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优秀教师王艳:叩问心灵,网络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2-17
手机版

王艳

王艳,中国教育学会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优秀教师。陕西省首批名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校本研修指导专家。

从2月10日各地网络教学在教育部疫期“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正式开始,几天来,我们的网络教学,有迷茫,有收获,有困难,也有惊喜。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各种难、各种囧、各种尴尬与社会各界的品评倒逼我们陷入更加深入的思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的教育职能、教师的专业技能、学生的信息素养,三者如何相得益彰有效融和?以保障信息化时代下教育责任的最大化效果?

一、改善网络应用环境,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

当前,我们的大部分学校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意识、有行动,为教师提供了公共网络学习资源,自主研发了适合本校区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有时还被推广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优质的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达到了远程教育的目的。

战胜新冠疫情,需要网络教学。但在战“疫”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网上授课在软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观念等方面却略显尴尬。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教学对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的设施设备不能支持或适用网络平台,网络的上下行速度不能满足直播方式下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二是社会上过于夸大了网络学习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和教师谈“网”色变,在潜意识中排斥网络;三是教育2.0改革步伐较慢,地区差异较大,好多地区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教学常态化开展不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度不高。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把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着力架构“一人一空间”的网络学习范式,使网络学习真正成为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成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丰富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育人效果。

二、注重技能培训实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前期经过深入研讨和多次演练,进行了网课教学。从目前师生和家长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学习、尝试、摸索各种在线教学方法。面对吐槽,我觉得,新生事物产生时自然会有的,是正常也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只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引导师生尝试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和学的方式,主动学习新事物,才能从容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窥探平日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信手拈来的只是使用PPT进行教学,对网络平台中的资源利用较少,运用办公软件设计教学PPT、录制教学微视频、编制教学文档的操作和应用还不灵活;运用office、PS、格式化工厂、绘声绘影等软件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能力不足;手机电脑同屏的技术还没有掌握等。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分年龄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智慧,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素养和信息素养

步入信息时代,孩子们往往是怀着既敬畏又好奇的心理来学习各种技术的。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品展览,延伸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用有趣的教学程序、创意CAI软件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优美的乐曲,直观形象,学生们使用后爱不释手。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学习,他们可以借助软件设计图画、动画、情景等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清醒的认知到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目的,做到掌握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教育,更是一种文化教育,是否会使用网络成为了衡量现代人文化水准的一个新尺度。因此,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但是,从近期的网上教学我们发现很多与学生身份不符的行为习惯,网络规则意识不强,无视课堂中他人的感受,个人享受麦霸的感觉,更有甚者,由于教师对网络使用的不熟练,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或图像时,学生不是积极制止或隐蔽,而是把自己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大肆笼络其他同学,或者拍下视频发到网上,利用网络毁坏他人形象,玷污别人荣誉。这种行为不是一个学生应该有的。当我们对搞笑视频一笑了之之后,家长、老师应该随时告诫孩子,网络也是一种生活空间,而且是一种虚拟的、便捷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习生活的每个人,应该自觉自律,学会分辨,逐步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弘扬生活中向上向善的行为,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到社会中。

疫情仍在持续,“停课不停学”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还正在为防控病毒和保障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索中,网络教学给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体验等方面开启了思路。在这场改变中,我们看到了教育背后的某些缺失,民众的高期望值,因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透彻遭遇吐槽,同时也促使教育人由此产生的自我反省。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工智能不能代替老师。但是不久的未来,不会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肯定会被淘汰。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担当育人使命,去创造教育的未来。

作者单位: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上一篇:杨井镇学校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下一篇:营山县委副书记朱胜国一行 亲临化育中学督导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学工作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