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小学数学教材研讨培训会暨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学习纪实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11
手机版

  为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高各地小学数学教师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把握水平,探讨新课标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活动于6月13日开启,活动为期3天,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的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与了此次培训。

  

  6月13日,老师们一起观摩了四节课。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王燕涛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很难想到去研究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本节课,王老师深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辨,逐渐积累,有效地积累探究经验。整个教学过程,王老师完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教学过程。在直观中明理,在游戏中内化,在联系中建构,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渗透了逻辑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板书明了,对比性强,老师问题的导向性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课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五条路小学李慧转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纵观这节课的学习,李老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多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上,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学习的过程。经历一下活动:看一看,出示乐园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什么是圆的周长;摸一摸,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周长与曲线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测一测,引导学生用绕圆法和绕圆法得到圆的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验证猜想环节,李老师用圆的周长与外切正方形和内切正六边形的周长对比得到圆的周长比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直径的四倍少一些,从而验证了测量计算发现的结果是正确的,让学生充分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8年义务教育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相当于显性的数学内容,隐形的数学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才是终身受益的。让学生感悟推理的思想,我们要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就体现了数学推理的价值。

  

  第三节课是由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茅羽老师执教的《面积单位》。教学中,茅老师以平方厘米:“你想了解什么?”这一问题,引领本节课的研究:是什么?有多大?有什么用?无论是师生合作研究1平方厘米,还是学生自主研究,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围绕这三个问题有序状态,目标明确。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面积单位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集文字、图形、实物、符号等多种表征为一体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受益终生。

  

  第四节课是由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等值分数》。一堂课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张老师通过小熊分饼干引入今天的课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探究1/2和2/4是否相等,延伸思考1/2的等值分数有哪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关于1/2的等值分数,最后学生们在分数墙上找到更多的等值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增强推理意识和数感。张老师语言简洁生动,引导巧妙,在灵动的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和体会新知,收到很好的效果。

  

  6月14日,老师们一起观摩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由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郝立峰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本堂课通过任务驱动激活旧知,在比较交流当中自主建构,学生利用长度单位、线段、元角分、正方形模型分别表示出0.7,借助已有的经验,在比较交流中认识了一位小数,体会了一位小数计数单位。紧接着尝试表示出0.73,同学们用多元表征的方式认识两位小数,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建构了知识的结构。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同学们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进一步抽象归纳出小数,深化对小数的理解,采用结构关联,整体认知的方式,进一步沟通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结构当中,不仅关注了学生的思维结构,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结构,并且在教学中抓住核心问题,达到了知识的整体建构。

  

  第二节课是由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施惠芳老师执教的《小数四则运算的认识》。施老师引导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中,从几何直观走向了逻辑推理,并最终概括出了运算的法则。施老师力图通过核心问题转化为中心任务,通过几个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算率。探求算法,引领儿童深入思考。更重要的是。施惠芳老师在引导学生在内容与方法的一致性当中。发现了可以再做对多个级的基础上去寻找不同题目之中是否存在着关联,是否存在相同的原理。数的运算教学要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运算的算理和算法。

  

  接下来,由东北师范大学的马云鹏教授讲解了《内容结构化视角的数与代数领域分析》。马教授从“数与代数”领域的结构化整合、“数与运算”主题分析、“数量关系”主题分析、案例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例四个方面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解读。马教授的讲解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学以致用,进一步领会、内化马教授报告的精神内涵,形成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不断给数学课堂赋予新的能量。

  

  6月15日,老师们一起观摩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陈婧诚老师执教的《数据分类》。陈老师利用纽扣素材的独有特征,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分类对象,让数学语言变得生动,自然地把纽扣从物变成形。陈老师基于问题组织分类活动,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初步感受分类活动的应用价值。

  

  第二节课是由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王海峰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本课重点研究了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通过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课程进行了微调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基于给定线段,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详讲三角形关键特征,为之后奠定基础。用“是真的吗?”贯穿课堂始终,从学生已有经验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经验表达生活。

  

  接着,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统计与概率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吴正宪老师针对2022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变化作关于《统计与概率——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的报告,主要从“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与变化;从“事物分类”到“数据分类”内容分析及案例解读;从“平均数”到“百分数”内容分析及案例解读三个部分对新课标“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诠释。吴老师在讲座中特别指出,新课标中把小学阶段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分类到抽象数据分类的过程,从而形成数据意识;“百分数”原是“数与代数”领域转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感悟如何借助百分数刻画和判断随机现象。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不确定性,数据随机性的育人价值是让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规律的眼睛,又得心平气和地接受特殊情况的存在,一切皆有可能。

  

  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认真记录,积极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课标是根本,本次培训帮助了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新课标,把握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A卷及答案,快来看看你考得如何?
下一篇:2020“大湾区杯”粤港澳金融数学建模竞赛,暨伯学子获佳绩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