的龙头企业,有些看上去也很大概率会成为这次国内抗原产品供应的扛把子企业。

  无论是在相关产品集采前后,疫情物资的核心和焦点,其实一直都围绕在生产企业本身,而传统营销过程中KOL、渠道或者一些其他因素在这一类产品中的参与度实际都非常低,特别在多轮集采之后,这样的情况显现得更加明显,甲方一声令下,企业应声降价,供应商跟着修改合同,在货物紧迫需求下倒也逼着供应链条上的各个角色变得更加高效。

  即便是在新冠核酸检测常规应用第三年的今年,依然可以看到由于各地散发疫情导致生产企业的产能或者供应出现过短暂的跟不上节奏,现在突然换挡到抗原上,短期的供需不平衡更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不少地方货物抢手的情况,也让相关持有货物的企业和贸易商暂时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

  通过朋友圈那些急切的文字和炙热的图片依然可以看出,在经历过去三年核酸试剂大量使用的背景下,一直跃跃欲试的抗原检测试剂在国内大陆一直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前两年核酸生产企业的销量和业绩报告对于包括抗原生产企业在内的所有IVD生产企业都是极具有刺激性的,尽管前途未卜,但依稀可见的曙光让不少的人还是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胶体金产品销售的掘金浪潮中。

  这几天也听说,身边有人不惜以并不低的重金代价去获取一些品牌在省级以及地区级别的代理,前面也说了,认知程度和范围是决定一个人赚钱的前提,对于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太敢去做这个事情的,毕竟现在的行情一天一个价,把这段时间每天的市价画成一个K线图估计还挺好看,当然也正是这样的供需不平衡和价格波动使得一些历史性的赚钱机会开始出现,对大胆往前的人,也不要妄议,别人去做这样的事情,肯定也有别人的道理。不同的个人与企业之间资源和视野差距太大,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除了个体的掘金者,在核酸还是主流检测手段的时候,由于国外大量抗原的使用,对于国内特别大陆地区抗原产品不确定性未来的判断或憧憬,不少的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也是纷纷下注,埋下伏笔,但是这种周期性产品,产能依然是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很难有企业能够大胆到提前安排布置好生产线等待订单的程度,因此这些企业能够在这一波热潮中收获几何也不好说,但毕竟到现在,大家之前所想象或预测的抗原应用场景已经开始出现,这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转变的开始。

  总的来说,对比核酸来讲,抗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核酸经济的说法,但这并不能阻挡掘金者们在胶体金和相关产品上追逐的步伐,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看看热闹即可。

上一篇:好消息!核酸和抗原检测价格再次下降
下一篇:厦门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