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著名的“看”:鲁迅小说、卞之琳《断章》、顾城《远和近》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这不只是因为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更是因为他的小说在一开始就十分成熟,《呐喊》《彷徨》中的小说都是成熟的作品。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体式上,鲁迅小说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后来几乎全部的中国现代作家。纵观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两大模式:“离乡—返乡—再离乡”和“看与被看”。

  “看与被看”这一模式在鲁迅的小说中更加普遍,可以说是基础性的,更耐人寻味。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小说人物之间,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也体现在隐含作者与叙述者、被叙述者之间。比如,在《孔乙己》一篇中,在“我”(小伙计)的叙述中,孔乙己是被其他客人看的,而“我”又仿佛置身事外,看着这一切。但在体现文本意识的隐含作者看来,连同“我”在内的所有人物,又都是“被看”的。

  鲁迅通过这一结构模式,表现的是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人物“看”的眼光所折射出的,是人性和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

  在《祝福》中,祥林嫂因丧子之痛而精神失常,逢人便说孩子被狼叼走吃了的事,悔恨自己“真傻”。这时,她就成了“被看”的对象。有些老女人错过了她的哭诉,竟特意寻来听她再讲一番,随着她的呜咽,流几滴眼泪,叹几口气,然后满足地离开,还边走边议论。这种“看”,其实体现了人性中十分残忍低劣的部分。咀嚼他人的伤痛,流与自己无关痛痒的眼泪,以达到自我的崇高化。人们从来就没有同情过她,目的一旦满足,时间一长,听得多了,反而开始取笑祥林嫂。

  在《阿Q正传》中,犯罪片阿Q最后被拉着游街去枪毙。人们站在路边看热闹,为阿Q那半句“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而叫好,不满足的是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这种“看与被看”,也不只发生在普通民众之间,也发生在民众与先驱之间。在《药》中,夏瑜为民众而牺牲,却不被民众理解,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可笑的谈资。他被处决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之后,鲜血竟被拿来和馒头一起做药,被吃了。

  鲁迅小说这一“看与被看”的模式,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而在新诗中也有一个著名的“看与被看”,就不是很好理解了,即诗人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其实也不是不好理解,而是每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按照卞之琳自己的说法,“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他要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对照和依存的关系。但诗人本人的解释,也并不能影响读者们的多种解读,文本是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的。况且有的读者根本不知道卞之琳的这一阐释。于是,就有了爱情说、悲剧说等解读。

  说到新诗中的“看”,我们还会想起顾城这首著名的《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在“看”之中,距离产生了一种颠覆、错位。“我”与“你”,其实是互相“看”的。在现实中,“我”近在眼前,而云远在天边。但“我”从“你”的目光中,可能发觉了“你”内心的想法,觉得二人之间的距离比天地之间还远。这种对比,也说明了在内心的感受之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由此看来,顾城这首诗和卞之琳的《断章》也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看”来写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过,我更喜欢把《远和近》看成一首纯粹的爱情诗。你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名校访谈⑦|进华中学校长:没有负担的快乐学习我不赞同
下一篇:I类高校42所!社科大和中央党校,与“双一流”大学视为一档!又一省公布选调生院校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