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是何意,很多人表示不解?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多读书人将这句话,作为终生抱负。古代读书人读书的最终目标是考取功名,自而当官,光耀门楣。

  在那个没有电灯,没有网络的年代,要成为一代圣贤,有所成就,就得努力读书,付出巨大的辛勤。唐代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写下的这首劝学诗,讲述年轻人如何读书上进,千年来传唱不衰,成为勉励孩子读书上进的好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时间。“三更五更”是指什么时候呢?一夜有五更,即一更到五更。三更是半夜,是在当天的23点到第二天的1点,三更又名子时,是深夜时分。五更是黎明时刻,即3点到5点。这时公鸡啼叫。正所谓“雄鸡一声天下白”,不久天就大亮了。

  很多人读到这里时不解,读书从大半夜一直到黎明,整宿不睡觉,人会犯困,这恐怕是受不了的。汉朝的孙敬为了夜晚读书不打瞌睡而把头发系在悬梁上。战国时期的苏秦在读书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这都是深夜读书好学的典范。

  不过再怎样刻苦读书学习,也不能不睡觉。这里所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不是大半夜读书一直到黎明。应该是从晚上一直读到三更,或是天不亮五更就起来读书。这样子是比较符合常理的。不论是半夜的三更还是将近天亮的五更,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还在入睡,很安静,不容易被打扰,是非常适合读书的。

  在古代条件非常艰苦,不像现在有电灯。有钱人家还好,没有钱的人,有的人连蜡烛也买不起,没有光怎么办呢?西汉时期的匡衡,因为家里买不起蜡烛,他将墙壁的裂缝的地方凿了不大不小的孔,一道烛光就射了过来了,每到夜晚就借这这道烛光看书。没有条件也要就创造条件读书。向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努力读书了。

  “正是男儿读书时”,正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期。古代社会重男轻女,一般都是男孩子们在学堂读书的,女孩子一般是待在闺房里深居简出的。不像我们现在男女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少时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太迟。就是劝诫年轻人趁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这句诗到现在还有很强的警醒意义。

  这句诗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着相似的意思。年少时不好好努力上进,等到年纪大了,胡子一大把了,只能白白地地伤悲。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时间是不等人的,珍惜时间,好好努力才是对自己负责。不要等到年老了,再后悔,到时已为时太晚。

  这句诗,看似简单,却是深入浅出,蕴含丰富的哲理。最好的读书时间是三更五更,晨读不息,劝勉年轻人要及早努力学习,希望人们重视后天的学习,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颜真卿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终成一代书法家。颜真卿自己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其为勉励后人所作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红莲夜月一梦!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0年“玉林工匠”
下一篇:CAIE秋考何时出成绩?部分学科考纲变动,明年夏考的同学要注意了!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